《道德经》第二章慧眼独具、言传身教

文化老子 2024-05-04 02:00:45

☞修炼良知上的明辨是非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释义: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所以有和无既对立又相互统一,难和易相辅相成,长和短是比较出来的,高和低相互依附,音与声相互配合、和谐统一,有前就有后。因此圣人从不任意妄为,都心存敬畏、慈悲、感恩并且有良好的心态、高深的思想境界、大公无私依据客观规律做事,以身作则。辅佐万物毫不推辞,生养万物不据为己有,抚育并成就了万物不自恃己能,功成不居功。因为不居功才一如既往地辅佐万物,所以功绩会持续增加,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就不会动摇,自己也不会招受损失。

  解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与评判,同时也向我们展示出事物对立与统一的一面。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说做事的心态、方法以及如何带领好大家一起做。什么叫“无为”之事?不任意妄为,实事求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无为”之事怎样才能做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首先要想到,怎样做才能想到?

  心怀敬畏之心、慈悲之心、感恩之心、无私之心并且有良好的心态、高深的思想境界,唯有如此才能做出更多符合事物发展、造福社会的一些善举来!不言之教就是以身作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我们问别人为什么不按照我们要求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要静下心来想一下我们自己是否已经做到了!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是说善行行天下、造福社会,不居功自傲、做完一项善行、善举、善事继续去做另一件,做到生命不息善行不止!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一个方面是说当一个人善行、事业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不骄傲自满继续去开拓去完善,那么这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就没有到尽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会愈加根深蒂固!《金刚经》上记载有一段对话“‘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与此类似;另一个方面是在告诉我们:所有有效方式方法的实施都是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当现有的条件变了就不能过分倚重以前的经验方式方法,如果过分依赖则会招受损失;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经验主义也并非完全可取,“夫唯不居”就是为了能够顺利的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正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本章的着重点在于“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重点是说不妄为要实事求是以身作则、初心要正,并且要树立止于至善的价值观。

  思维互动:要想做到趋吉避凶就必须学会顺势而为,要想做到顺势而为,必须修炼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明辨是非这一分析能力的培训可以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近到远、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表入里,从而完成思想上的认知、明道,看清眼下的、脚下的路通向何方。

0 阅读:3

文化老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