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一支长征中的红军部队迷路进入缅甸,结局如何?

东展谈历史 2023-12-04 09:56:02

1934年10月,红军在井冈山根据地中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中央主力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捕和包围,不得不采取战略性转移策略,离开了江西苏区革命根据地,开始了漫漫五千里长征的路程。

红二方面军长征

当时,红军三大方面军先后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行程的重点就是陕北。长征过程中,红军三大方面主力军损失的兵力高达10余万。

如红一方面军出发时候,高达8.6万人,抵达陕北只剩下7000余人。红四方面军出发时候八万多兵力,最终抵达陕北只剩下三万余兵力。

最特殊是红二方面军,因为它是红军部队中受损失最少的部队。出发时候红军兵力大约为1.7万余人,抵达陕北仍有1.2万余人。红二方面军乃是三大主力军中成立最晚,经历最为神奇的红军部队。它的神奇在于在长征途中,被国军打散迷失了方向,南下到了缅甸境内,成为红军长征史上唯一走出国境线的部队。

1935年11月19日,红二方面军奉命离开桑梓地区,开始长征。红二方面军的实力在所有红军中是最弱的,出发时总兵力只有1.7万人。正所谓船小,很容易翻船。由于人数比较少,红二方面军缺乏在战场上与敌人正面交锋的优势。

红二方面军的灵活战术

于是,在长征的过程中,红二方面军就采取了机动灵活的战略,充分利用地形优势掩饰自己,这一种战术,美称为“盘旋打转子”的战术。简单来说,如同灵巧的蛇一样,在山间丛林中宛然曲折和兜圈子,巧妙躲过敌人的搜索。通过灵活的迁徙战略,达到威慑敌人的目标,使国民党多次大规模的围剿行动最终落空。

当红二方面军行走在贵州、云南、广西三省之间的乌蒙山脉时候,乌蒙山脉的地形也成为红二方面军最有有利的掩护区域。在乌蒙山脉中,红二方面军采用“绕圈旋转”的战术,与国民党军队曲折行走和兜圈子,一共行驶了1000公里。最后,追击的国民党军队被红军的迂回战术玩弄得疲惫不堪,然后一边埋伏的红军战士趁机反击,把国军打得七零八落。

这样,通过兜圈子的游击战,红二方面军不但没有损失任何武器和兵力,还从敌人那里缴获大量的物资。这一种保存实力又灵活战胜敌人的战术,红军上级领导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红军的胜利会合

可是,由于敌强我弱,红二方面军还是抵御不了国民党强大兵力的进攻。由于蒋介石的重兵追堵截,红二方面军只能放弃乌蒙山区,然后进入了云南昭通、威宁之间,之后穿过了滇军的防线,经宣威进入南北盘江地区。

之后,红二方面军从盘县出发,渡过了金沙江,翻过玉龙雪山,进入中甸,到达今天旅游景点香格里拉,与今天抵达甘孜地区巴塘的红四方面军32军胜利会合。

当时的巴塘,命名为巴安县,隶属于西康省。西康省的当权者是四川省军阀刘文辉,他是蒋介石的手下,也是一个胆小鬼。他接到红军逼近的消息之后,派四川军队在巴塘一带进攻红军,打算一举歼灭红二军。

红二方面军由于缺乏武器、兵力少,缺乏粮食补给和弹药,后卫部队不敢继续恋战,只能决定继续撤退。

红二方面军的撤退

由于红二方面军的撤退决定,是在深夜匆匆决定。深夜,当地乡村的百姓都已经睡觉休息。所以,红二方面军找不到合适的向导,对当地的地形也不熟悉,在匆匆忙忙撤退的过程中,由于慌乱没意识到方向的错误,造成一个团的前卫分队迷失了方向,误将西南当成为西北,就这样距离目的地越来越远。

在南方的山区,都是山川起伏、地貌复杂,给红军战士们行军带来了困难。由于他们缺乏指南针和地图,他们无法正确判断前进的方向,面临着难与当地居民有效沟通、人生地疏等困境。这自然使红二方面军朝着西南方向越走越远,从西康撤退到了云南,然后又从云南的中缅边境线,完全没意识自己已经离开中国的领土,不知不觉穿过了界碑,即使是遇到一些写着英文标志的界碑,也没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就这样,这一支红二方面军迷路走进了当时英国殖民统治缅甸克钦邦的一个山村中。当时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受到殖民者的剥削,民众生活都是食不果腹、衣食无着,生活艰苦,好好在民心淳朴。驻扎在村子不是英军,却是以缅甸人为主的地方部队。

