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一部经书,则是“修真之总经,作佛门之会也”,他是佛教的总纲,“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五无等咒,能除一切苦”。所有佛教其他的经书,都是可以用这一本无上真经来解释的。
当然,书里没说,乌巢禅师的身份也没说。而在接下来的章回里面,乌巢禅师本人也再也没有出现过了。他似乎就仅仅是起到一个引路者的作用而已,但他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反而在后续的章回之中多次的出现。
第二十回、第三十二回、第四十三会等等,只要是唐僧遇到困难得时候。这部心经就会出现在唐僧的口中,他就能够“常念长存,一点灵光自透”。就连孙悟空都对这心经说过这样的话:
“你记得那乌巢和尚的《心经》云心无挂碍,无挂碍,方无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之言?但只是扫除心上垢,洗净耳边尘。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这里并不推翻那些个讨论者的观点,单说自己的观点。这里的观点就是,若说是连如来佛都怕的乌巢禅师,那定是燃灯古佛无疑了。首先我们要知道,佛有三世佛,一曰燃灯,二曰如来,再曰弥勒。
而如来求佛道路上的引路人,就是燃灯古佛。就在如来还未成佛前,处于孤独无助,徘徊彷徨之时。燃灯佛正好在视察人间,而如来为燃灯佛用头发铺路,请求燃灯教导的时候。燃灯送了如来一句话:
''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
公元199年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大家知道吗,其中袁绍的大本营就在乌巢。而曹操打赢袁绍的关键点,就是出兵夜袭袁绍的大本营,火烧乌巢粮仓。以至于袁绍后来因为缺乏后勤而败。
所以“乌巢”这个对应上历史,就有“燃烧”之意,暗示了“燃灯古佛”之称。其次乌巢禅师出现的地方就是浮屠山,而浮屠恰指佛教,乌巢禅师出现在这里本就代表了“佛”。
在怒急之下用金箍棒一棒打向乌巢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而菩提祖师在向孙悟空传艺的时候,也曾出现过“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情况,是不是十分熟悉?
按照这一点来讲,私以为乌巢禅师就是燃灯古佛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毕竟就说《心经》,也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佛就能传授的。当然了,这些也只是个人看法,有不同意见的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