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三百年,还特地来华寻访后裔祭奠,他是谁?

东展谈历史 2024-01-20 10:41:05

阅读本文之前,请你停留10秒钟,点击“关注”,这样您可以每天可以收到柳州阿妹为你分享的精彩文章。柳州阿妹每天用心写好每一篇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创作动力!谢谢!

中国与日本在地理位置上可谓是一衣带水,这也使古代中国文化影响着日本的历史进程。如唐朝时候,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文化,然后在日本仿照唐朝的政治文化制度,在日本实施大化革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直接跨入到了封建社会。

朱舜水

在古代,日本是中国的藩属国,以中国的文化为学习榜样,这也使日本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本文提及日本为一个中国人守墓三百年,还特意来中国寻找这个中国人的后代来祭祀他的祖先,这个令日本人无比尊敬的中国人,那就是明末清初的儒学大师——朱舜水。

朱舜水在中国的名气不大,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如果有一点印象,那就是鲁迅曾经在《藤野先生》中提及的:“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在这里,鲁迅先生就提及朱舜水是明的遗民,虽然他在中国的名气不大,在日本却是家喻户晓的人物,知名度甚至超过王阳明和徐福这些显赫的人物。

现在,我们就走进朱舜水的世界里,了解他如何在明末清初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坚守理想,成为沟通中日文化的使者。

朱舜水的童年

朱舜水,本名叫朱之瑜,字东波居士,生于1600年,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乃是浙江余姚人,与王阳明是同乡晚辈。朱舜水的祖上,在北宋时候担任过兵部尚书,父亲朱正,乃是万历年间的漕运总督。

可以看到,朱舜水出生在书香世家和官宦家庭之中,童年生活原本不错。由于家庭文化的影响,他自幼聪颖好学,酷爱读书,对儒家经典有着浓厚的兴趣,展现出过人的聪明才智。

可是,原本起点高的朱舜水却是命运多舛。在他八岁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从此家道衰落,过上了清苦的日子。最为倒霉,就是朱舜水的成长时候,却处在明朝末年乱世。

当时关外的女真族已经做大做强,满清的八旗兵动不动侵犯明朝边境,这也使明朝战事频繁。再加上遇到“小冰期”的寒冷期,气候严寒,农作物大面积减少,干旱蝗灾频繁。由于底层的农民受不了贫苦,各地方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虽然世道混乱家境贫困,朱舜水与兄弟们读书却很努力。在1625年,朱舜水在二十五岁时候,大哥朱启明考中了武进士,又升任南京神武营总兵。

朱舜水被推荐当官

哥哥中了进士,家庭经济条件才好转,朱舜水也有条件去松江府拜师读书,专研儒家学说。由于看到了晚明的乱世,自然不想步入仕途,就开了一个私塾,一边教学,一边做学问,由于学问造诣深厚,成为远近闻名的儒学大师。

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处在内忧外患的崇祯皇帝急得火燎,急需人才来辅佐他。于是才华横溢的朱舜水不用参加科举考试,以“文武全才第一”推荐在礼部任职。可是,明朝末年政坛的腐败和黑暗,朱舜水认为是“世道日坏,国是日非”,断然拒绝了官位,决定专注于研究学问。

虽然远离官场,但朱舜水依然持着儒家知识分子读书报效国家的胸怀。他虽然在书斋里,却是密切关心着天下大事。

朱舜水拒绝弘光朝廷任官

由于崇祯皇帝解决不了晚明的社会问题,这也使得社会矛盾加剧,各地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在1644年4月,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破了北京城,崇祯帝杀死了后妃和两个公主,然后跑到煤山自缢,那一年他才35岁。崇祯皇帝的自缢,标志大明王朝长达276年的统治结束。

当时,太子流亡在外,忠于明朝的大臣和皇亲国戚又拥护福王朱由崧出来主持大局,在南京成立了南明小朝廷,改年号为“弘光”。

朱由崧力求重振大明王朝的辉煌,更加需要人才帮他摆脱困境,于是有人对他推荐了朱舜水。求贤如渴的朱由崧,放下了皇帝的架子,学刘备“三顾茅庐”,一连请了三次,请朱舜水帮他治理国家大事。但是,朱舜水看不惯南明朝廷的腐败和勾心斗角,也拒绝了三次,为此人们给朱舜水起了绰号,叫“不征君”。

朱舜水转而救明朝

由于朱舜水不给南明皇帝面子,比诸葛亮还要拽,南明朝廷的文武百官也看不惯他,纷纷上书弹劾朱舜水,指责他无礼。这样,弘光皇帝的诏书下来了,要治朱舜水的罪。

朱舜水在获得死罪的消息之后,连夜逃跑,跑到了浙江的舟山,在那里扮作商人经商,过着隐居生活。

朱舜水如此拽,不是不爱国,是不愿意与腐败勾心斗角的南明朝廷同流合污。之后,在两年后,满清的八旗铁骑兵攻占了北方地区,挥师南下,陪都南京一触即溃,只存活两年的南明弘光政权也灭亡了。这时候,朱舜水感到了存亡的危机,悲痛呼吁“中夏沦胥,外夷闰位”……

在朱舜水看来,华夏被满清外族统治,是沦陷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于是,他决定出山抗清,拯救华夏。

朱舜水抗明失败

当时,南明弘光政权虽亡,明朝皇室朱姓王,又纷纷在南方建立政权,这也使南明朝廷前后存在五个政权。这一次朱舜水不等人去请,直接找上南明的皇帝。他先是追随盘踞在舟山的鲁王,参加过郑成功、张煌言的北伐部队。

