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国这片土地上流传着太多的故事,一个退休干部花了整整三年时间,用他的键盘敲出了这些尘封已久的记忆,让我们跟随他的笔触,走进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
蒋学贡每天早上都会准时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照着他略显疲惫的双眼,键盘敲击声回荡在安静的房间里,他把自己完全沉浸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中,仿佛能看到莒国的一草一木。
有时候写到兴奋处,他会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闪现着各种场景,然后又匆匆坐回电脑前,生怕那些灵感突然消失不见。
即便是过年的时候,他也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工作,大年初一上午匆匆会完客,下午就又坐在了电脑前,继续梳理着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的眼睛经常酸痛难忍,但还是坚持查阅各种历史资料,有时候不得不点上眼药水来缓解疲劳。
原本他只是打算在山东找个出版社,安安静静地出版这本书,却没想到一位朋友把书稿寄到了北京。
当多家出版社同时表示愿意出版时,这位退休干部感到既惊喜又忐忑,这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
经过反复权衡和商议,最终选择了中国文联出版社,这个决定让这部作品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资料的匮乏是最大的困扰,特别是关于西周时期的记载,简直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为了还原历史的真相,他翻遍了能找到的所有相关书籍,光是主要参考书目就达到了50种之多。
《左传》《史记》这些典籍被他翻得破破烂烂,每一页都写满了他的批注和思考。
姜玉娇、姜小妤这些虚构的人物,让整个故事更加丰满和生动,但又不会偏离历史的轨迹。
那些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都是以史料为依据,尽可能还原他们的真实面貌。
每一个年份、每一个称谓,甚至是各国的官衔和军队编制,都经过严格的考证。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那个年代,他在书中加入了大量的诗词,有些是《诗经》中的原诗,有些是他自己创作的。
考虑到古诗文的晦涩难懂,他还在每首诗后面都附上了译文,希望能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诗词的魅力。
在他看来,莒国最可贵的精神就是敢于践行大义,即使面对风险也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崇文尚武的传统,让莒国在动荡的年代中始终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们,用鲜血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值得后人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