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中国]中国新型间谍相机可以发现在轨卫星,读取它们的序列号

国际工程贸易资讯 2025-02-21 10:04:49

中国研发出一款功能卓越的新型激光相机,其能力之强,足以追踪外国军用卫星,甚至在百公里之外精准读取它们的序列号。

(该装置设置在青海湖北岸)

据《南华早报》报道,这款由中国科学院航天信息研究所倾力打造的系统,在青海湖的测试阶段便展现了其惊人的实力——成功捕获了毫米级的超高分辨率图像,这一成就无疑是对远程监视技术极限的一次重大突破。该系统融合了103瓦的激光器与先进的实时数字处理技术,通过合成孔径激光雷达系统,实现了比传统望远镜精细百倍的细节捕捉能力。它能够检测到微小至1.7毫米的物体,并以15.6毫米的超高精度进行距离测量。

与依赖镜头的传统相机截然不同,这款激光相机采用了创新的4x4微透镜阵列技术,将光学孔径从17.2毫米大幅扩展至68.8毫米。此外,科学家们还引入了超过10千赫兹带宽的激光信号,进一步提升了距离分辨率的精确度。同时,自适应算法的应用使得光学噪声被有效过滤了10000倍,从而让远距离图像的清晰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这不仅仅意味着我们能够发现卫星,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够读取它的序列号。”一位来自北京的成像科学家感慨道。

该系统的卓越表现已在《中国激光杂志》上发表,文章详细阐述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出色性能。在实地测试过程中,研究人员将设备安置于青海湖北岸,成功对百公里之外的反射棱镜阵列进行了精细成像。

这一技术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中国有望利用这项技术来检查卫星的微流星体损伤情况,准确识别特定的传感器载荷,甚至将其应用于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任务中。有研究人员预测,随着技术的不断精进,它未来或许能够区分人脸,并对近地轨道上的目标进行精准识别。

(科学家使用激光模块发送各种频率的信号)

这款新系统是在微波合成孔径雷达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在光波长下工作,因此能够提供更清晰、更细腻的图像质量。与以往的远程成像技术相比,它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例如,2011年美国国防承包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仅能从1.6公里处达到2厘米的方位角分辨率,而中国随后的研究则将分辨率从6.9公里提升至5厘米。如今,中国已经实现了百公里范围内的毫米级清晰度成像。

当然,挑战依然存在。例如,该系统对天气条件的敏感性较高,以及在极高精度下跟踪移动目标的难度较大。在过去,由于大气干扰等因素,实现如此远距离、如此高清晰度的成像曾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任务。

然而,这项技术的问世标志着卫星(乃至地球上的物体)监控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随着激光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无与伦比的清晰度洞察远处细节的能力已不再只是科幻小说中的描绘,而是成为了触手可及的现实。

3 阅读:343
国际工程贸易资讯

国际工程贸易资讯

主要介绍国际工程、贸易方面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