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及其下辖县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其古称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特征、民族风情,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

以下是对绥化市及其下辖县区古称的详细介绍。
绥化市的古称
北团林子
绥化市在古代被称为北团林子,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北团林子因地处荒原密林而得名,古时濠河(今泥河)附近有三处林子,河以北的便是北团林子,即今天的绥化市区。这一名称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据史料记载,绥化之称是统治者为了能使此地安抚,百姓归服于王化所启用的名称。“绥”即“绥靖、安抚”,“化”为“教化”的意思。清同治元年(1862年),绥化开发设镇时便取名“北团林子”,后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设理事通判厅,即绥化直隶厅,厅治在北团林子。当时,北团林子南北一带有3个圆形林子,以泥河为界,位于泥河南岸的称南团林子,北岸的称腰团林子,最北的称北团林子。绥化建置时将北团林子改名为绥化,这一名称便沿用至今。
下辖县区的古称
1. 肇东市
肇东市设治伊始,因其地位居肇州之东,故取名“肇东”。肇东市土名昌五城,以放荒丈地的昌字五井而得名,又称满沟,即“蒙古”二字的音转,其意表示此地居住的是蒙古族人。这一名称不仅反映了肇东市的地理位置,还体现了当地与蒙古族的历史渊源。
2. 安达市
安达市原名谙达店,蒙古语谙达的音转,意为伙伴或朋友。清末修筑中东铁路时在此修建车站,因附近有“谙达店”,取其谐音,称安达站。安达市的名称来源既体现了当地与蒙古族的深厚联系,又反映了中东铁路修建对当地历史进程的影响。
3. 海伦市
海伦市以海伦河得名。海伦为“开凌”之音转,满语“水獭”之意。因海伦河中盛产水獭,海伦设治时便由此得名。这一名称不仅描绘了海伦市的自然景观,还体现了当地满族文化的特色。
4. 兰西县
兰西县设县时以其位居呼兰河以西得名。据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记载,析呼兰河西岸地置兰西县,故名。兰西县的名称简洁明了,直接反映了其地理位置特征。
5. 庆安县
庆安县原名“于清窝堡”。清同治初年,山东农民于清携眷来此垦殖定居,渐成村落,称“于清窝堡”。继而商贾日兴,1882年(清光绪八年)改称“于清街”。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黑龙江将军奏准,设置绥化厅治的同时,在于清街设分防经历,并取“于清”二字之谐音,以“吉庆有余”之意,定名“余庆街”。1905年,奏准设置县的建制,沿用街名,定名余庆县。后因与贵州省之余庆县重名,于1914年改为庆城县。1944年又改为庆安县。庆安县的名称变迁反映了当地历史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
6. 绥棱县
绥棱县原称“上集厂”,时与绥化下集厂相对而得名。设治时,始以境内诺敏河(即努敏河)取名,设置诺敏河设治局;因与本省拟设之诺敏县重名,故以该境东北之“绥楞额山”,定名绥楞设治局。绥楞满语“蚂蜂”之意,因山上多蚂蜂而得名。后因棱与楞同音,1921年铸县印时改为绥棱,沿用至今。绥棱县的名称变迁体现了当地地理特征和民族文化的融合。
7. 望奎县
望奎县驻地原称“双龙城”。放荒之初,“因县地居高,遥望西北,卜奎(省城齐齐哈尔)隐约可现”。黑龙江省长公署批准,将海伦县南部三道乌龙沟以南地区划出,设置望奎设治局。1918年,设治局改为望奎县。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记载,望奎县名取北望(遥望)卜奎(今齐齐哈尔,时为省城)之意。另说奎为二十八宿之一,掌管人间文运,即期望人才辈出。望奎县的名称既反映了当地的地理位置特征,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8. 明水县
明水县土名三百三,因此地距齐齐哈尔城三百三十里而得名。明水之称的由来,据《黑龙江志稿》及有关资料记载,在县城东南三十里处,有一清水泉,俗称明水泉子,建置县治时,取为地名。明水县的名称简洁明了,直接反映了其地理特征和自然景观。
9. 青冈县
青冈县旧名石人岗。石人是金代贵族墓前所置的石仲翁,石人岗又称柞树岗,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岗上的柞树吐出嫩青,故名青冈。青冈县的名称既体现了当地的自然景观特色,又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结
绥化市及其下辖县区的古称不仅记录了这片土地的变迁和发展历程,还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特色。这些古称或源于地理特征、或源于民族风情、或源于历史事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通过探寻这些古称的由来和变迁,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绥化市及其下辖县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