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0月7日,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被誉为“军神”的刘伯承元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当时正在统筹全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邓公听闻这个消息后,心口突然传来了一阵绞痛,又一位老战友的离开对于邓公而言是难以接受的,但此时他能做的,就只有为昔日老战友操办一场元帅的葬礼,送这位和自己并肩作战数十年的革命伙伴最后一程。
然而,当邓公看到治丧委员会的名单后面色一沉,用手重重地敲了几下桌子,对着名单制定者吼道:“为什么肖永银不在名单里,你们为什么会忘掉肖永银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邓公会因肖永银不在治丧委员会名单中而大发雷霆,肖永银又和刘伯承元帅有怎样的革命情谊呢?
刘伯承
少年英雄与革命名将1917年,肖永银出生在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贫困农户家中,13岁那年,肖永银受到革命事业的感召,加入到红四方面军中,成为一名“红小鬼”。此后数年,肖永银跟随红军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战功,成长为了一名出色的红军战士,并被任命为司号排排长。
长征时期,为了保护暴露在敌人火力之下的战友,肖永银用血肉之躯挡下了敌人射来的流弹,但也因此而身受重伤,在时任军长许世友和战友们的关怀下,肖永银在鬼门关附近走了一圈后,捡回了一条命。伤愈后,他被调往第三十九军,成为李先念将军身边的警卫排排长,而经历生死之后,他对革命和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肖永银
红军抵达陕北后,面对日益恶化的国际形势和蠢蠢欲动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决定发起西征,试图开辟新的根据地,并打通新疆前往苏联的国际路线,为中国革命事业添砖加瓦。于是在1936年的11月8日,由徐向前、陈昌浩所率领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以及两万余名红军战士做为西路军,以河西之地为后方,对盘踞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反动武装发起进攻。
然而甘肃之敌并非易与之辈,他们利用地形和人数优势,再加上机动性强大的骑兵部队。对我西路军进行分割包围,将西路军拖入到苦战的境地中。虽然红军战士们英勇善战、不畏牺牲,但部队远离后方,缺少后勤保障,最后竟然陷入弹尽粮绝的绝境之中。
战事失利,后勤中断,周围又都是反动武装的骑兵部队,西路军是进而不得,退而不行,局势可说得上是岌岌可危。
徐向前
次年2月27日,中央军委在得知西路军的情况后,立刻命令到达陕北的红四军原部和陕北红军的三十二军、二十八军以及骑兵组成“援西军”,由刘伯承担任司令员,日夜兼程西进救援。
但遗憾的是,远水救不了近火,还未等援西军抵达西路军阵地附近,反动武装就向我军发起了最后的冲击。在此危机时刻,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召开了石窝会议,为了保住最后的有生力量,避免全军覆没,徐向前决定将整个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而他和陈昌浩则先行离队,返回陕北向党中央报告。离开之前,李先念将军将手下的警卫排交给了徐向前。就这样,肖永银护送徐向前踏上了返回陕北的征途。
然而茫茫荒漠,缺少掩体,肖永银率领的警卫排再加上总部部分人员有四五十人之多,目标着实过大,因此徐向前决定将队伍一分为二,自己和陈昌浩单独走。临行之前,徐向前写了一封信交给了肖永银,并嘱咐他们:如果你们先行回到陕北,就把这封信交给党中央,并向领导们阐述我们西路军的情况。
没了徐向前和陈昌浩两位主心骨,肖永银率领的这支小部队顿时人心涣散,一路上又接连遭到反动武装的侵扰,不久之后,全队就只剩下肖永银和作战参谋陈明义了。于是从1937年3月中旬开始,为了躲避反动武装的盘查,肖永银和陈明义扔掉了武器,换上破旧的布衫,从祁连山出发,只凭着两只脚掌,风餐露宿走了两千多里,由于担心自己的口音会被认出,沿途只能装聋作哑,最艰难的时候甚至要靠乞讨为生。
陈明义
就这样两人相互扶持,整整走了一百二十多天,终于在1937年7月中旬见到了前来接应的援西军战士。当时二人蓬头垢面,衣裳破烂不堪,只能勉强遮羞,全身上下几乎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新旧伤口交织,让两人坚强的革命意志更为凸显,在场众人无不动容。
而刘伯承得知有人从茫茫戈壁中突围而来,连忙命人将他们带来指挥部,肖永银和陈明仁见到刘帅后,再也按捺不住情绪,不由放声大哭。刘帅紧紧拉着两人的手,情绪罕见失控!这位动手术都不用麻药的铁血将军,此刻仅余的右眼中噙满了泪水,声音已然哽咽:“能活着回来,不容易啊!”而肖永银一边哭,一边撕开了怀里的毡帽,将保存完好信递给刘伯承,说道:“这是徐总指挥写的信,请首长转交给党中央。”
从此以后,肖永银就成为了刘帅麾下的一员,在军神的调教下,他很快就成长为了一名独当一面的骁勇战将,正式开启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征战生涯,也打开了与刘伯承将帅之谊的大门。