但清军入关大局已定,明朝气运已尽,虽然几次反清战役取得一定成绩,但最终都是失败。失败的郑成功率领残余部队去了台湾,继续反清复明。朱舜水却打算仿效申包胥“借兵复楚”,也就是东渡日本,向当时德川幕府借调兵马,借此反清复明。

根据史料记载,朱舜水曾先后七次前往日本借兵。可是,向日本幕府求援兵是非常困难的。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海禁,不允许外人进入,朱舜水只能无功而返。在十年后,朱舜水又再次东渡到日本,不料途中被清军逮捕,朱舜水誓死不投降淡泊生死的气概,令明朝降将刘文高等人为他的大义和节烈气质震撼,于是偷偷送船让他回舟山。

朱舜水东渡到了日本

就这样,朱舜水在十几年间奔波于日本,甚至也去过一次安南(越南)救助。但当时的日本幕府和安南皇帝,也看到明朝已经灭亡,自然不愿意破财支援。

作为明朝遗民,朱舜水只想效忠于明朝和华夏文化,不愿意为清朝出力。在复国无望的情况下,在公元1661年,朱舜水只能怀着凄苍的情绪东渡日本,做出再也不回来的决定!他后来也没想到,这个选择使他成为搭建中日文化沟通的大使。

当时,日本实施严格的海禁政策,不允许外人进入,朱舜水也是被拒绝登岸,被困在船上。还好,日本著名学者安东守约,获知朱舜水是一位大学问家,在以前的书信中也获得朱舜水想到日本传播学问的想法。于是,安东守约与其他日本学者一起游说日本幕府,最终幕府也批准了朱舜水的留日请求。

当时,日本在德川幕府时代,也就是江户时代。抵达日本后,朱舜水就在长崎租房子定居下来,结束了漂泊不定的生活。在日本生活,朱舜水一开始是生活不如意,这也是因为他是外来人,备受排挤,曾经到挨饿肚子的程度。

朱舜水在日本传播儒学

但由于日本学者安东守约认为朱舜水是人才,帮助他获得了日本的居住权,然后把他引荐给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光国,也就是日本德川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孙子。

在德川家主那里,朱舜水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学思想,如《周易》、《春秋》等经典著作,并且介绍中国先进技艺和文化知识。由于渊博的学问,获得了德川将军的连连赞许。

幕府的德川光国是一位非常爱惜人才的人,为了巩固自己统治,选择礼贤下士,让朱舜水在日本传播儒家文化,并且尊捧朱舜水的国师。由于朱舜水年纪比较大又德高望重,德川光国不敢呼名,于是他就以家乡“舜水河”为号,意思就是不忘故国故土之情,“舜水先生”称号也就从这时候开始。

朱舜水由此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他在日本讲学传道,很多有名有姓权贵以作朱舜水的弟子为荣,朱舜水的儒家思想学说由此成为日本文化的主流,很多达官贵人文人学者都去听他的讲学。他的“忠君攘夷”、“尊王一统”的思想,对日本国家治理有积极的影响。最为重要,就是朱舜水的学说,成为日本水户学的基础,也就是日本德川幕府264年儒学思想统治的基础。

朱舜水去世,学说对日本的影响

朱舜水也指导学生和门徒,编撰《大日本史》,强调尊王一统的思想,这对十九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朱舜水在日本被尊捧为儒学大师,后世日本人也尊称他为“日本的孔夫子”。

朱舜水虽然在日本异国他乡享受辉煌的待遇,心始终没曾忘过故土。他最终1682年在日本大阪病逝,享年83岁。临终之前,朱舜水把所有的积蓄——三千金都交托给了德川光国,希望能用在复兴大明王朝上。

德川家主为了纪念朱舜水在日本传播文化的贡献,把他葬入到了德川家族中的坟墓群中,墓地都是根据明朝样式修建,墓碑上刻着“明徵君子朱子墓”,私谥“文恭先生”。

在日本的朱舜水,直到去世,却无法实现中国人落叶归根的思想。十九世纪明治维新后,朱舜水的大名在日本民众中广泛流传开来,他的思想传说也影响日本民众。每到朱舜水的忌日,有很多日本群众前往他的墓前祭奠……

朱舜水后人来日本悼念先祖

在朱舜水逝世的数百年后,中日两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舜水一生致力于推翻的清朝,最终灭亡。他依靠的德川幕府,也走上了挖掘。但是,朱舜水这一座坟墓却在日本完整保存,三百余年都受到德川幕府后人的照顾。

日本德川家族的后人虽然没掌握权力,却都是日本的企业家。他们知道,朱舜水一生都想回大陆的故乡。因此,在二十一世纪后,多次派人来中国大陆,寻找朱舜水的后人。

后来,德川家族的后人也寻找到朱舜水在中国大陆的子孙后代。于是,在2011年3月,日本共同社发布了一篇报道称“中国朱育成两兄弟应德川家族第15代掌门人德川齐正之邀,为其先人扫墓”。

这一条新闻也引起了世人对朱舜水这一位明朝遗民大儒的关注。之后,朱舜水的后代每年都前往日本的群马县扫墓,每一次到来,德川家族必定是青年子孙随同,对这一位搭建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先贤表示尊重。

日本朱舜水的墓园

结语

从朱舜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是儒家知识分子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和拳拳爱国心。虽然他晚年在异国他乡,却依然不忘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堪称是一位对社会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值得现代中国人学习!

0 阅读:13

东展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