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桑代克的猹
编辑 | 桑代克的猹
“信念”及“信念感”信念,坚信正确而不肯改变的观念。
意思指信任、坚信不移的想法,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信念感,是对于信念的感应,指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感应。
人在信念感较强的时候,只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无暇顾及其他人的感受。信念感是由心而生的,也是对事物的判断、观点和看法。
生活中的“信念感”生活中的“信念感”指的是人在生活中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抱有的坚定信念。
每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演员,我们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当我们扮演学生时,是谦虚好学的。
扮演儿女时,是乖巧、活泼,偶尔任性的;扮演妻子时,是体贴、温柔的;扮演朋友时,是可以信赖,爽朗大方的。
这是我们处于社会中,社会与生活赋予我们每个人的角色,我们对这些角色都有着深度的“信念感”,对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深信不疑。
其实,人在生活或成长经历中的信念感是无处不在,最简单的例子,如孩童时代我们玩的“过家家”游戏,在游戏里我们就坚信:我是妈妈,你是爸爸,他就是孩子。
再比如,笔者有一个6岁的弟弟,他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警察抓小偷”,弟弟在游戏过程中,他坚信着自己的角色,如果他扮演警察,他会坚信自己的手指就是维护社会正义的真实武器,是有威慑力的。
如果他的手指打向笔者,而笔者没有相应的呕出反应,他会发疑问笔者为什么没有倒下?而如果是笔者扮演警察打到他时,他会表现得很真实,像真的受伤一样。
由此可见,生活中的“信念感”无处不在,但生活中的“信念感”是一种天性,因为它是按照人本身的思维支配的行动。
话剧表演艺术中的“信念感”话剧表演艺术中的“信念感”,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中变现为:演员认为“我就是”角色,即演员对所扮演的角色及舞台上一切事物的相信程度,这成为话剧表演艺术中的“信念感”。
关于“信念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现实中的真实和信任是自然形成的,在想象生活的范畴内通过艺术虚构来产生艺术真实以及对艺术真实的信任。
将艺术真实转移到舞台上,演员习惯使用规定情境的方式让自己找到行为动作的依据和范围,在这一过程中艺术真实与信任不能分割。
作为演员,首先要相信舞台上发生的一切。梁伯龙与李月在演员创作素质训练关于“信念与真实感”方面的内容中提出:“哪里有真实信念和我就是哪里就必然有真实的活生生的人(不是演员)的体验。”
阿尔卡其尼古拉岩维奇告诉我们:“演员在舞台上能自然产生真实和对他自己的行为的真实性信任,这是最好的。
如果做不到就借助心理技术,帮助自己创造一种真实与对真实的信任,而不能创造那种,你自己都不相信不认为是真的东西。”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阐述“信念感”时说:“演员与角色的关系是“我就是”角色。“我就是”即话剧表演艺术当中演员的信念感。
让自己相信我就是这个角色,这是演员的信念感。让对手相信,让观众相信,在舞台上真听、真看、真感觉、真思考,这是角色的信念感。
我们处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瞬间充满着演员和角色合二为一的信念感,在舞台上的一切所作所为都符合逻辑,才能在舞台上营造出真实的规定情境。”
10笔者将在后文中重点阐述在话剧《临时居所》排演过程中,笔者就塑造凯蒂亚这一角色时如何做到“我就是”,以及“信念感”在话剧表演艺术中与演员塑造真实性角色的关系,进行探讨。
“信念感”的作用1“信念感”有助于演员更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艺术创作要求创作者对所创作的事物和艺术形象具有“信念感”,在舞台艺术创作中。
塑造有血有肉的舞台人物形象是演员在表演中的最高任务,而“信念感”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前提之一,拥有“信念感”能够有助于演员更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
在排演《临时居所》过程中,笔者最初只专注于凯迪亚的年龄和职业,但是笔者如此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总是在模仿着这个角色的外壳。
经过长时间的打磨和学习,笔者搜索了凯迪亚所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政治背景、经济、文化等与角色相关的因素。
通过查阅,笔者得知在凯迪亚生活的年代中,修女的身份在社会生活中处于被管束、甚至被下等人欺负的地位,有些人甚至宁愿做应召女郎也不愿继续在修道院生活。
