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请不要放弃孩子!他们也不是捂不热,而是方法没用对

兰妈谈育儿 2024-04-27 20:26:35

文/兰妈谈育儿

我一直不明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亲子情,本来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关系,也是一个家的希望与寄托,为什么如此关系,还容易养出不尊重、不理解、还有针锋相对的孩子呢

直到透过这件事,我突然明白了

单亲妈妈蔡蔡,今年37岁,一个人拉扯着女儿长大,唯一心愿也是把女儿培养出来

而在这条路上,她也付出了很多

花钱让女儿进当地最好的学校,安排一对一的家教辅导不说,只要是女儿想学的才艺、感兴趣的事情都是二话不说支持

5岁那年,看到邻居小女孩穿着芭蕾裙跳着优美的舞蹈

她回家就嚷嚷着:“妈妈,妈妈,我要学芭蕾”

看着微胖的梨形身材女儿,蔡蔡作为妈妈,没有一丝犹豫,把平时舍不得买衣服的钱拿出来报名芭蕾班

结果,几天新鲜过后,再加上5岁才学芭蕾也实属有些晚了,在班里明显的差距下,学芭蕾的梦想终究是落下了帷幕

8岁那年,看到会跆拳道的女生特别酷,回到家就把这个想法告诉妈妈

妈妈心想着:“如果能学会跆拳道也不错,至少也是一技防身之术”

可结果呢,跆拳道虽酷,练习的过程却极为辛苦

从小到大,哪里吃过这种苦的女孩,还没开始正式切磋就产生的畏难心理,尽管妈妈如何鼓励劝说,孩子说不学就不学了,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

到了16岁那年,女孩再次对吉他情有独钟

可当妈妈知道这件事后,没有给孩子接着往下说的机会,她态度强硬地对女孩说:

“别想了,我是不会给你买吉他,也不会给你买课学习,就你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三天新鲜,我早就放弃你、不相信你了”

没想到,恰恰是这句话彻底激怒了女孩,她对着妈妈就开始吼道:“哼,不买就不买,你记住了,现在怎么对我的、我以后就怎么对你,等你以后想要什么东西了,别指望我会给你买”

就是这样一段话让妈妈彻底心寒,她一而再保证说:“你放心,我就算饿死,也不会找你,这些年我省吃省喝都是为了你,就是一块石头也该捂热了,就你现在这个样子,我没抱什么希望”

听着如此犀利的对话,从表面来看,好像是一位妈妈教育“被惯坏了”的孩子

但事实上,孩子跟妈妈针锋相对的局面,从一开始责怪的语气、还有字里行间流露的失望就能看到结局

正如妈妈所谓的:“放弃你”、“不相信你”、“没抱什么希望”,这里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侵蚀着孩子的内心,打压着他们,致使孩子最终反抗不满,也用“狠话”去激怒妈妈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你的孩子,更不要企图用狠话激励,我们的孩子也不是“捂不热”,很有可能是方法没用对

就像以下几种情况,父母的蛮劲越大、孩子就越容易反抗:

01

学习方面

不要太操之过急

孩子学习不好,很多时候不是他们没有学习的天赋,而是父母那操之过急的逼迫,让孩子产生了反感和逃避心理

亲戚刘姐家大女儿,正在读一年级

有了上半学期,识字少、写字差,还有作业不会写的问题后,后半学期里,她更卖力抓孩子的学习成绩了

每天放学回家后,还没进家门就开始催:“一会回家就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还有练字帖、计算题要做”

结果呢,女儿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书包往沙发上扔,写作业也好巧不巧,便要趴在客厅的茶几桌上

原因嘛,当然是家里有一个喜欢看动画片的两岁妹妹了

每次看到这里,刘姐都把大女儿狠狠批评一顿,并赶到卧室写作业

可结果却是:“你越催,孩子越跟你对着干”,卧室里的学习桌椅仿佛跟孩子也有深仇大恨一样,一靠近全身上下都开始暴躁起来

后来,刘姐气急了,差点下狠手把大女儿揍一顿

而孩子也因此说出了内心的不满,她说:“凭什么妹妹干什么都不说,我做什么你都要批评”

尽管对此也做出了解释,表示妹妹还小、不到学习知识的时候,可孩子的内心始终认为这是偏心

为了反抗,也做出了很多和学习对着干的事情

这就是在学习方面操之过急的结果

比起孩子每天学多少,兰妈认为: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孩子每天想学多少

特别是二胎以上的家庭,不管孩子之间的年龄差是几岁,老大写作业的时候、老二最好也跟着学习

如果家里有一个孩子的,那父母就要充当“另一个孩子”了

而父母也不一定非要学多少,只要跟着一起创造学习的氛围,那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来了

02

成长方面

不要逼孩子懂事

越是懂事的人,内心往往懦弱孤独,即便是在外面风光无限,回到家里却是最自卑的那一个

今年,是堂姐和堂姐夫隐婚的第五年

不为别的,就为了家里那个“不省心”的老妈

据说,堂姐夫的第一段婚姻,就是在老人不断助攻下才加速了离婚

因为每次不如意的时候,老人都喜欢拿“不孝顺”、“白眼狼”来怼人

再加上,老人身上的基础病比较多,为了不让家庭变得鸡飞狗跳,堂姐夫能做的就是躲在公司不回家

而结果就是,逃避现实反而加快了婚姻的破碎

后来,和堂姐相遇后,为了保护堂姐免受家庭纷扰,他们两个人便决定隐婚

堂姐搬进那个大家庭住的身份,也是谈恋爱的男女朋友关系,可恰恰是这种关系,让家里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能站在旁观者角度避免为难

