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由颇为简单,那所谓的身世争议,于曹丕而言实则称不上争议。至于出生时间存在的嫌疑,大体是记载方面出现了失误。曹丕自身对于曹叡的血统状况,理应是极为确定的,否则便无法解释曹叡在早期所获得到的地位。
在曹操的诸多孙辈当中,曹叡极受其喜爱,差不多已然是曹操内心里所默认的第三代皇位继承人了。要知道,在曹家这样的家族情境之下,血缘关系的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毕竟他们可是实实在在有着皇位要传承下去的。
倘若曹叡的出生时间当真存在疑问,即便只是早产这种情况,依照曹操那多疑的性情,恐怕也不会这般宠爱曹叡,不是吗?
帮着别人养育儿子倒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毕竟曹家也不缺那一口饭来养活个人。可关键在于,到底谁才是亲生儿子,这一点务必要搞明白,因为这可紧密关联着整个家族基业的传承呢。
倘若曹叡的血统真存在问题,即便曹丕想对此含混不清、不予深究,曹操那边也是绝对不会应允的。要知道,曹植的妻子不过是穿了锦绣衣服,仅仅因为违背了曹操所下的禁令,便被曹操无情地处死了。相较而言,孙子的血统之事可比一件衣服的问题要严重得多。
并且,在曹丕的诸多儿子当中,曹叡是最早被封侯的那一个。曹丕做出这样的安排,显然是在表明曹叡与其他儿子存在差别,其意图很有可能是想让曹叡成为继承人。
倘若曹叡的血统当真存在疑问,那曹丕又何苦赋予这样一个孩子特殊的身份呢?还将曹叡抬举到那般高的位置,这岂不是会阻碍到自己亲生子女的前途?
由此可见,就曹操以及曹丕对待曹叡的态度来分析的话,曹叡在血统方面应当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
然而,曹丕到了后期的时候,是真的不情愿让曹叡来继承皇位。他在后来很长时间都不确立太子之位,甚至还动了改立其他儿子为太子的念头呢。
曹丕的态度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转变,并非是由于血统方面存在什么嫌疑,真正的原因实则是甄宓的离世。
甄宓乃是曹叡的母亲,她之前的身份是袁绍的儿媳。在曹操击败袁绍之后,袁家的那些女眷们一下子就陷入到了极为危险的处境当中。
正巧,曹丕是跟着曹操一同出征的。在这期间,曹丕瞧见了甄宓那出众的美貌,当下就惊为天人,二话不说便将甄宓迎娶了过来。
甄宓乃是作为战利品而被“收入”曹家的,不过在曹家之中,她的境遇倒也还可以。曹丕对这位比自己年长5岁的美貌姐姐极为喜爱,甚至因为这份喜爱,还将其他姬妾都给冷落了呢。
并且甄宓的性格颇具谦让之风,也正因如此,曹丕的母亲卞夫人对她极为满意。
甄宓在婚后,陆续为曹丕诞下一儿一女。其中儿子乃是曹叡,而女儿在之后则被封为东乡公主。
曹丕的长子曹叡,亦是曹操的长孙。曹叡幼时就极为聪明可爱,正因如此,曹操对这个孙子甚是喜爱。曾经,曹操还对曹叡讲道:“咱家的这份基业,有你在,便能够传承至第三代啦。”
曹操对曹叡的夸赞,堪称是三国时期的“好圣孙”情形。不得不说,正是曹叡的存在,着实为曹丕在夺嫡之争当中增添了诸多的筹码呢。
因着母爱子抱之情,曹丕对曹叡极为宠爱。他不但十分重视曹叡的教育问题,还常常将曹叡带在身旁,亲身给予教导,希望曹叡能在自己的关怀与教育下茁壮成长,可见曹丕对曹叡的这份舐犊情深。
在曹操尚在人世,且甄宓深受宠爱的那段时期,曹叡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稳当的呢,就仿佛已经被众人默认为是曹家的第三代继承人啦,几乎没什么能够动摇他在这方面的优势地位哟。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甄宓容颜不再,渐渐被曹丕冷落,失宠于他。而与此同时,其他兄弟陆续出生,这种状况无疑对曹叡的地位造成了威胁,使其所处的形势变得严峻起来。
不过在这个时候,曹叡还尚未达到地位有不保之虞的那种程度。也就是说,其所处状况还不至于让他面临失去自身地位的严峻情形呢,整体局势对于曹叡而言,在地位方面还保留着相对的稳固性。
在曹操离世之后,魏王之位便由曹丕承袭了下来。而就在曹丕继承魏王这同一年份当中,曹叡获封武德侯的爵位。在曹丕的诸多儿子里面,曹叡恐怕算得上是第一个被封侯的呢。