“亮剑”精神在都梁先生的经典小说《亮剑》中,描绘了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军人形象,其中主角李云龙的金句“狭路相逢勇者胜”以及“亮剑”精神成了一代人热血拼搏的座右铭。而李云龙这个文学形象,糅合了多位我党将领的性格和相关事迹。而他在关键时刻敢于决策,狭路相逢不惧强敌的无畏精神,就有肖永银的影子。
李云龙影视形象
武汉会战后,日本侵略者的“速胜”计划破产,抗日战争进入到了相持阶段,日寇也将注意力放到了敌后战场上,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试图将沦陷区打造成侵略者进行海外扩张的大本营。
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者纠集了数个师团的兵力,对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目标直指八路军总指挥部。敌人极有针对性的行动打乱了我军的部署,坐镇延安的党中央失去了和八路军总部的联络。战事将起,统帅部与前线指挥部失联所造成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了尽早恢复联络,延安连忙向129师师部发报,询问总部情况,但师长刘伯承当时也没办法联系到总部。
虽然情况不明,但多年的指挥经验让刘伯承敏锐地意识到,总部失联的原因多半是我方电台密码被敌人破译,为了位置不暴露,被迫采取了无线电静默的方式。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说明日军已经深入太行山腹地,总部的情况岌岌可危。
巍巍太行
在这种情况下,要做的就是赶紧通知附近的部队,让他们赶快投入到保护总部的战斗中。但当时我军条件有限,旅一级以下的部队缺少电台,想要沟通消息只能依赖传令兵和他们胯下的马匹。
在此关键时刻,在总部侧翼执行策应任务的肖永银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在没有收到师部命令的情况下,他果断率领13团向总部方向进军,而他这一动就和深入太行山腹地的日军部队正面交上了火。
罗瑞卿
日军完全没有想到八路军的动作会如此之快,一时间竟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人马和汽车都卡在山谷之中进退两难。而肖永银成功拖延了日军行军的脚步,使罗瑞卿等总部领导人顺利脱离了包围圈,摆脱了日军的追击。
当肖永银把总部首长和相关的工作人员送到安全地带后,129师派出的侦察部队发现了肖永银所部的行踪,将其动向报告给了刘伯承后,刘帅命令肖永银立刻前往师部汇报相关情况。
不久之后,肖永银赶到了师部,两人甫一见面,刘帅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彭总和总部人员怎么样了?”肖永银立正站好,说道:“报告师长,彭总带人向专壁方向转移,我把罗主任和总部指挥机关送到了水川。”刘伯承一听,脸上浮现出了久违的喜色,一边大力拍着肖永银的肩膀,一边回头对发报员喊:“发报,快给中央发报,就说找到总部了”。
此役八路军总部之所以能够安然无恙地从敌人眼皮子底下突围,肖永银功不可没,若不是他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抉择,果断出击,八路军总部的转移行动必然困难重重,所造成的牺牲也可能会更多。
而看到当年那个哭哭啼啼的红小鬼,如今在自己的调教下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骁将,刘帅深感欣慰,中国革命不仅需要他们这样德高望重的老人物,也需要像肖永银这样满怀一腔热血的豪迈青年。
挺进大别山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了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刘邓大军在鲁西南地区宛入无人之境,对当地的反动派军队给予了沉重的一击。
在此大环境下,毛主席敏锐地意识到,刘邓大军接下来必须直插大别山地区,在广袤的山林中建立一个敌后根据地,像一把尖刀一般插入敌人的心脏,彻底打乱蒋中正的战略布局。于是在7月23日,毛泽东向其发报,要求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完成这项足以改变战局的壮举。
同年8月17日晚,刘邓大军连夜开拔,千里挺进大别山。数日后,担任前锋的十八旅抵达汝河北岸,旅长正是肖永银。孤军深入,缺少后勤,不免让他想起了当年西路军的悲剧,心中不由一紧。正当他考虑用何种方法渡河的时候,刘帅、邓公和李达等人来到了前线旅部。
原来,蒋介石得知刘邓大军将要进入大别山山区后,心中大骇,毕竟一旦让我军在此地落脚,自己的三个大本营,南京、上海和武汉都将暴露在我军的刺刀之下,于是他派出数十万大军,其中包括十几个满编的美式整编师向我军方向追击而来,而离得最近的罗广文兵团的三个整编师离我军只有25公里,反动派试图对我军进行半道截击,在汝河沿岸附近与刘邓大军展开决战,阻止我部进入到大别山中。
在此危急时刻,我军必须主动求变,于是刘帅和邓公等人就来到了肖永银的指挥部,准备给这位虎将下达一个艰巨的任务,要求他率领所部人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通往大别山山区的血路。
交代完任务后,刘伯承站了起来,眼睛死死盯着肖永银,那只右眼似乎有看穿一切的魔力。在治军方面,刘帅有一套独特的方式,用肢体语言带动将领的神经,当每一位将领和他的节奏步调一致之时,他会说出让你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话。只见刘伯承双唇翕张,一字一顿地说道:“小子,狭路相逢勇者胜,你明白吗?”
