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避讳”往往是每个人约定俗成的规定,尤其是避皇家的讳。不管任何事,皇帝必然要独一无二,所以他们的姓氏也就成为了尊贵的词。
因此,普通人怎么能随意叫皇家的姓氏,可能是要被惩罚的。
那每个朝代又是如何避讳的呢?他们有什么好办法呢?
国讳与家讳
从周代开始,避讳姓氏这种情况便愈演愈烈,甚至成为了一种风气。
后世曾经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姓氏进行研究,发现当时百姓们为了避开“世民”二字,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除去将“民”字减掉笔画之外,还直接将“世”这个字去掉。比如唐朝有一位大将名为徐世勣,因为立下大功,被李世民赐予“李”姓。
但为了避开皇帝的名字,徐世勣最后变为了“李勣”。当然,这对李勣来说是一种荣耀。
而这样的做法也随着朝堂的风气传到民间,本是尊敬之意,却被一些官员当成当成抨击其他人的工具。比如唐朝著名的才子李贺。
李贺生来便聪慧无比,从小便被寄予厚望,长大肯定是考取功名的好料子。
虽然家境贫寒,但李贺从来没有抱怨,寒窗苦读,成功获取进士考试的资格。
但由于阶级分明,许多官宦家族子弟根本看不起李贺,甚至私下里排挤他。即便这样,李贺依旧岿然不动,对此毫无所觉。
李贺每天都抱着书,反复研读,许多官员都看在眼里,认为此子不可限量,并对其多加关照。但这种“偏爱”却招致了其他学子的嫉恨。
为此,他们选择用李贺父亲的名字做文章,认为“晋”与“进士”中“进”同音,所以李贺应该避开进士考试。
可以说,若是朝廷认同了这件事,那李贺一辈子都将与进士考试无缘。虽然李贺并不想多加理会,但其他学子却始终抓着这一点不放,希望李贺离开。
事情传到朝堂之上,众位官员对此议论纷纷,其中认为李贺应该离开的提议占大多数。
而另一部分人却觉得这件事根本不可理喻,其中包括韩愈。
韩愈早就听说过李贺这位学子,认为其有大才,不应该被埋没。于是,他给李贺写了一封信,言辞诚恳,希望李贺继续参加考试,不要被身外之物所困扰。
看到这封激励的信,李贺顿时信心满满,心中的犹豫被打消,决定继续参加考试。但李贺终究是败在了“避讳”上,没有被允许参加考试。
不过,这样的事情毕竟在少数,各朝各代选择避开的还是皇室的名字。
一些朝代的君王对此并不在意,而有的朝代却十分重视,甚至还将其列入了王朝法度。
既然名字可能与皇帝的名字相撞,那取的时候小心一点,或者改个名字便方便了。那如果身边的事物与皇帝姓氏撞上该怎么办呢?百姓如何做呢?
“朱”“猪”分不清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一个乞丐到帝王,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他当过皇上、乞丐、农民,更当过士兵、将军,最后身份定格在皇帝。
因为从小经历诸多磨难,亲眼见证亲人一个个倒下,朱元璋比其他的孩子多了一份坚韧。由于灾害不断,朱元璋只能前往寺庙生存,到最后不得不到处化缘。
当时天下因为元朝统治大乱,许多人纷纷揭竿而起。各地掀起战火,朱元璋受好友相邀,来到起义队伍中。
由于朱元璋长得健硕,又会些少林功夫,很快便在一众普通士兵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领头人物。
随后他便带领一支队伍离开,决定另起炉灶。
在这期间,许多能人异士来到朱元璋的麾下,如刘伯温、李善长、蓝玉等人,他们跟随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等多股势力,成功在南京建立都城。
或许是成为了皇帝,眼界变了,看待事情的方法也变了。他不仅要开疆扩土,还要想办法守住自己的宝座。
毕竟前边这么多朝代,丞相、大将觊觎皇位的事情数不胜数。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选择先下手为强,于是一场大清洗行动就此开始。
在“清理”功臣的同时,朱元璋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巩固朱家的政权。为了彰显“朱”的正统性,他还下令百姓们不能说“朱”字。
一旦谁触犯了这条规矩,轻则罚钱,重则受罚。起初百姓们多次不以为意,认为这很简单,但他们才发现周围存在许多“朱”姓的东西。
就比如猪肉,这可是百姓们必然要吃的食物,出门必然会带二两回来。那如果不叫“猪”的话,那他们怎么叫呢?
朱元璋其实也明白这对于百姓们来说有点强人所难,不过,毕竟是一朝君王,确实需要搞点特殊,但他也并不是那种无理取闹之辈。
在得知百姓们不知道管“猪”叫什么的时候,朱元璋便先为了他们解了惑。
在一次宫宴之上,朱元璋便将“猪”叫做了“豕”,也就是古时候的词。
这件事便传到了民间,百姓们纷纷效仿。只不过,百姓们依旧说不惯这个字,朱元璋体谅百姓们的不易,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允许百姓私下里叫“猪”。
因此,对待百姓的时候,朱元璋一直是宽容的。不过,对于那些功臣、贪官来说,朱元璋就是他们的噩梦。
而在这之后,“避讳”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情况呢?
生僻字的使用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便十分注重讳字,绝对不允许众人出现“玄”这个字。
他认为与其删掉这个字,还不如改个字,于是“玄”就改成“避”。
这种规定比较死,当然也比较方便。
康熙在位时期,政治较为清明,但坏就坏在太子之位悬而未决,导致九子夺嫡的出现。几位皇子为争夺皇位,手段层出不穷,甚至撼动清朝的国力。
到最后,四皇子胤禛登上皇位,成为了雍正皇帝。
比起自己的父亲,雍正手段果决狠辣,刚登基便开始处理自己的兄弟,只为避免九子夺嫡再一次出现。
为了彰显“胤”的独特,他下令直接将全部带有“胤”名字改掉,将“胤”换成“允”这个字。但这仅仅是针对普通王爷。
而对于始终与胤禛作对的允禩与允禟,不仅改了“胤”,而且还被改成了“阿其那”、“塞斯黑”,可见雍正皇帝对他们的不喜。
在众位皇子中,唯一幸运的便是十三皇子胤祥。胤祥始终站在站一边,在雍正登基之后,帮助其处理政事,为其解忧。
按照雍正那样的工作强度,胤祥也不例外,也正是因为这样,胤祥因为过度疲劳,最终病逝。而他的名字并没有该,依旧沿用“胤”这个字。
这是皇帝给予胤祥唯一的殊荣,更是其他王爷没有的。
其实从明朝朱元璋再到清朝,避讳皇室姓氏,不再只是通过删减,或者是错写笔画,更多的还是用一个音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这样更加方便。
不仅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像李贺那样的事情,毕竟这一切都是由皇帝定下来的,谁都不能改变。
从始至终,避讳字都在彰显皇权的重要性,也可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如今,我们多是避讳吃食与讲话,至于名字,倒是没有多大的限制,也算是与时俱进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