曹丕给予的这种相较其他兄弟们更为优厚的待遇,实际上是在暗中传达一个信号,那便是他已然属意曹叡来成为自己的皇位继承人。
在此之前,曹叡的人生可谓顺风顺水。然而,后来其母甄宓被曹丕赐死这一事件的发生,彻底打破了曹叡原本平顺的生活轨迹,使得他的命运由此产生了极为剧烈的动荡与变化。
甄宓最终落得被赐死的结局,而导致这一悲惨结果的起因,仅仅是源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罢了。
甄宓在失宠后,心情变得十分抑郁,常常忍不住口吐怨言。哪曾想,这些话语竟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给收集起来了。没过多久,便有人将甄宓所说的话添枝加叶一番,而后讲给了曹丕听。曹丕听闻后勃然大怒,当即就派人去将甄宓赐死了。
不少人都传言,是曹丕的宠妃郭女王设计陷害了甄宓。诚然,甄宓被赐死,从中获利最大的当属郭女王,可关键在于,压根没人能找到确凿的证据。如此一来,甄宓的死便只能沦为一桩没有头绪的悬案了。
据传,在曹丕下达赐死甄宓的命令后不久,便有观测天象之人宣称,近期天象出现了变化,而这种变化乃是在预示着将会有一位身份极为显贵的女子含冤而死。
曹丕颇具文艺青年的特质,感性起来甚至略显矫情。他做出赐死甄宓的决定,多少带着些冲动之意。此刻听闻相关话语后,他意识到甄宓或许是被冤枉的,于是赶忙派人去追回赐死的旨意。可终究还是晚了一步,彼时甄宓已然离世。
只因一点小事,母亲便被赐死,这让曹叡内心悲痛万分,同时,一股对曹丕的怨恨之情也在他心底悄然滋生。曹叡怎么也想不通,就这么点事儿,怎就致使母亲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每每念及,他心中的难过与对父亲的怨怼便交织在了一起。
过去二十年的人生中,他向来都是备受父母溺爱的幸运儿,仿若天之骄子一般。而且他年纪尚轻,还不懂得如何去隐藏自身的情绪呢。这不,曹叡心中的怨恨全然显露出来,表现得极为明显又直白,都让曹丕有点招架不住,甚至有点破防啦。
曹丕原本心中尚存些许愧疚之意,可当察觉到儿子竟对自己流露出不满情绪时,顿时火冒三丈。于是,在赐死甄宓过后没多久,曹丕便将曹叡的爵位降为了平原侯。
曹叡在失宠之后,日子过得极为艰难。想当初,他可是众人心中默认的储君人选。即便他的母亲后来失了宠,但他作为父亲极为重视的长子,其地位曾经也是相当稳固的呢。
然而此次对其爵位进行贬黜,这情形就好比曹丕拿着个广播喇叭大声宣告一般:这个儿子我已经不待见了,日后太子之位可不一定就会是他来担当喽。
更为难堪的是,在曹叡失宠之后,曹丕竟然真的确定了一位新的太子人选,也就是京兆王曹礼。
然而,曹叡的反应极为迅速。在他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任性耍脾气的资本后,便即刻将内心的情绪强行压制了下来,转而以恭敬且谨慎的态度去面对曹丕以及郭皇后。
如此一来,曹叡有那么一阵子行事极为谨慎,而曹丕对他的那种不满情绪也随之渐渐淡去了。到了公元222年的时候,曹丕将曹叡册封为平原王。至此,曹叡曾面临的被废黜的风险,起码在当下算是安然度过了。
在这之后,曹丕做出了一个举动,那便是将曹叡过继给郭皇后,让曹叡成为郭皇后的养子。如此一来,曹叡在身份上便有了新的归属,与郭皇后建立起了养母子的关系。
彼时,曹叡已然长大成人,已无需母亲再行养育之事。但即便如此,曹叡对郭皇后依旧极为恭敬,时常前往问候郭皇后的日常生活状况。郭皇后膝下无子,见曹叡这般友善且态度良好,便也将自身的希望寄托在了曹叡的身上。
尽管在历史上并无明确记载,但郭皇后已然成为曹叡的养母,二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如此一来,想必在曹叡被立为太子的历程当中,郭皇后后续也是出过力的。
曹丕既已给曹叡封王,还为其安排了皇后养母,可甄宓的离世,始终如一根刺般横亘在父子二人心中。曹丕心里明白,儿子对自己怎会毫无怨言呢,也正因如此,他一直都不太乐意将曹叡立为太子。
野史里记着这样一件小事,曹叡陪着曹丕外出打猎,途中瞧见一只母鹿带着一只小鹿。只见曹丕抬手便将母鹿一箭射杀,那小鹿受了惊吓,慌乱地四处逃窜。这时,曹丕赶忙催促曹叡道:“你赶快射那只鹿!”
