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广东省海丰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中,一位头发雪白的老太太神情激动,眼含泪水的盯着自己手中的杂志。
在她的边上,几个年长的子女也面带疑惑,不可置信的看着杂志中的一篇文章。

“娘,这个黄总设计师好像真的是消失了30年的老三?。”
“是三儿,是我的三儿。”
老太太没有搭理说话的大儿子,而是小心翼翼的用手抚摸着杂志中的文字,泣不成声的说道:“30年了,娘都差点等不到你了。”
这一家人口中的“三儿”到底是谁?他为什么会消失30年?又为什么出现在杂志上呢?

1924年4月24日,广东省海丰县田墘镇一个医生家庭迎来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
父亲黄树榖按照族谱给这个儿子取名叫“黄绍强”。
因为父母都是医生,所以家里的日子过得很不错,黄绍强小的时候也没有吃过什么苦。
1931年,7岁的黄绍强被父母送到了海丰县田墘镇树基小学念初小。
因为这所学校只有三个年级,所以10岁的时候,黄绍强的上学地点就换到了墘镇小学。
当时黄绍强的父母都是信奉基督教的,所以考高小的时候,黄绍强选择了海丰县汕尾镇教会所办的作矶小学。
在这个学校,黄绍强遇到了一个叫苏剑鸣的老师。

苏老师多才多艺,担负着国语、数学、自然、体育等多门课程的授课任务。
他在课堂上经常会讲述一些国内的现状,呼吁学生们学有所成以后要报效国家。
正是因为有苏老师的影响,所以黄绍强的心里面暗暗埋下了一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种子。
1937年,13岁的黄绍强以优异的成绩从小学毕业。
受日本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影响,当地的初中开始被动的搬迁。
这种情况下,黄绍强只能无奈的暂时辍学。

辍学以后,他跟随自己的老师参加了田墘镇民间抗日宣传队,每天都积极的为抗日救国工作奔走着。
见多识广的黄父黄母不愿让自己的儿子荒废学业,所以1938年的时候,他们安排大儿子黄绍忠带着黄绍强离开了家乡,到揭阳去求学。
兄弟两人离开家以后整整走了四天,这才到达了揭阳县五经富镇,并进入了搬迁至此的聿怀中学就读初中。

1940年,16岁的黄绍强把名字改成了黄旭华,并考进了广东梅县的广益高中。
受战争的影响,那个年代的学校经常会被迫搬迁或停课。
所以黄旭华读高中的几年间辗转了广东和广西桂林的多个地方,最后才匆匆的毕业。
因为求学过程中学校多次遭受日寇飞机的轰炸,所以1944年高中毕业以后,黄旭华放弃了学医的打算,选择报考船舶、航空类大学。
此时的黄旭华完全不知道,他的这个决定会让自己的人生从此走上一条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为了躲避日本人的飞机轰炸,国内顶尖的大学当时基本都搬迁到了西南和西北一带。
这种情况下,黄旭华只能不远万里的朝着重庆进发。
他之所以选择去重庆,一来是当时重庆已经成为了陪都,学术气息非常浓郁。
二来也是因为自己的大哥在重庆的炼油厂工作,他到了那里也能够有一个落脚之地。
在去往重庆的过程中,黄旭华还参加过唐山交通大学的招生考试。

到达大哥那里后,黄旭华收到了唐山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当时兵荒马乱的,他肯定不能够再次回头去唐山上学。
所以黄旭华重新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中央大学和交通大学身上。
作为一名学霸,考大学这种事情对黄旭华来说难度不大。
1945年,21岁的黄旭华因为成绩非常的优秀,所以接连获得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保送资格和交大造船工程系录取通知书。
因为从小在海边长大,所以黄旭华比任何人都清楚海军对国家的重要性。

所以稍作思考之后, 他就选择了到交大造船工程系就读。
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交通大学搬迁回了上海。
1946年3月,黄旭华跟随第三批交大渝校师生走陆路辗转回到了上海校区。
当时交大的名师特别多,黄旭华在这些老师的教导下成长的非常快。
认真读书的同时黄旭华还是学校进步学生当中的积极分子,经常和同学们参加一些地下党组织的革命斗争。
1949年毕业前夕,黄旭华在老师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本来毕业以后黄旭华是打算去参军的,但组织出于安全考虑是不会让这样的高素质人才出现在战场上的。
因此黄旭华被送入上海中共市委第一期党校学习。
从党校出来以后,组织把黄旭华安排到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工作。
专业对口的黄旭华在这个岗位上做的特别好,所以1651年的时候他被调任到上海市港务局,担任共青团团委书记一职。

当时我们国家的造船技术要远逊于西方的发达国家。
为了弥补这个差距,也为了开阔视野,1953年11月,黄旭华等人受国家委派前往东德考察学习。
在考察的过程中黄旭华不但见到了东德的先进战舰,而且还看到了对方的核潜艇。
这一切都给黄旭华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
那一段时间黄旭华总是皱着眉头,因为他很清楚如果自己的祖国不能迎头赶上的话,以后领海的安全将根本得不到保障。

所以在1954年4月回国后,黄旭华第一时间就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汇总成材料交给了组织,并且提出一定要研发属于我们自己的核潜艇。
他的这个提议得到了上级的高度认可,因此两个月之后,黄旭华就被调到一个很特殊的单位。
这一次看似普通的工作调动不但让黄旭华整整消失了30年,也彻底改变了新中国海防实力弱的现状。

