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传从盐枭到首任台湾巡抚,最后却因马关条约的签署吐血而亡

真益谈谈历史 2024-11-08 02:14:24

光绪十年七月初六,大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对外发布一个声明,意思就是:“越南是大清附属国,强烈抨击了法国政府背信弃义以及对大清的核心利益的侵犯,最后宣布对法国大张挞伐、用以伸公论而顺人心”。就此,已经持续八个多月的中法战事,现在终于进入了正式宣战的阶段。

在当年九月,慈禧让坚决主战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出任闽浙总督,十二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同时,慈禧令两江总督曾国荃出动南洋水师战舰巡弋南洋海面,并加强宁波的防务;令直隶总督李鸿章出动北洋水师战舰巡弋渤海口,以防法国舰队突入渤海,威胁大沽口。两大舰队同时出动,这在大清还是头一回。

就当时的整体战略局势来看,中法之间的战事主要分为海陆两个战场。陆上战场主要是在越南北部的北圻展开,战事由云贵总督岑毓英(岑春宣他爸)所率的滇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为主,此时的黑旗军还属于民兵,不是国家正式军队,于是大清兵部奉谕旨,加封黑旗军首领刘永福加封“记名提督”,并赏戴单眼花翎。曾经是“反贼”的刘永福终于正式成为了大清的正式武官。

海上战场主要是围绕台湾北部地区展开,此时刘铭传已经在基隆之战中重挫法军,取得胜利。但法国舰队随后在马尾海战中全歼福建水师,完全取得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这就使大清无法向台湾输送援军和军械,刘铭传只得孤军死守台湾。

总体来看,大清的长处在于兵力多、背靠本土作战、利于补充,短处在于陆军装备远不如法国、海军实力太弱、沿海防御压力很大;法国的长处在于军队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拥有强大的海军舰队,短处则在于远离本土作战,调兵困难,且北圻到处有越南义军反抗,极大牵制了法军兵力。因此,左宗棠令刘铭传继续死守基隆,充分利用台湾自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尽可能拖住法军的力量,为沿海各地防御减轻压力。

法军方面的计划是,充分发挥海军实力强大的优势,彻底封锁台湾海峡,同时从北圻增调陆军前往台湾,进而占领台湾北部、迫使清政府接受赔款条件的目的。至于越南北圻方面,则采取“西守东攻”的原则,西线以部分兵力死守宣光,牵制西线清军,集中主要兵力向东线谅山发起攻击,力图趁清军尚未完全集结之前击溃东线清军,占领谅山、威逼镇南关。

中法两国的战争正式开战,实事求是地说,满清的军事部署还是很不错的。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李鸿章所属淮军出身,同治元年二月,李鸿章在合肥招募淮军。作为当地团练头目的刘铭传投靠李鸿章,并出任“铭字营”营官。后因剿灭太平军与捻军有功,而逐步升迁,在28岁的时候,刘铭传就成为当时淮军将领中任军职最高的人。晋封一等男爵,之后,刘铭传因病回籍休养,想不到是,刘铭传这一闲居就是十几年。

光绪九年,中法战争爆发,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被起用,慈禧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实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光绪十年7月16日,刘铭传抵达基隆,在他到达基隆的第15天,中法战争就爆发。

刘铭传到达台湾之后,自然知道法国人绝不会善罢甘休,为此不断加强基隆的防务。但由于台湾海峡已被法国舰队封锁,大陆根本无法支援武器与粮饷、军械都过不来,刘铭传只好一边动员台湾本地士绅商民捐款助饷,一边鼓励台湾百姓组织义勇来弥补官军兵力的不足。

八月十二日,法军主帅孤拔亲自率领八艘军舰,两千人余人直接入侵基隆,孤拔这次决兵分两路,以利士比少将为西路,率战舰三艘和陆战队六百人进攻基隆以西的沪尾,一路由自己率领五艘和陆战队一千余人为东路主攻基隆。

八月十三日,法军在东西两路同时发起了进攻,当时刘铭传在基隆部署四千余兵力,而在沪尾方向部署了一千多人,而孤拔进攻计划完全出乎了刘铭传的预料之外,结果两边同时打起来之后,刘铭传顿时陷入了两难之中——继续坚守基隆,则沪尾必失,沪尾若失,则基隆后路被切断;去救沪尾,则基隆必失,法国人一旦占了基隆,凭台湾本身的军力再想把他们打出去就难了。

在反复权衡之下,在八月十四日,刘铭传亲自率领主力回援沪尾,放弃基隆阵地,主力部队收缩到基隆镇南面的狮球岭凭险据守,于此同时,刘铭传将基隆煤矿炸毁。由于兵力过于悬殊,孤拔终于得以占领基隆。

