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下行周期中,2024年,锂电上下游企业普遍面临亏损难题。
目前,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50家锂电企业2024年的业绩预告出炉。据统计,这50家企业中,业绩预增的企业不到三成。
从电芯厂到四大主材再到上游锂盐板块,锂电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不过,积极的一面在于,以2024年为转折点,不少头部企业坚定反内卷思维,推进差异化竞争,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比如,比起在亏损中坚持的小厂,负极材料头部企业似乎从亏损中缓过来了一些。
湖南中科电气近日发布了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盈利2.88亿元—3.2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590%—680%。中科电气表示,2024年盈利增长主要是因为产销量提升和降本增效。
在负极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的背景下,作为TOP5负极材料企业,中科电气业绩上扬也为同行企业提供一定信心。
业绩预增6倍资料显示,中科电气成立于2004年,从电磁冶金设备起家。2017年,中科电气通过收购当时国内负极材料排名前五的星城石墨,跨界进入锂电负极行业,如今近9成营收来自于石墨类负极材料。
对于业绩增长,中科电气表示,“这也受2023年基数低的影响。在2024年下半年,中科电气一直处于高负荷生产的状态,出货量相比2023年的14.5万吨会有大幅增长。从前三季度来看,大概处于行业第三。”
2024年,在终端需求增速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下,锂电负极行业竞争趋于白热化,负极材料价格持续低迷,不断逼近成本线,行业整体处于产业周期底部,加速进入洗牌阶段。
幸运的是,进入下半年以来,锂电行业订单显著增多,带动上下游企业加快排产。
中科电气盈利改善明显。按中值计算,中科电气第四季度实现归母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7.5%,实现扣非利润1.45 亿,同比增长19.4%,环比增长23.5%。
由此,中科电气2024年单季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76.75万元、4549.25万元、1.14亿元、1.23亿元(预告中值)。
以宁德时代为例,据调研,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攀升至90%,处于满产状态。公司在手订单充足,新增产能拥有明确的消化路径。
根据中科电气2024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中科电气上半年实现负极材料产量9.47万吨,产能利用率80.07%。
在客户端,中科电气客户囊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蜂巢能源、ATL、韩国LGES、SK On 等头部锂电池厂商。
中科电气业绩增长还要归功于技术创新带来的收益。对于业绩增长,中科电气提到了快充车型渗透率提高、降本增效等关键词。
目前,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材料为主。受供需错配等因素影响,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态势。负极材料价格低迷,降本增效已成为业内共识。负极材料生产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同时优化生产工艺,提升生产效率,多管齐下应对市场挑战。
中科电气锂电负极业务凭借高压快充以及超充类负极材料产品的领先优势和储能市场的有效开拓。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负极材料出货量9.2万吨,同比增加52.86%。
此外,硅碳、硬碳等新型负极材料方面,中科电气控股子公司中科星城从材料、工艺到性能评估不断提升与完善;自行设计建造的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型石墨化炉”具备电耗成本低、炉芯耗材费用少、自动化程度高、绿色环保等优势,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石墨化技术工艺和智能装备行业领先地位。
预计2025年,中科电气的快充产品出货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随着一体化项目逐步投产,石墨化自供比例(生产工序,由委外加工变为自建产线)逐步提升,石墨化自供比例的提升将有效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盈利能力。
行业洗牌 产能淘汰加剧与其他锂电细分领域一样,锂电负极行业亏损在于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产能过剩下致使短时间难以实现价格反弹。
数据显示,人造石墨价格整年下跌近3成,从2024年年初的3万元/吨下降到了年末的2.2万元/吨。同时,石油焦、针状焦等负极原材料价格并没有同步向下,而是先降后涨,整体向上。这导致负极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
产能端,2024年负极材料供应依然处于阶段性过剩,产量同比增加46%。
在此背景下,整个行业进入了实质性洗牌阶段,产业链代工企业陆续在出清,中小规模企业订单量出现萎缩。行业“马太效应”也更为凸显,CR8市占率达79%。
同时,行业分化加剧。尽管去年下半年锂电负极订单呈快速上涨趋势,但主要集中在头部企业,开工率也更高。负极材料行业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在50%—60%左右,头部企业则是接近满产。从业绩来看,行业前五仍然保持盈利,不过从2024年前三个季度来看,其中大部分依然处于业绩下滑的状态。
在内卷下如何突围?中科电气方表示,为了形成竞争优势,行业内企业也在朝差异化方向发展,既包括产品的差异化,也包括成本管控能力的差异化。
一是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以高端产品获取更高的利润空间。但技术、工艺迭代更新需要“耗钱”,这将进一步助推许多小企业因无法承受成本压力和技术门槛而逐渐退出市场。
就在2024年年末,西峡县旭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因债务问题被申请破产,破产申请被法院正式受理,其债权申报工作正在陆续开展。
旭明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3月,注册资本300万元。主营业务包含高纯石墨、球形石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购销,耐火材料生产销售,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等,是一家锂电负极材料企业。
二是,近两年,负极企业也呈现出海热潮。据统计,2024年全球负极材料产量中,中国负极材料占比已接近99%。
比如,贝特瑞印尼工厂是中国内地负极材料行业首个海外建设项目。2024年8月,贝特瑞在印尼投资建设的16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年产8万吨)正式投产。4月,贝特瑞在摩洛哥投资建设的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举行了开工仪式。此外,贝特瑞谋划在摩洛哥新增年产6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
10月,尚太科技公告,计划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在马来西亚设立全资孙公司,并投资建设一个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项目。项目总投资初步计划约1.5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9亿元),建设周期预计为24个月。
展望2025年,基于开年需求增长,预计今年负极产能和需求都会继续增长,。在原料成本支撑下,价格可能会有所增长,但在竞争格局影响下,价格上涨的幅度可能会比较小。
行业格局上,负极落后产能有望逐步退出,行业供应格局将持续改善。类似贝特瑞、上海杉杉、中科电气、尚太科技等头部企业依托在规模、技术、客户资源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2a93ccbbfe36ec5d9bbc9e5e1c2920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