虽然黄父黄母一共养育了7子2女,但最让他们骄傲的,就是学有所成的老三。
每一次收到“三儿”的来信,黄父黄母都会特别高兴,两个老人会交换着把信翻来覆去的看好几遍。
但从1956年开始,黄旭华却突然停止了寄信。
一开始家里面的人还以为是他的工作太忙顾不上写信,可整整等了一年时间都没有任何的音信,这让家里的人有些慌了。
为了找到黄旭华,黄家人怀着忐忑的心情给黄旭华之前的单位打去了电话。
但结果对方也不知道黄旭华的下落。

无奈家里人只能苦等,他们相信只要“三儿”还活着,就一定会有消息传来。
在漫长的等待中,黄旭华的父亲渐渐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1961年12月3日,黄树榖永远闭上了自己的双眼,在临终的最后一刻,他口中还是在不住念叨着“三儿”的名字。
这一切黄旭华完全不知道,他此时此刻正在研究所里面没日没夜的攻克着各种技术难关。
因为完全是从零开始,所以黄旭华他们的研究进展非常的不如人意。

这一切黄旭华的心里面早就有准备,他不骄不躁,带着手底下的人一点点向前摸索着。
1963年,潜艇原子能动力工程所成立,黄旭华在这个研究所中担任副总工程师的职务。
因工作需要,次年的时候黄旭华和自己手底下的研究人员都加入了中人民解放军海军序列。
领头羊黄旭华被授予了海军技术少校的军衔。
这个时候核潜艇的很多理论知识已经达标,下一步就需要开始进行真正的建造。

由于之前我们完全就没有任何的经验,所以核潜艇的建造工作需要黄旭华等人时刻的盯着。
为了确保我们自主研发的核潜艇能够尽快的下水,1965年6月组织在葫芦岛核潜艇总体建造厂的旁边,设立了七院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所。
这个设计所的负责人依旧是核潜艇设计的副总工程师黄旭华。
在黄旭华等人13年的不懈努力下,1969年1:1的核潜艇木制模型建造完毕。
有了可供参考的木质模型,后面的工作就不再困难重重。

1970年12月26日,由黄旭华参与研究设计的我国第一艘攻击性核潜艇“长征1号”正式下水服役。
此时距离黄旭华“消失”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家里的人都以为他已经不在人世了。
1983年,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的黄旭华被中央任命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
他当时已经59岁,已经有27年没有见过家里人了。
为了站好自己的最后一班岗,黄旭华依旧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着。
1987年,63岁的黄旭华把核潜艇研究的接力棒交到了弟子的手中,从一线岗位上退了下来。

1987年,已经93岁高龄的曾慎其女士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来信。
这封信不但没有发件人的信息,而且信封里面被塞得满满的。
怀着疑惑的心情一点点的打开信封,老人发现里面装着的竟然是一本叫做《文汇月刊》的杂志。
在儿女们不解的眼神中,老人小心的翻开了杂志,看着看着突然就愣住了,然后整个人都颤抖了起来。
儿女们仔细的一看,只见杂志当中有一篇题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文章。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黄总设计师的人。
仔仔细细的把所有的文字都看完以后,老人擦了一把眼泪哽咽的说道:“这个黄总设计师一定就是我的三儿,我的三儿还活着。”
从接到这封信开始,老人每天都在等待着黄旭华的归来。
黄旭华此时也非常的想念三十年未见的母亲,所以他交接完了工作以后,就风尘仆仆的赶回了自己的广东老家。
似乎是有心灵上的感应,这一天曾慎其老人起的特别早,还专门穿上了三儿曾经寄回来的衣服。
中午时分,黄家的门口突然传来了汽车的喇叭声,还不等大家去开门,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就推门走了进来。
“娘,不孝子回来看你了。”
当看到母亲的那一刻,黄旭华再也忍不住了,抱着自己白发苍苍的母亲嚎啕大哭了起来。

摸着儿子双鬓的白发,曾慎其老人也是哭得不能自已。
在抱着母亲大哭了一场之后,黄旭华又在兄妹几个的陪伴下来到了父亲的坟地,满怀愧疚的给父亲磕了几个头。
“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事迹被报道出来以后,感动了无数的中国人,大家都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科研工作者感到骄傲。
退休以后的黄旭华一边尽孝,一边继续为国家培养着科研人才。

他1994年被评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后,又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交通学院等高校兼任教授。
多年下来,他培养出了1位工程院院士、1位核潜艇工程方面的总设计师、2位船舶设计方面的大师和好几十位型号设计方面的专家。
2014年,中央电视台把黄旭华评选为“2013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19年,中央中共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授予了95岁黄旭华“最美奋斗者”的荣誉称号,以及共和国勋章,以表彰他对我们国家核潜艇事业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2025年2月6日,黄旭华在武汉逝世,享年99岁。斯人已逝,但功勋永存!

因为满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窝囊举措,近代中国错过了发展海军的最好时节。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海防的羸弱也造就了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国家的支持下黄旭华等人靠着自己不懈的努力让中国的海军力量一点点的发展了起来。
现如今我们不但有自主研发的核潜艇,还有威武霸气的“辽宁舰”“山东舰”和“福建舰”。
不知不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防力量已经来到了世界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三十年隐姓埋名,数百米极限深潜!专访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