可之后一次简单的家庭聚餐时,堂姐夫匆匆赶来,西装革履的大老板形象一看就是成功人士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感到局促,担心身份不同、在一起吃饭也会尴尬

直到聊起家务时,堂姐夫谈起他母亲,用“感觉太累了,很烦,不知道怎么办”这些词汇来形容时,我看出了,这是一个可怜人

不谈过去、不谈未来,或许在教育方面,我们都希望能培养出一个懂事体贴的孩子,可这些都是建立在孩子的痛苦、和童年阴影上

那即便孩子当前表现得有多么懂事,早晚都会因为“感受不到爱”而爆发情绪,要么叛逆地反抗不满、要么自卑地伤害自己

所以,当孩子叛逆顶嘴的时候别怪他们冷漠不孝,“捂不热”也不代表他们就是白眼狼,而是曾经的内心伤疤让他们无法释怀,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当前的感情

不想孩子将来深陷这样的苦楚,那就不要以“懂事”要挟孩子做他们不愿意的事情

03

性格方面

请允许孩子软弱

每一段相处起来很累的关系背后,往往是一方太强、另一方又太弱了

父母和孩子之间也是一样

有一个事业有成的朋友,他和自己的妈妈就有着比较差的关系

不知情的人,都以为他是传说中的“白眼狼”,老母亲辛辛苦苦将他培养出来,有出息了就傲娇起来,不把父母亲人当回事

事实上,朋友那光鲜亮丽的背后,却承受着一段不为人知的童年阴影

我也是听说了过往经历,才知道他的母亲对他有多“狠”

从读小学开始,从来没有准备过一次早餐,哪怕下暴雨涨水、天寒地冻走路摔跤,都没有一次接送

有一次,大雪封山,在没有家长群通知的年代里,大家也不知道会不会停课,只有按自身情况决定要不要去学校

看着一望无际的白雪皑皑,再看着地上一踩就是好几尺深的脚印,朋友告诉母亲“今天可能没有人会去学校”

可母亲为了不耽误学习就严厉呵斥,还警告说:“不管雪下得有多大,你就算是爬,也要爬着去上学”

没办法,朋友只好听话背起书包就赶往学校,可刚出家门在门口的小路上就三步两摔

当时已经记不得摔了多少跤,只知道母亲在身后不停催:“赶紧起来,一会迟到了”

自始自终,母亲只是看着,从来都不曾扶一下、也没有关心地问句“摔没摔疼”

后来,读大学之后,除了学费更是直接断了生活上的经济支持

给出的说法也是:“你现在长大了,可以勤工俭学,我这也是为了锻炼你,希望你能坚强地早点担起自己的人生”

结果呢,母亲的初衷或许是希望把朋友培养得更坚强、有责任心,可过早剥离亲情而制造的所谓挫折历练,属实是把孩子推向缺爱的深渊

而一个从未体会过爱的孤独者,又怎会懂得爱别人爱自己呢?

所以,那些长大后拥有情感漠视的子女们,多半是在童年时期承受着不被爱的“脆弱感”

比如,委屈的时候不让哭,需要安慰时候被批评,还有渴望认可的时候被打击…

不想孩子在没有长大之前就被“自己”先打败,那父母在性格方面千万不要逼孩子坚强,孩子软弱的时候用爱和支持鼓励他们前行,这才是孩子变强过程中不可缺的内心养分

04

习惯方面

陪孩子一起遵守

我们都希望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是他们人生的好开端

可在教育这条路上,父母最容易陷入误区的就是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觉

有一位妈妈,曾经用拍视频的方式记录下她女儿写作业的全过程

从书包里掏出作业开始,看起来是在准备写作业,实际上一会儿找找笔,一会儿找找本子,一会儿还挪动一下椅子、发发呆,甚至还空手做很多小动作

整整20分钟时间里,真正把时间用在写作业上的,也只有短短三、五分钟,而作业本上也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家长都能透过文字看到自家孩子的身影

而事实也确实是展现了无数孩子的“通病”:自律性差、自主性低

曾经,兰妈大女儿刚读一年级的时候为了帮助她养成好习惯,我就像个复读机一样每天按时催起床、催学习、催写作业

后来,她抱怨说:“妈妈,你管的太多了,你越催,我心里就越烦,越不想动”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觉得是管太多、施加压力太大,就对女儿放任不管

可结果却是好不容易养成的早睡早起习惯功亏一篑,女儿也变得越来越懒性懈怠

再后来,我学会了一个育儿“新套路”:“把女儿学习变成自己学习”

比如,给女儿新买教辅资料了,我会特意叮嘱她:“这可是妈妈买来打算自己学习用的,你可别乱动哦”

女儿很好奇、也很诧异,她有些不可思议地问我:“你不是大人吗?难道也要学习呀”

我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当然了,活到老学到老,你都那么努力学习了,我要是再不加把劲儿,和你的距离不是越来越远了”

从那以后,女儿对待学习的态度积极多了,特别是看到我拿书学习的时候,对知识的渴望也是越来越强了

所以,自律不是天生的,只有在兴趣中慢慢养成的习惯

你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共同成长的趣事,那在相对于轻松的状态下孩子就会慢慢把行为变成本能

希望孩子优秀之前,父母自己先做到优秀,这才是以身作则的最好态度,也是改变孩子最有效的方式

那么,关于孩子不是“捂不热”,而是父母方法没用对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1

兰妈谈育儿

简介:专注于育儿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