休整的刘邓部队
这句话好似一支破空飞行的穿云箭,击穿了萦绕在肖永银心口的魇魔,他紧紧握着手里的指挥杆,紧紧咬着自己的嘴唇,暗暗下定了血战到底的决心。
刘伯承一手拄木棍,一手撑着桌面,仍然死死盯着肖永银,继续说道:“小子,接下来不管是白天黑夜,不管是什么飞机大炮,杀出去!”
顿时,肖永银浑身充满了力量,狭路相逢勇者胜,抛弃没必要的杂念打好这一仗,为中国革命,为民族未来打响胜利的第一枪!
是夜,五十二团和五十三团在旅长肖永银和政委李震的指挥下,组成密集多路纵队,人人执刺刀,人人携手雷,向敌人阵地发起了冲击。在信仰和精神的加持下,我军战士宛如神兵天降,行修罗救世之道。敌人哪里见过这样的阵仗,两军甫一交接,国民党军当即就败下阵来,肖永银和他的部队硬是在敌人阵地上撕扯出了一个长10里、宽7里的通道,其余部队紧随其后,成功进入了中原腹地。
汝河血战
汝河之战是肖永银的成名作,此战也让他脱胎换骨,从一员骁将成长为上将军。而肖永银深知,自己在战场上取得的这些成就,与刘伯承的教导是分不开的!
亦师亦友 永世难忘解放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刘伯承受党中央的命令,在南京军事学院开设速成班,面向那群身经百战,但是文化程度不高的“泥腿子”将军,将他们培养成适合未来作战的新将领,而肖永银也在其中。
此时,他参与指挥的十二军奉命开赴石家庄以东地区,准备赴朝作战。接到赴朝作战命令的那一天,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的团级以上指挥员几乎在同一时刻接到命令,唯独没有肖永银。
原来,军长王近山在点将的时候,唯独遗漏了他这位肖副军长。两人同住一间寝室,十几天你进我出心照不宣,但王近山偏偏就对出兵朝鲜只字不提。眼看出兵朝鲜的日期将至,肖永银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心中充满了委屈。现在对于他而言,只能去求一个人,那就是他的老首长,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
肖永银火急火燎地奔向刘帅的居所,一见到刘伯承,委屈的心在这一刻释怀了,他像孩子一样对老首长诉苦:“老首长,你是知道我的,不让我去朝鲜战场,我恐怕会遗憾终生。”刘伯承轻轻拍着他的肩膀,点头说道:“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于是提笔在肖永银的请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特许他先参战,后学习。
到了朝鲜战场后,肖永银面对装备更加精良,战斗力更加出众的“联合国军”,他牢记刘帅的教诲,在第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和上甘岭战役中表现出众,打得南韩军队魂飞丧胆,为谈判桌上的我方增添了更多的筹码,立下了不世之功。
但每每谈及朝鲜战功,肖永银都不忘提及老首长刘伯承。他知道是刘伯承成就了他,不然他就是再有本事也无用武之地!
上甘岭
80年代后,刘帅的身体每况愈下,而肖永银每次回京述职之时,都要带上老首长最爱吃的镇江小菜。
肖永银来到刘帅居住的加护病房,推开门后,看到曾经叱咤风云的军神如今只能通过输液来维持生命,鼻子不由一酸。于是他快步走上前,紧紧抓住刘帅的手腕,用自己的体温传达一个老兵对元帅的情感。虽然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几十年并肩作战的经历,让他们的心灵早就同属于一个空间,两颗永不泯灭的赤子之心在这一刻交相辉映。
肖永银常说:自己的一生跟随过两个元帅,徐帅教会了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勇敢的战士,而刘帅教会了他怎么打仗,没有刘帅,也就没有他肖永银的今天。
正因为两人之间深厚的将帅情谊,邓公才会因肖永银不在治丧名单上而大发雷霆。在邓小平的要求下,刘伯承元帅的治丧委员名单中额外增添了肖永银!而肖永银在收到邓公发来的命令后,立刻搭机前往北京,下飞机后直奔刘帅的家中。
在看到老首长的遗体后。往事如走马灯般在他的脑海中浮现,曾经那个衣衫褴褛的小排长,如今也已经两鬓斑白,而那个苦心教育他的老元帅,如今已经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想到这里,肖永银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悲痛,扑倒在元帅的灵床前,嚎啕大哭,宣泄着自己的哀伤之情。
见此情景,在场的众人无不感动落泪。如果刘帅英灵有知的话,应该也会感到欣慰了吧!
参考文献
战将“永银”——开国少将肖永银的戎马生涯 杨晓璐
将军当年行乞讨时 屈德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