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毛主席安排了一次大规模的军区司令调动。例如,原本在福州军区任职的韩先楚,被调往兰州军区担任司令。在福州的日子并不轻松。过去每到夏秋季节,福建沿海总会被台风困扰。面对这种自然灾害,韩先楚反应迅速,立即组织部队完善各类抢险救灾方案。正是由于提前部署、准备到位,每当台风来临,福建驻军都能在救灾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获得了当地群众的广泛好评。韩先楚从福州调到西北,没想到还是没躲过“风”的考验。刚到兰州军区第二天,他就遇上了黑风。那天,他先听了军区人员汇报防务情况,正打算去实地考察,结果黑风突然袭来。韩先楚还开玩笑对身边人说,这风来得这么及时,怕不是老天爷想试试他这个新司令的本事。不过,他在海上连台风都不怕,陆地上的黑风自然不在话下,不管是看得见的狂风,还是看不见的暗流。
部队里有两股厉害的势力。在那段非常时期,韩先楚冒着极大的风险,全力维护邓小平的安全。1976年夏季,兰州军区召开会议,议题是批判邓小平,韩先楚却坚定地站在邓小平一边,强烈反对解除邓小平的所有职务。正因为他的这一立场,江青才愤恨地说出:“军中有两霸,一个是许世友,另一个就是韩先楚。”韩先楚和许世友都是新中国首批授衔的上将,深得毛主席器重。当有人问起许世友最钦佩哪位将军时,他毫不犹豫地说出了韩先楚的名字,称赞他智勇双全。韩先楚出生于1913年,14岁那年就离家参加了革命。参军的当天,姐姐抱着他哭得伤心,村里人也一个劲儿地嘱咐他要保重身体。1931年,他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当上了河口县独立营的班长,从此开始崭露头角。到了1935年第三次反“围剿”时,他连打两场胜仗,表现突出,被提拔为78师第232团团长,还得到了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的表扬。后来毛主席在抗大讲课的时候,还专门提到韩先楚,说早就从彭老总那儿听说过他。抗战期间,韩先楚是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8团的指挥官。到了解放战争,他升任第3纵队司令员,"旋风司令"的名声越来越响。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主要在福建任职。韩先楚打仗勇猛果断,被誉为军中"双雄"之一。他在战场上善于随机应变,常常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战术,哪怕违背上级指示也要做出最佳决策,不管面对的是哪位领导。
在和平时期,韩先楚始终不忘那些为党和国家付出努力的同志,即使处境艰难,他也义无反顾地给予支持。无论政治局势如何变化,需要他迎合潮流时,他都能保持本心,洁身自好,不为环境所动摇。1986年,距离韩先楚上次回乡已经过去五年,他突患重病,预感自己可能不久于人世,便向子女嘱咐身后事,强调死后务必将自己的骨灰带回老家安葬。同年10月3日,韩先楚将军去世,家人立即向中央汇报了他的遗愿。经中央同意后,将军的骨灰被送回红安县,最终安葬在当地的烈士陵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