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郑介民大殓仪式,一张罕见镜头,突然猝死,死因有蹊跷

向日葵爱过去 2024-03-03 09:59:59

1959年12月16日,军统头目郑介民大殓仪式上的一张罕见镜头,这位军统大佬的突然猝死,让亲朋好友们皆痛彻心扉,潸然泪下,镜头中,郑介民这位曾经的军统“郑老板”身穿国军将服,走完了自己的一生,静静地躺在这棺材中,而他的亲属们则是用双手抚摸着棺材的盖板沿边,眼含泪水与其做最后的告别。

郑介民与戴笠,毛人凤并称为军统三巨头,相较于戴笠,毛人凤等人做事的狠辣,冷酷无情,郑介民一直以儒将自居,因此他在做事情并不毒辣,也没有狠劲,而是非常注意自己“儒雅”的形象。

军统局头目之一的唐纵为此曾这样评价郑介民,说其贵为军统局长,但却与戴笠有着不同的做事风格,郑介民战略眼光精确长远,又具研究精神,著述甚丰,曾因此获得一枚积学奖章。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郑介民不像一个军统特务头目,反而更像是一个颇有学识的学者。

郑介民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他的家境一般,他的父亲郑复公,是清朝末年的秀才,母亲则是一个家庭主妇,负责养育家中的孩子。

孩童时代的郑介民在父亲郑复公的引导之下,喜欢读书和写字,作为父亲的郑复公也是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长大成人后能够光宗耀祖。

1915年,郑介民从小学毕业后,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广东省立琼崖中学,在琼崖中学上学的期间,郑介民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琼崖民军,成为了琼崖民军的核心成员之一。

但是好景不长,当地的军阀头目对琼崖民军的成员展开了抓捕,郑介民则不得不逃往马来西亚,暂避风头。

郑介民逃到马来西亚后,一面当账房为生,一面在吉隆坡《益群日报》当编辑,“以笔为刀”,撰文支持革命救国。

1924年,27岁的郑介民回到广州,准备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启自己的戎马生涯,但是令郑介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却没有被录取,这就让他为此一度十分失落。

好在身边的好友对其进行了鼓励,使得他重新振作了起来,积极补习功课,参加了黄埔军校第二期的考试,这一次,郑介民准备充分,如愿考进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步兵科。

在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的期间,作为学员的郑介民系统地学习了军事理论和枪炮的使用和实操,1925年,28岁的郑介民学成毕业,去往莫斯科继续学习和深造。

1927年8月,经过两年在莫斯科的学习和深造,郑介民学有所成,回到了国内,并在机缘之下,与蒋介石相识,得到了他的赏识和信赖,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侍从副官,负责特务工作。

郑介民是一个很有头脑的人,他在成为蒋介石的侍从副官后不久,便受命蒋介石,去往武汉等地,离间拉拢桂系将领,使得蒋介石赢得了与桂系军阀之间的战争。

也正是由于郑介民能力出众,做事颇有手段,蒋介石在1932年在组织复兴社时,没有丝毫犹豫,便让郑介民参加进来,而郑介民日后,也成为了与刘健群、贺衷寒、邓文仪、康泽、桂永清、酆悌,肖赞育、滕杰、戴笠、胡宗南等人并称为“国民党十三太保”。

1931年9月18日,东北沦陷后,华北局势岌岌可危,日本人对昔日的北洋军阀将领和头目进行拉拢,当时,日本人首先找到了昔日的北洋皖系军阀骨干张敬尧,以高官厚禄引诱张敬尧为日本人站台做事,而张敬尧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惜丧失国格,出卖民族,答应了为日本人做事,沦为了一个不扯不扣的大汉奸。

作为复兴社华北区区长的郑介民在得知这个情况后,便将张敬尧沦为汉奸,为日本站台做事的情况上报给了自己的顶头上司戴笠,戴笠在得知这个情况后,当即便电令郑介民锄奸,除掉张敬尧。

在得到戴笠的回电后,作为复兴社华北区区长的郑介民便召集人手,策划了一场针对张敬尧这个大汉奸的锄奸计划。

1933年5月7日,郑介民亲自带队,命令刺杀小队成员王天木、白世维二人在六国饭店对张敬尧展开暗杀,不久,伴随着两声枪响,张敬尧倒在了血泊之中,他虽被手下送往德国医院进行救治,但是伤势太过严重,终究还是不治身亡。

这次除奸计划的成功,蒋介石越发的器重郑介民,而戴笠也对郑介民称赞有加,而后续还有一件事情让郑介民声名大噪,那就是在1944年时,郑介民准备预言,盟军将会在1944年8月18日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新的战场,扭转整个二战的局势。

不久后,郑介民的预言,果然预言成真,这就使得他声名在外,当时的美国将官为此赞誉郑介民是一个神机妙算之人。

1946年3月17日,军统局负责人戴笠因飞机失事身亡,这就使得军统局群龙无首,蒋介石在经过一番斟酌后,将郑介民这位资历颇深的军统局老人推上了军统局局长的位置上,这使得作为军统局三巨头之一的毛人凤对此颇有怨言,因此在往后的日子里,他与郑介民之间明争暗斗,摩擦不断。

1949年,国民党当局败退台湾后,郑介民成为了台湾地区的安全局局长,这个位置在蒋介石眼中是极为重要的,但是郑介民的二弟郑挺锋和儿子却在这个过程中与美国人走的十分近,这就让蒋介石对郑介民心生不满,对其进行了责备,不久之后,郑介民担任的安全局局长也被撤销,仅仅只是给了他一个没有实权的职务,这就让郑介民意识到蒋介石已经不信任自己,与自己之间有了隔阂。

1959年12月11日,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之下的郑介民在家中突然毫无征兆的猝死,这让他身边的亲朋好友觉得太过突然,死因太过蹊跷,而蒋介石为了“避嫌”,则是先后两次出现在郑介民的追悼会和出葬仪式上,并且下达了褒扬令,追晋郑介民为陆军一级上将!

7 阅读:13295

评论列表

我的宠物叫天皇

我的宠物叫天皇

3
2024-03-17 17:16

海南文昌市宝芳人[点赞][点赞][点赞]

向日葵爱过去

向日葵爱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