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我国最大的海外贸易伙伴,在2013年到2023年期间,两国贸易额一度高达2531亿欧元。
可在这个互利共赢的过程中,这个国家突然改变了对华政策,不但开始频频向美国示好,还积极配合美国,从各方面遏制我国的发展。

如今,美国在特朗普的“英明领导”下,大肆对各个领域加收关税,而这个国家也遭到了美国的关税制裁,海外贸易额急转直下。
这时,他们又将目光再次投向了中国。对此,很多网友纷纷表示,坚决不同意继续合作,对这个摇摆不定的国家,必须提高警惕。
那么,这个国家究竟是谁?面对如今这种情况,我们是否会原谅它,与它继续合作呢?

上面所说的国家就是德国。
2013年,德国提出了 “工业 4.0” 计划,一门心思搞智能制造、升级产业。同一年咱们中国启动 “一带一路” 倡议,一下子把欧亚之间的贸易路都给打通了。
两边一 “碰拳”,中德贸易合作直接就像踩了油门,一路狂飙。

这十年里,德国那些高端制造的好东西,哗哗地往中国市场送。
像大众、宝马、奔驰这些德系车,靠着工艺精湛、技术先进,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直接占了一半的份额。
而西门子的工业自动化设备、博世的精密机械仪器,也成了咱们中国制造业升级的 “得力助手”。

此外,德国巴斯夫的化工新材料,更是无缝融入中国新能源、电子这些新兴产业的供应链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期间,越来越多 “中国智造” 的产品也走进了德国市场。
浙江的纺织服装又便宜质量又好,在德国快时尚市场特别受欢迎。而我国三一重工的工程机械质量过硬,在德国建筑圈里也收获了不少好评。

这种 “德国出技术、中国搞生产”“德国有高端制造、中国有智能产品” 的互补模式,让双边贸易额蹭蹭往上涨。
据统计,从2013年的1616亿欧元涨到2023年的2450亿欧元,平均每年增长超过4%。
更厉害的是,2013年到2020年,德国连续八年稳坐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宝座。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在2023年之后,德国却突然开始将合作的重点国家转向了美国。

2024年,德国与美国的贸易额达到2550亿欧元,同比增长0.8%,而中德贸易额则下降至2470亿欧元。
这一变化标志着,自2013年以来,中国首次失去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更可恶的是,德国还开始积极配合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在关键技术、投资审查等领域对中国企业设置障碍。

从2023年年底开始,全球芯片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美国出台了《芯片与科学法案》想卡中国脖子。
于是,德国也开始跟着美国学,把卖给中国半导体设备的审批流程,弄得特别麻烦。

以前企业卖光刻机、刻蚀机这些关键设备到中国,3个月左右就能拿到出口许可,现在必须得经过好几个部门一起审核,等半年都不一定能批下来。
就拿德国的大公司英飞凌来说,他们本来要给中国芯片工厂升级设备的订单,因为审批时间太长,设备只能一直堆在仓库里,中国这边的工厂也干等着用不了。

德国还拿 “国家安全” 当借口,对中国企业投资德国芯片公司查得特别严。
2024 年初,中国一家科技公司打算收购德国一家做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小公司,本来这是个双赢的买卖,中国出钱,德国出技术。
结果德国经济部突然跳出来说 “这可能威胁我们的关键设施安全”,在收购快谈成的时候直接喊停。
2023年到2024年,至少有5个类似的中德芯片合作项目,都因为这种莫名其妙的审查黄了。

在氢能、人工智能这些新领域,德国政府也没闲着,急急忙忙修改了《对外贸易条例》,把氢能储运设备、AI 算法平台等12类技术产品,都划进了 “敏感产品名单”。
只要是中国企业在德国开的研发中心,德国政府三天两头就要来检查,还要求德国合作方必须有 “一票否决权”。

举个例子,有一家中国新能源公司在德国投资建绿氢工厂,就因为德国新规定要求数据必须存在德国本地,技术专利还得共享。
由于没办法满足这些条件,原本计划2024年开工的项目只能无限期推迟,前期投进去的2亿欧元也打了水漂。

德国这种背道而驰的做法,直接冲击了中德贸易的互信基础。
2023年以来,德国对华机械出口额首次出现两位数下滑,而中国对德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因欧盟反补贴调查遭遇阻力。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这种遏制政策,也让他们自身开始遭到反噬。

德国这么搞对华遏制政策,最先遭殃的就是德国企业的钱包。
就拿半导体设备行业来说,英飞凌、蔡司这些大公司,因为政府审批太慢,2024年上半年在中国市场少赚18%以上。

英飞凌本来谈好了给中国一家芯片厂供货,结果审批卡着不放,客户等不及直接找日本公司下单了,这一下就丢了3.2亿欧元的大单子。
化工巨头巴斯夫更惨,中国客户因为政策变得太不稳定,不敢下订单了,逼得巴斯夫只能在老家路德维希港裁员500多人,关了不少生产线。

这政策不仅让企业亏钱,还把德国产业的竞争力也搞没了。
以前德国车企靠着技术牛,在中国市场卖得特别火。
但现在倒好,中国本土汽车品牌越来越强,再加上德国自己搞限制,合作越来越难,德国车在中国的销量是直线下降。

大众集团2024年第一季度在中国少卖了12%的车。
反倒是咱们中国的比亚迪,因为德国限制合作,干脆自己研发电池技术,现在直接杀进欧洲市场,抢德国车企的饭碗,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树敌嘛!

德国遏制政策,也让普通百姓也深受其害。
因中德贸易遇阻,德国超市中国日用品涨价8%,家庭开支大大增加。

面对这种情况,巴斯夫首席执行官马丁・布鲁德米勒曾公开表示:“与中国脱钩对德国而言,简直就是灾难”。
德国经济研究所也算过一笔账:要是还不取消这些限制政策,未来五年德国的GDP增速得少0.8个百分点。

更让德国郁闷的是,他们本来遏制我国,本来就是为了和美国搞好关系。
可如今,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开始秉持“美国优先”原则,对国进口商品加征了更高的关税,这让德国的出口贸易额急转直下。
面对这种情况,德国又开始向中国示好,不仅在公开场合大谈 “中德合作对世界经济至关重要”,还承诺简化中企赴德投资流程,撤销部分不合理的审查限制等。

德国为抱美国大腿,不惜损害中德合作,如今自食恶果又回头示好。过往教训深刻,中国在重启合作时,必须保持清醒,守住底线,避免重蹈覆辙。
那么,你认为,我们应该再给德国一个“合作机会”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