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疑似假唱事件,后续进展到底如何?

太璞石 2023-12-04 16:13:48

台湾流行音乐组合五月天疑似假唱事件又有最新后续。

12月3日下午,某新闻记者以五月天上海演唱会消费者身份致电12345反映五月天上海演唱会疑似存在假唱。之后,上海市文化旅游市场质量检测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来电回访称将对网络上网友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由于演唱会已经结束,需要一定时间开展调查。

12月4日中午,界面新闻就假唱传闻致电五月天经纪公司“相信音乐”,该公司工作人员回复称“没有假唱”,界面新闻进一步询问是否有官方回应,对方称:“会有,稍后会在官方公众号上回应,你可以持续关注。”。目前,该条微博已占据热搜榜第一位置。

随着各方选手的进场,五月天假唱风波愈演愈烈,但其实娱乐圈的假唱问题一直是长期存在的痼疾,尤其是年度巡演里的假唱现象更是屡见不鲜。为什么假唱问题屡禁不止?我们从深处剖析产生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歌手的职业素养有欠缺。

这里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歌手的功力不足以支撑真唱。这种情况一般在跨界流量明星身上较为常见,在不擅长的领域做不擅长的事,是一种风险,规避这种风险的方式自然不言而明;二是歌手或者经纪公司因小型活动走过场、巡演周期长导致声音嘶哑等原因认为没必要真唱,这就属于态度问题了;三是为了保证演出效果而要求假唱。

五月天若是被证实为假唱,那基本就属于第二种情况了,对于已经举办过数百场巡演的知名流行音乐组合,组合的唱功和背后成熟的幕后团队都不可能掉链子。那为啥能被质疑假唱呢?无怪乎巡演周期长、场次多,多地奔波,歌手精神和身体条件不足以支撑正常演出。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削减场次、延长周期,给歌迷奉献更高质量的音乐盛宴。我只能说割韭菜得趁早,都是快五十的人,岁月催人老啊。那有的粉丝说了,我们去现场是去感受气氛的,真唱假唱什么的都无所谓。那我只能说,我们看待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见过被割韭菜的,没见过韭菜自己长手拿着镰刀自我奉献的,我只能由衷的祝愿他们在今后买到假货的时候也能像这样甘之如饴。既然是购票进场的有偿服务,就得尊重起码的契约精神,至少也得值回票价不是。

演唱会调查取证困难。

演唱会现场去调查假唱那是天方夜谭,音响声、舞台效果、粉丝呐喊,再加上歌手的声音,这其中如何能听出四五六来?就像爆料者所说,虽然对于声音工作者来说,欣赏歌手直播或者直拍的音源,根据声场音效,肉耳判断歌手是否假唱,根本不是难事,但是肉耳判断在如何精准,也只能够停留在推理阶段,还是需要使用专业的混音软件,提取歌手人声,观察波形的精准度。如果这种方式是官方判定真唱假唱的依据,那其实就需要歌手在自己的演唱会之后提供原始视频、音频给相关职能部门备查,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未有强制性的规定。

相关法律法规处罚程度力度不够。

依据国务院2016年2月6日第三次修订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如违反,依据本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三款的规定,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也就是说,定格处罚也就10万元,这对于收入千万的明星歌手而言不过是毛毛雨。当然,消费者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维权。

圈子风气不正。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娱乐圈是一个灯红酒绿,光鲜亮丽的世界,也是一个充满诱惑,遍地陷阱的地方。正是因为演唱会假唱在娱乐圈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明星们才能肆无忌惮的去跟风、去盲从、去效仿,恶性循环,再加上难以有效的自我监察机制,导致风波愈演愈烈。

最后,我想说,潮水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我们应该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静待事件的变化,时间会告诉我们真相。也希望歌手明星们能够正视自我的社会责任和职业操守,树立风范,赢得支持。

大家有什么看法,我们评论区见。

以上图片系网上下载,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37
太璞石

太璞石

轻点红尘,洒脱执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