占领基隆之后,孤拔马上向西路的利士比下达命令,让他立刻率军猛攻沪尾,当时守卫沪尾是由孙开华带领的四千余人驻守,孤拔率军向西攻击,孤拔的企图很明显,就是想对刘铭传来个东西夹击,一举击溃清军,占领台北府。

利士比接到命令之后,当即对沪尾炮台进行猛烈炮击,将沪尾炮台基本摧毁。守将孙开华颇会用兵,面对法军猛烈的炮火,死守炮台显然不是办法,于是孙开华将主要兵力都隐蔽在沪尾沙滩后面的树林中,炮台只派少量兵力佯装守卫。利士比占领炮台之后,以为清军主力已经被消灭,于是在八月二十日指挥六百多人的陆战队乘坐小艇在沙滩登陆,准备一举占领沪尾镇。

法军刚走到树林边缘,孙开华一声令下,清军和义勇纷纷呐喊着从树林中冲出,法军还来不及列队射击只能被迫转入白刃战。这一下,法军的舰炮完全失去作用,而清军人多的优势则完全显露出来。双方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利士比只得下令赶紧撤退。总伤亡达到了二百余人!孤拔“东西夹击、直取台北”的美梦彻底破碎!

可战术上的胜利很难改变战略上的失败,由于刘铭传得不到大陆的援军,光靠手里的兵力也很难把占领基隆的法军赶下海,于是双方只好继续对峙下去,慈禧得知消息之后,下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台湾,说白了就是把军事物资运上去。

当时的大清舰队跨海作战只有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因此慈禧命迅速抽调北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主力舰船,组成援台舰队。就在大清海军准备组建联合舰队的时候,大清藩属国朝鲜又出事了!

朝鲜国内“开化党”勾结日本于十月十七日在汉城发动政变,挟持了朝鲜国王李熙。日本方面闻讯后立刻准备出兵朝鲜,支援开化党。进而意图占据朝鲜,朝鲜紧邻东北,对于大清的重要性可以说远胜于越南,因此大清绝不可能坐视朝鲜落入日本之手。

于是慈禧急令李鸿章派遣北洋水师三千人赶赴朝鲜,为了防止日本可能在海上动武,这么一来,救援台湾的任务就只能由南洋水师独力承担了。两江总督曾国荃此时上表慈禧,南洋水师无法独立完成支援台湾的任务。

现在慈禧只能寄希望于北圻的陆战能取得胜利,从而缓解台湾方面的压力。可是,北圻方面传来的消息也很不乐观。陆战仅仅打了九天时间,六万清军就全线溃败,法军仅以五百余人的伤亡代价就占领了谅山,主将潘鼎新吓得狂奔了一百多公里逃入了镇南关。万幸的是,黑旗军以伤亡一千多人的代价,毙伤法军484人,光法国军官就毙伤了三十多人,但战役的结果却以失败而告终。东线谅山失守,法军直逼镇南关;西线宣光不克,被迫撤军;刘铭传苦守台湾。

此时的刘铭传在台湾苦苦支撑,虽然缺兵少粮,但仍坚持不退兵,与法军展开旷日持久的对峙。法军不熟悉台湾地理情况,在丛林中无所施展其长处,势力范围被清军死死限制在基隆附近。当时的台湾已被法军隔离于海外,刘铭传在没有得到清廷任何帮助的情况下得不誓死坚持,为镇南关大捷赢得了时间。

清军镇南关大捷后,西南方向战局发生扭转,法国当局茹费里内阁倒台,法军被迫撤出台湾。刘铭传及他率领的军民,成就了保全台湾的不朽历史功劳。光绪十一年,在刘铭传的强力主张下,光绪帝下令建台湾省,刘铭传出任首任巡抚。中法战争期间,刘铭传作为孤悬海外的台湾岛上的最高军政主官,以不充裕的兵力资源,成功守卫住了台湾,可谓是彪炳史册。

刘铭传在台湾六年,修建了台湾第一条铁路,铺设了台湾第一条电缆,兴办了台湾第一个西式学堂,发行了台湾第一支股票。尤其是与台湾百姓一起沐风栉雨、风餐露宿,纯手工凿出了台湾历史上第一条铁路——长约28.6公里的台北向东至基隆的铁路。后来,台北向南至新竹的铁路也修建完毕。如此一来,以台北为中心,向东至基隆,向南至新竹全长107公里的铁路成形了,而当时整个中国内陆的铁路里程不到400公里。

光绪十六年,刘铭传因通商口岸税务问题上与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矿招商承办等事,被慈禧严厉申斥,第二年刘铭传上表辞呈,清廷准其辞职。中日甲午战争满清战败,台湾因《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刘铭传得知消息顿时口吐鲜血晕死过去,光绪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刘铭传病逝,清廷下旨赠太子太保,谥壮肃。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0 阅读:13

真益谈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