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刚开始,叶飞就悲观地说:这一次大家在劫难逃

今人说古 2024-11-09 21:45:15

1966年8月,叶飞主持召开福建地市委书记以上会议,传达有关中央的精神指示。在会上,他沉重的心情毫不掩饰地挂在脸上,说:“这一次,大家在劫难逃。”

叶飞不是个悲观性格的将军,反而乐观开朗,讲义气讲风度,很少说无谓的丧气话。可如今,他从北京开会回来,直接当众丢下一枚“重磅炸弹”。而包括他在内的与会人员,真的“在劫难逃”吗?

叶飞不是个爱夸大事实的人。文化运动伊始,他们省委向省内各高校派出工作组,因这事被江青等人划到一条毛主席所完全否定的路线上。在当时,激昂和困惑交织在每个人的心头,可在北京开完会回来的叶飞,心里却只剩困惑。

2个月前,向各大高校派出工作组的时候,叶飞正在上海开会。他听说毛主席在杭州,便去看望,顺带请示能否派工作组。得毛主席批准。会后,叶飞回到福州,召开省委扩大会议,确定全面向高校派出工作组的方针。

可是一个月后,风云突变,这类工作组被江青、陈伯达领导的文化小组,宣布为反动产物,走的是一条错误的路线,严令立即撤销。最初叶飞并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以为改回来就好、认个错就好,谁曾想8月1日在北京参加的大会,出现接二连三的大事,包括叶飞在内的许多与会者,都感到无比震惊、困惑和忧虑。

不过派个工作组,却成犯下滔天大罪的重要证明。叶飞的一句“在劫难逃”,让人胆战心惊。很快,叶飞的话得到应验,即便毛主席和周总理都采取各种措施尽可能关照他,但他还是被“隔离监护”6年之久。跟不少遭遇悲剧的老干部相比,他算是不错的了,起码幸存下来,没受太多折磨。

其实叶飞如此下场,跟他得罪了人有很大的关系——建国初期他把陈伯达得罪狠了。那是1950年,陈伯达的一个侄儿在厦门被判死刑。可被处决的第二天,陈伯达的信才到叶飞手上。信中说,被判死刑的罪犯中,有个是自己侄儿,他从小善良懂事,可能误入歧途,希望能给个改过机会,得到从宽处理,免予死刑。

由于罪犯已然伏法,叶飞觉得没有回信的必要,毕竟两人也没交情。陈伯达对此耿耿于怀,一直心怀恨意,66年后多次翻旧账,当众提到自己有个亲人在福建被杀害,还说这事跟叶飞有很大的关系。

还有59年“跃进”的时候,福建人的陈伯达回老家福建蹲点,长于理论、没干过什么实事、更没下过基层的他,以“钦差大臣”自居,各种指手画脚、胡乱提意见。红军主力长征期间,在南方游击作战过三年的叶飞,什么活没干过,所以对陈伯达这种高高在上、纸上谈兵的言行相当鄙夷,当面顶撞他,称其是“书生之见”。

陈伯达回京后,当即向毛主席狠狠告了叶飞一状。毛主席闻言没有任何表示。

运动开始后,陈伯达终于找到打击报复的机会,跟福建一些人上下配合,把叶飞带去游街。深知这是有人想置他死地的周总理,急忙电令福州军区副司令皮定均,要皮把他送到北京来保护。

所以当可以解放老干部时,叶飞是第一批被解放的,并出任了十分重要的交通部长一职。

21 阅读:6488
今人说古

今人说古

读史可明鉴,知古以鉴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