迷路的红军与缅甸村民的相识

缅甸克钦邦的村民们看到一大群手持长枪,衣衫褴褛的中国士兵出现之后,心里自然惊讶又好奇。之后,村民们和缅甸边防军士兵试图与红军战士们交流,但苦于双方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正好,一位身穿军官制服的缅甸军官上前,将一张写着英文的纸条递给红军负责人。

红军战士们拿着纸条,面对一片陌生的英文字迹,一点也看不懂。正在发愁时候,正好部队一个叫甘泗淇的战士,原名姜凤威,早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懂得一些英语,自然用英语与缅甸军官做比划交流。

缅甸村民虽然贫穷,但民风淳朴。当缅甸驻军和缅甸村民们得知这一支红军部队迷路了,没有赶跑这些可怜的红军战士们,却是友好提供食物和住所,让长途跋涉的红军们好好休整。

红军士兵们也是非常欣喜,可以告别了长征途中的夜宿露营,睡上舒适的床,吃上热乎的饭菜。但他们也知道,必需要遵守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村民们和谐相处。

红军告别缅甸村民

于是,这一支迷路的红军部队与村民们很快就建立了鱼水相融的融洽关系。刚开始,由于语言不通,双方交流还是很生疏困难。但红军战士们很快借助各种方式,掌握一些简单的缅语表达方式和缅语词汇,与村民们简单交谈。

红军们主动帮助村里的老人家干粗活,打扫院子、修理院落等等,村民们也主动送一些小玩意给村里的男孩,也博得了村民们的好感。红军们也严格禁止任何破坏公共或私人财物的行为,保护当地民众的利益。红军们生活困难,也不会占用村民们的任何便宜,遵守纪律,与村民们相处融洽,建立友好和睦的关系。

红军们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又重新整顿队伍踏上回国的旅程。这些红军们在村民们依依不舍送别声中,提着简单的行李走出了村庄,装向北方与红军大部队会合。

临走时候,缅甸克钦邦的村民们纷纷为这一支迷路的红军部队送食物和一些路费,希望这些外国战士们一路顺风。红军们也感激这些村民们的淳朴善良,叮嘱他们保重身体,祝福一切平安。

迷路的红军归队

当迷路的红二军部队经过当地军官们的指点,依据地图上的山川地貌,也寻找到北上长征的正确方向。之后,这一支部队继续了漫长征程,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最终在白玉县附近,寻找到了红二军团部队,成功回归到大部队之中。

在会师时候,迷路的红军部队军官把缅甸军官给他们的英语字条,都递交给了红二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后来,这一张纸条递交给这一张字条成为红军长征南征途中一个趣闻,记录着红军部队曾经误闯缅甸的经历,也是彰显红军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求生精神。

需要提及,在红军长征史上唯一率领红军部队走出国境线,出过国的红军部队团长曾敬凡。在红军长征抵达陕北之后,先后担任八路军120师385旅政治部敌工工科科长,解放之后担任东北独立第十二师师长、第四野战军49军157师师长等职务。

红军长征的胜利

新中国建立之后,1955年曾敬凡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军之一。

曾敬凡将军在长征途中率领红军部队抵达缅甸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我军能取得长征的胜利,在于和老百姓的鱼水相融的关系。我党在革命年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使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发动群众力量,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结语

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史上,总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实际上,就是满怀革命热血,为建设新中国理想奋斗的革命者,在长征途中用自己的勤劳和热血,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建立了新中国,为子孙后代带来崭新的世界。在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习长征精神,学习红军与老百姓鱼水相融的群众路线,以及大公无私的精神。

18 阅读:4219
评论列表
  • 2023-12-05 17:36

    写些啥东西,甘泗淇在误入缅甸时还是战士,怎么找到大部队后马上就成了军团政治部主任?

  • 2024-02-18 12:23

    甘泗琪长征是还是战士?这可是开国上将啊!你知道评为开国上将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吗?那就是长征时最低师级干部。

  • 2023-12-26 23:47

    中國必須把中國周邊失去的地區或國家收歸中國所有或歸於中國的勢力範圍。

  • 2024-02-18 12:27

    张国涛还是牛逼.红四方面军实力还是蛮大的.

东展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