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之流星狂徒:马林科夫执政的两年,让赫鲁晓夫占了大便宜

云端任我行 2025-03-26 15:38:11

1953年3月5日,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突发脑溢血去世,他当时担任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一去世,苏联国内立刻乱成一锅粥,大家都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苏联的未来一下子变得扑朔迷离。

很多人以为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直接接班成为苏联一把手,这种看法其实不对,因为赫鲁晓夫并不是苏联的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在赫鲁晓夫掌权之前,苏联曾有一位只执政了两年的风云人物。尽管他在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上待的时间很短,但他在苏联的历史进程中却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位就是苏联的第三任最高领导人,名叫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他在位的两年时间里,成功稳住了斯大林突然去世后引发的混乱局面,这无疑为后来赫鲁晓夫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马林科夫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他刚坐上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位置,就迅速选择退出,把权力交给赫鲁晓夫?1902年1月8日,马林科夫出生在奥伦堡一个普通官员家里。他原本对从政没什么兴趣,但人生道路却不由自主地向前发展,最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只能参军上了战场。士兵本该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但马林科夫却从没上过前线。他在部队里就想着干个文书工作,整天混日子打发时间。

马林科夫在政治上的敏锐度确实非同一般。当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展开权力斗争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支持斯大林,这个决定让斯大林对他另眼相看,获得了重要人物的青睐。得益于斯大林的重用,马林科夫的命运发生了重大改变,一跃成为中央和莫斯科部门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马林科夫擅长借助身边的关系网,他的妻子戈卢布佐娃不仅长得漂亮,还在党中央担任要职。马林科夫悄悄让妻子去接近苏联的高层领导,为自己积累了不少人脉资源。

苏联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结束后,斯大林喊出了"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由于大批老资格干部被清理,急需新人填补空缺,斯大林直接任命马林科夫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把全党的干部任命权交到了他手中。马林科夫虽然风光无限,但他心里清楚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除了斯大林,他还拼命讨好叶若夫,后来又攀上了贝利亚,简直是想什么有什么,事事顺心。从1939年3月开始,在斯大林的提拔下,马林科夫一路高升,先后担任了苏共中央书记、中央干部管理部长以及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等重要职务。

就在马林科夫仕途顺利、意气风发的时候,日丹诺夫在背后向上面打了小报告。接着又出了沙湖林那档子事,结果马林科夫一下子失了宠,连中央委员会的职位都保不住,被调走了。幸运的是,马林科夫在中央有靠山,加上贝利亚的全力运作,他最终成功回到了莫斯科。这次挫折让马林科夫明白了一个道理:必须想尽办法除掉那些跟自己对着干的人。1949年年初,马林科夫借着斯大林推动反犹浪潮的机会,和贝利亚联手,向斯大林谎报情况,说列宁格勒的领导班子在密谋对抗中央。

在斯大林暗中支持下,马林科夫一手策划了震惊全国的列宁格勒冤案,这起事件让他成为苏共高层深恶痛绝的"危险分子"。马林科夫最终只像夜空中的流星一样短暂划过,未能像其他掌权者那样在历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1953年,斯大林离世后,苏联内部出现了混乱局面,不同派系在背后展开较量。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马林科夫迅速上位,成为苏联党和国家的头号人物。权力的诱惑总是让人难以抗拒,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马林科夫仅仅在位两年,就把苏联共产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交给了赫鲁晓夫。

在斯大林逝世后的两年间,马林科夫凭借其出色的政治手腕,巧妙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成功化解了可能爆发的政治危机,为赫鲁晓夫顺利掌权铺平了道路。马林科夫为何选择在事业巅峰时突然退出?马林科夫并非对权力没有兴趣,只是他清楚自己的本事不够大,无法让苏联变得更加强盛。他也知道,自己没那个能耐去长久压制苏联高层内部即将出现的激烈冲突。马林科夫万万没料到,赫鲁晓夫竟是个忘恩负义的家伙。这家伙在中央会议上三番五次地攻击马林科夫,导致两人关系越来越紧张。

1956年,在苏共二十大上,莫洛托夫和卡冈诺维奇被免去了职位。随后,马林科夫迅速与他们联手,企图发动政变,要求把赫鲁晓夫赶下台。要是没有朱可夫的支持,赫鲁晓夫的政治道路恐怕早就走到了尽头……1988年1月4日,马林科夫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复杂,如今画上了句号。

0 阅读:148
云端任我行

云端任我行

云端任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