没想到曹叡竟放下了手中的弓箭,开口说道:“陛下已然将其母杀害,臣实在不忍心再去杀害她的孩子。”话音刚落,曹叡便忍不住哭了起来。
彼时曹丕对曹叡赞誉有加,称自己这儿子实乃仁厚之君。可实际上,曹丕想必心里也明白,曹叡所说的“其母”,哪是什么母鹿,分明就是被他下令赐死的甄宓。而曹叡口中的“其子”,自然也不是那头小鹿,乃是曹叡以此来暗喻他自己罢了。
曹叡讲出那一番话语之后,曹丕听闻了。从表面上来看,曹丕对曹叡是一番夸赞之态,可实际上呢,曹丕的内心深处是隐隐有着些许愧疚之感的。
然而,即便曹叡已经有诸多表现、做了不少事情,可曹丕却仿佛仍存有让其他儿子来担任太子的想法。于是乎,曹丕便一直未确立太子之位,既没有将曹叡立为太子,也未曾选择其他儿子来担当这一要职。
处于这般尴尬的情形之中,曹叡唯有始终小心翼翼地行事,在与人相处往来时亦是处处谨慎留意。因担心惹得曹丕不悦,曹叡自始至终都未曾与大臣们有过多交往,其行事之谨慎,真可谓是做到了极致。
倘若曹丕能够长寿,那么曹叡是否能够顺利继承皇位,成为下一任皇帝,这或许依然是个难以确定的事情,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说不定就还是个未知数呢。
然而在公元226年的时候,曹丕却骤然身患重病。他心里有了一种预感,觉得自己恐怕是撑不下去了,于是想着立储之事必须得赶紧确定下来。曹丕仔细盘算一番后发现,曹叡作为长子,当时也才仅仅22岁,而其余的儿子年龄那就更小了。
倘若曹丕能够再多活20年的话,便能够对那几个年纪尚小的儿子加以悉心培养了。待他们成长起来之后,再从中精心挑选出最为出色的一位来继承皇位。
然而当下的情况是,他已经全然没了可供选择的空间,根本不存在其他选择的可能性了,只能接受眼前这般既定的局面,丝毫没有可以另做选择的余裕了。
就这样,在曹丕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前一天,总算将曹叡确立为太子之位,并且颁布诏令,安排曹真、司马懿等一干人等来辅佐曹叡,以确保其日后能顺利承接大统,治理国家。
就在曹丕下旨后的第二天,他便与世长辞了。而曹叡被立为太子,乃是在曹丕临死前一天的事儿,从这时间节点来看,显然曹丕到了后期,内心确实是不大乐意让曹叡来担任太子之位的。
然而,曹丕着实是没有别的选择了。他膝下的儿子数量本就不多,更为关键的是,其中的大部分竟都如他一般,寿命颇为短暂,想来平日里身体状况就欠佳。
再者,曹丕离世之际,其长子曹叡年仅22岁,至于其他儿子,出生年份皆无从知晓。曹叡诞生之时,甄宓正值得宠阶段,若非如此,怎会接连诞下一儿一女呢。就这一时期的情况来看,曹丕恐怕不太可能与别的女子生育子女。
倘若其余的儿子皆是在甄宓失了宠,亦或是其受宠程度下降之后才出生的,那么这其余的儿子们,大概和曹叡在年龄上会相差好几岁呢。
在古代,特别是天下尚未安定之时,确立一位年长的继位者,无疑要比选择一个年幼的更为稳妥可靠。当处于天下大乱的局势下,情况更是多样,甚至不乏将侄子、养子,乃至媳妇的侄子拥立为继承人的情形出现。
因此,在年长一些的长子以及其他尚年幼的儿子当中进行权衡后,曹丕最终选定了曹叡来作为继承人。曹叡相对更为年长,自身能力也相当出众,而且曹丕还曾对其悉心培养过,如此看来,曹丕的这一选择无疑是极为合理的。
细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呢,曹丕此前老是拖着不立太子,为此可是折腾了好一番,绕了好大一个圈子。结果到最后呢,却依旧还是得立曹叡为太子,这可不就是应了那句人算不如天算嘛,世事还真是难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