在研究了艺术人物的背景后,笔者将历史、社会环境对角色形象可能产生的影响内化,同时将自己的情感和感悟也带入人物所处的年代,笔者在潜移默化中吸收与汲取更多的元素,再次对角色进行塑造。
这一次,老师说凯迪亚这一艺术形象塑造地更加准确了,笔者当时还不清楚为什么,随后在录像中看到有些人物反应自己已经可以无意识地表现出来。
例如:当朱丽亚抬起手,凯迪亚下意识的后退躲避、眼神飘忽,随即又担心被发现心虚,又强装镇定的挺直腰板,眼神盯住朱丽亚,身子前倾微笑着等待朱丽亚的回应。
这一系列的动作与表现使人物形象比之前更加贴近剧本中想要表达的角色的样子了。
笔者通过对艺术形象背后的因素进行研究与探索,并与艺术形象的心里活动产生共鸣,逐渐形成艺术创作中的无意识表达,将艺术形象通过更加完善的艺术构思具象化和外显化,这是日益积累的成果和收获。
“信念感”有助于演员更好地把握规定情境当演员可以更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后,就能更好地把握规定情境。
规定情境是指表演中人物的时代、时间、地点、关系等背景信息,没有规定情境就没有表演,戏剧演员的表演是在假设的环境中进行的。
在《临时居所》的排练过程中,担任对手演员的是笔者昔日要好的同窗同学,当她站在笔者面前,趾高气昂的说着“滚出去”的台词。
笔者在没有入戏的情况下,每每听到这句台词心中就觉得别扭,无法接住下一句的台词。
但是,当我们站到排练场,笔者坚信面前的人是朱丽亚这一角色,是一个要来把我从这座房子里赶出去,让我继续回到烟花巷,任人欺凌、任人摆布的人时。
笔者就很容易认定她是我的敌人,甚至要走近她,看着她的眼睛微笑着说出的台词。通过舞台创作实践,笔者认为当演员的“信念感”支撑角色的时候,演员能更好地把握规定情境。
“信念感”有助于演员更好地组织行动演员更好地把握规定情境,就能够有助于演员在规定情景中更好地组织行动。
行动是表演艺术的基础,是演员在舞台上有目的的行为。如果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没有“信念感”,不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或者不相信规定情境的情况,当然就无法准确地组织舞台行动,更不用说表演的真实性了。
在饰演凯蒂亚的过程中,笔者明显能够感觉到,当笔者对角色的“信念感”很强的时候,笔者所组织出来的舞台行动就更加具有准确性,所有动作的目的性更加强烈,笔者就能创造出更好、更准确的艺术形象。
例如,在笔者听到朱丽亚说:她是我的母亲的时候。笔者最开始做出的的反应行动是站起身说:“你是我的母亲?他是我的父亲?”
接着后退两步说:“都是骗子、骗子!”笔者在某次排练过程中特别入戏,当凯迪亚起身说:“你是我的母亲?”后,向前走了两步说:“他是我的父亲?”
接着凯迪亚觉得是上天在和自己开玩笑,荒谬地笑到无力,企图想靠在椅子上来支撑自己的身体。
但当凯迪亚走到桌子前面时,看到了父亲给自己的生活费,心中顿时燃起怒火,拿起钱砸向父亲的画,嘶吼着:“都是骗子”,然后转头恶狠狠看向母亲朱丽亚,企图压制又压制不住心中的愤怒,骂着她:“骗子”。
由此可见,当“信念感”更强的时候,演员就能更好地组织舞台行动。
"信念感"在演员体现角色的"真实感"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角色塑造更加逼真、生动,让观众更容易相信和投入到角色的情感和经历中。以下是"信念感"如何影响演员体现角色的"真实感":
1.**情感共鸣:**拥有角色的信念感使演员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当演员能够理解和感受角色的信仰、价值观和情感,表演会更加自然、贴近角色的内心体验,从而让角色的情感更真实。
2.**情感深度:**信念感可以增加角色的情感深度。演员通过理解和体验角色的信念,能够更丰富地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情绪。这使得角色的情感更加立体,观众更容易被感动和打动。
3.**情感转换:**拥有信念感有助于更快地切换到角色的情感状态。当演员具备角色的信念感,能够更迅速地从现实情感切换到角色情感,使情感转换更加自然和无缝。
4.**行为动机:**信念感帮助演员理解角色的行为动机。深入理解角色的信念可以使演员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角色会做出特定的行为和决策,从而使角色的行为更加合乎逻辑和真实。
5.**情感真实性:**信念感增加了表演的情感真实性。演员通过展现角色的信念感,能够更自然地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动机,让观众更容易相信角色的情感真实性。
6.**角色一致性:**信念感确保角色在不同情境下保持一致性。深入了解角色的信念感可以帮助演员在各种情境中保持角色的内在一致性,使角色塑造更加连贯和可信。
7.**情感投入:**信念感增强演员对角色的情感投入。演员对角色的信念感越强,越能够全情投入到角色中,使表演更加生动、感人和情感丰富。
总之,"信念感"对于演员体现角色的"真实感"至关重要。它通过情感共鸣、情感深度、行为动机、情感真实性等方面的影响,使演员的表演更加真实、深刻,从而能够打动观众,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角色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