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发现吗?有四五百万存款的老人,儿女盼着他们早日"升天";而每月只有八九千退休金的老人,儿女却害怕他们"驾鹤西去"。
这个残酷的现实,不禁让人唏嘘。
01
有钱父母:儿女盼我们"升天"
王大爷今年65岁,退休前是某国企的中层管理人员。
多年来勤俭持家,积攒了四五百万的存款。本以为这笔钱能让自己安享晚年,谁知却成了祸害。
"我有时候觉得,孩子们恨不得我明天就'走',这样他们就能继承我的遗产。" 王大爷十分苦恼。
每次提到遗产分配,儿女们的眼睛就会发亮。
他们频繁打听父亲的健康状况,不是出于关心,而是在计算还要"熬"多久才能分到钱。
更可悲的是,王大爷稍有不适,儿女们就开始暗中商议如何分配财产。
原本应该充满温暖亲情的家庭,如今却笼罩着一层浓浓的金钱味道。
02
有退休金的父母:儿女怕我们"升天"
与王大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李大妈。她没什么存款,但每月有8000多的退休金,儿女们却对她百般呵护。
"妈,您多保重身体啊!" "妈,我给您买了保健品,记得按时吃。"——这样的话语充斥在李大妈的日常生活中。
起初,李大妈还为儿女的孝顺感到欣慰。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听到儿女的私下对话:
"妈要是走了,我们每月就少了8000多的收入,到时候怎么办?"
"是啊,现在物价这么高,少了妈的退休金,我们的日子可就难过了。"
这番对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李大妈心中最后一丝温暖。原来,儿女们的"孝顺"背后,竟是赤裸裸的利益考量。
03
人性的丑陋:被金钱异化的亲情
王大爷和李大妈令人心寒的遭遇,折射出当今社会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金钱正在异化人性,扭曲亲情。
有人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如今看来,这句话要改一改——"久病且无钱的床前无孝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父母竟然成为儿女眼中的"摇钱树"。
也许,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如此地步。"
04
面对这样的残酷人性,退休后的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我有三点建议。
1)看好自己的钱。不要把全部积蓄都交给子女,给自己留条后路。
2)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不要把生活的重心全放在子女身上,要有自己的精神寄托。
3)与子女保持适当距离。过分依赖只会加重双方的负担,反而不利于维系亲情。
真正的幸福晚年,不应该建立在儿女的"盼"与"怕"之上,而应该是自己能够独立、有尊严地安度晚年。
毕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远远不及"亲在而子不养"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