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会不会写诗?从5首作品领略别样的帝王才情

一抹风风微风 2025-03-26 04:00:12

乾隆皇帝不仅在政治舞台上纵横捭阖,将 “康乾盛世” 推向新高度,还在文学领域展现出非凡的热情。一生创作诗词数量惊人,题材涵盖天文地理、花鸟鱼虫、家国情怀等诸多方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品味乾隆的 5 首经典诗词,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与情感。

1.《耕织图》

弄儿朝出看,袯襫正盈田。

馌妇还相饷,勤农最可怜。

种荞虽获利,终觉少良田。

欲问西成候,还期大有年。

这首诗围绕《耕织图》展开,描绘了农家的辛勤劳作场景。开篇 “弄儿朝出看,袯襫正盈田”,生动呈现出清晨孩童出门,看到田间满是穿着蓑衣劳作农民的画面。“馌妇还相饷,勤农最可怜” 细致刻画农妇给田间劳作丈夫送饭的温情一幕,流露出乾隆对农民辛勤耕耘的怜悯。“种荞虽获利,终觉少良田” 则反映出农民耕地有限,即便种植荞麦有所收获,也难掩土地不足的无奈。结尾 “欲问西成候,还期大有年” 表达了对秋收的期盼,展现出乾隆对农事民生的关注,整首诗质朴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2.《对雪》

夜雪霏微晓未休,平铺一望尽琼楼。

花飞六出皆天巧,玉积千重总物尤。

似絮非棉飘易落,因风成阵舞还留。

凭栏恰似杨妃醉,倚白嫣红映上头。

《对雪》描绘了雪后初晴的绝美景致。“夜雪霏微晓未休,平铺一望尽琼楼”,从夜间雪纷纷扬扬飘落写起,直至清晨仍未停歇,放眼望去,天地间银装素裹,仿若琼楼玉宇。“花飞六出皆天巧,玉积千重总物尤” 赞美雪花六边形的精巧形状,是上天的鬼斧神工,积雪层层叠叠,尽显大自然的神奇。“似絮非棉飘易落,因风成阵舞还留” 用细腻笔触描写雪花似絮非棉,随风飘舞,时落时停的姿态。最后 “凭栏恰似杨妃醉,倚白嫣红映上头”,诗人凭栏观景,将雪景比作醉酒的杨贵妃,雪的洁白与天边云霞相互映衬,营造出梦幻浪漫的意境,展现出乾隆对雪景的独特感悟与诗意想象。

3.《悼孝贤皇后》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

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

圣慈深忆孝,宫壸尽钦贤。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

此诗为乾隆悼念孝贤皇后所作,情真意切,令人动容。首联 “恩情廿二载,内治十三年”,简洁而深情地回顾与皇后二十二年的夫妻情分,以及皇后协助管理后宫十三年的功绩。“忽作春风梦,偏于旅岸边”,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曾经的美好如春风一梦,皇后在南巡途中香消玉殒,留下无尽遗憾。“圣慈深忆孝,宫壸尽钦贤”,从侧面烘托出皇后的孝顺与贤能,深受太后喜爱与后宫敬重。尾联 “忍诵关雎什,朱琴已断弦”,以不忍诵读《关雎》,朱琴断弦,表达失去皇后后,自己内心的悲痛与生活的残缺,展现出乾隆作为帝王,对发妻深厚且真挚的情感。

4.《登金山吞海亭》

杰阁枕中流,沧波日夜浮。

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收。

潮涌千帆落,天空一鸟留。

却怀谢太傅,高卧此林丘。

乾隆登金山吞海亭,触景生情写下此诗。开篇 “杰阁枕中流,沧波日夜浮”,描绘出吞海亭雄踞江心,滔滔江水日夜奔腾不息的壮观景象。“地从京口断,山到海门收”,从地理视角展现出长江两岸的壮阔,京口处大地似被截断,而山脉绵延至海门。“潮涌千帆落,天空一鸟留”,动态与静态结合,潮水涌起,千帆落下,天空广阔,唯有一只飞鸟,画面既有磅礴气势,又有静谧之美。尾联 “却怀谢太傅,高卧此林丘”,诗人由眼前景联想到东晋谢安,表达出对谢安隐居山林、潇洒生活的向往,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乾隆在忙碌政务之余,对闲适生活的憧憬。

5.《咏白玉如意》

玉英称如意,云是本昆冈。

制成比象简,用以辟不祥。

拂拭生辉彩,铿锵发宫商。

似彼金篦法,能除眼翳障。

这是一首咏物诗,对象为白玉如意。首句 “玉英称如意,云是本昆冈”,点明如意材质为昆仑美玉。“制成比象简,用以辟不祥”,说明如意形状类似古代官员手持的象简,且有辟邪消灾之意。“拂拭生辉彩,铿锵发宫商”,细致描写拂拭如意时,其闪耀的光彩,敲击时发出如音乐般悦耳声响。最后 “似彼金篦法,能除眼翳障”,将如意比作能治疗眼疾的金篦,赋予如意更多美好寓意,展现出乾隆对白玉如意的喜爱与对其美好内涵的挖掘,从小小如意中,亦能窥探出宫廷生活的精致与诗意。

通过这 5 首诗,我们看到了乾隆皇帝丰富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对民生的关怀,还是对自然、爱情、闲适生活的感悟,都在其诗词中熠熠生辉。

0 阅读:0
一抹风风微风

一抹风风微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