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岛有一支部队,234机械化步兵旅,是蛙岛用来防止解放军抢滩登陆的重要兵力,在未来的登陆作战中,这支主力机步旅毫无疑问会对登陆部队造成相当伤亡。
这个旅代号“长城部队”,近年来十分猖狂,屡屡在海峡刷存在感,可以说是岛上的明星部队。
它的前身,就是当年所谓的国军第六大主力,五十二军。
当年若是东北野战军按毛主席的部署执行到底,这个军早就全军覆没了。伟人曾为此事耿耿于怀,发电怒批东野指挥员,只是他老人家没想到,这个漏网之鱼居然逍遥到今天。
一、五十二军前世今生
国军第五十二军,虽非国军五大主力,但无论其历史还是战斗力,其实都与五大主力有的一拼。
五十二最早的源头是国民党军中央军校教导师,张治中、蒋介石头号爱将汤恩伯、黄埔一哥关麟征、国军第一名将杜聿明都在这个部队当过军长、师长、旅长。
抗战中在长城抗日,一举打出名头。现在蛙军仍然沿用“长城部队”之代号,历史渊源就在于此。
五十二军在国军陈诚土木系、胡宗南系等分野中独然一家,何应钦、关麟征、杜聿明等大佬对其都有影响,相对来说受蒋介石控制的最为严密,其顽固性反动性与五大主力毫无二致。
在东北战场,这个军十分凶悍,麾下各师虽然反复被东北野战军爆锤,起家部队25师被歼灭过两次,重建了两次,气焰却一直十分嚣张。其余各师,第2师,195师,暂编58师,都被全部歼灭过。
唯独第25师在军部的率领下,在辽沈战役快要结束之际,从营口逃出东北,成为整个东北战场唯一一支建制相对完整的部队。
话说回来了,国民党军在东北那么多主力部队都被东北野战军全歼,包括新一军、新六军这两支绝对主力,上至军长下至伙夫,全都成了我军囊中之物,这个五十二军何德何能逃出生天呢?
五十二军的逃亡,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的。
既有杜聿明的努力与运筹,也有我军的失误。
杜聿明是个奇才,国民党军黄埔一期生中最为杰出的将领,若此人早为我党所用,至少当与他的一期同学陈赓并驾齐驱,甚至能不能超越陈赓都未可知。
五十二军逃出营口,他的贡献不小。
1948年10月锦州被解放军攻克后,国民党军通过陆路撤回关内已不可能。蒋介石用飞机把杜聿明从徐州战场薅出来,让他到东北指挥部队撤回。
杜聿明夹在中间很难办,为何?卫立煌死守沈阳,拒不接受老蒋的命令去收复锦州。蒋死活坚持要打通锦州通道,全军撤回关内。
僵持不下,蒋介石没有办法,只好折而中之,绕过卫立煌,要杜聿明到葫芦岛当东北“剿总”的前进指挥部司令官,指挥东北部队撤退。
杜聿明果然是个人才,到东北之后,就发现蒋介石提出的东西对进重新收复锦州就是异想天开,走陆路完全行不通。
蒋介石质问,走不通,那你提出一个新办法来。
杜聿明提出一个连环套之计。
第一,命廖耀湘主力继续向锦州攻击前进,做出一副全力恢复锦州的样子,吸引共军主力来决战。
第二,廖耀湘分出一部分主力向辽南进军,打通营口港口,准备从海上撤走。
第三,命五十二军先期打下营口,给廖耀湘保证退路通畅。
相比之前卫立煌和蒋介石互相扯淡,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指挥官应有的表现,让下面的将领们感到有出路有办法。
后来杜聿明被俘,在功德林改造时,撰写辽沈战役回忆史料,把这几条建议原模原样地记录了出来,他还详细地记载了廖耀湘和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的反应。
刘玉章兴奋地说,目前辽南共军不多,打营口没有问题。
廖耀湘也说,辽中现有国军一个师,盘山共军不多,营口后路无问题。
几个人在作战会议上相谈甚欢,都对杜聿明的连环套感到振奋。
讨论了一会儿,大家还集体吐了个槽,对老蒋执意要放弃东北感到不理解。
杜聿明最后告诫廖、刘二将,能战则战,不能战则退,趁共军还没注意到营口,赶紧干。
二、毛主席早已洞悉营口
辽沈战役从一开始就磕磕绊绊,中央与东野在战略上意见不一致,惹的伟人连番大怒,若非罗荣桓从中周旋,伟人几乎气得要找林某人算账。
尤其令伟人不能容忍的,是关于打营口锁东北之事,伟人连发四次电令,要求东野速占营口,速占营口,东野到底也没有执行。伟人后来叹恨不已,把营口失利定位为辽沈战役一次不小的失着。
攻克锦州之后,伟人第一时间就注意到营口问题。
10月18日,也就是东野攻克锦州后第三天,伟人就给东野发电,提醒林罗刘以及东北局,原电比较长,就不再全文录之,厉害之处有三条:
第一,蒋介石在天津征集五万吨大船,似有从营口撤兵之意图。
第二,迅速从围长春的部队中抽出有力的纵队,到辽南去截断营口。
第三,现在辽南空虚,必须尽早拿出一个纵队的兵力守住营口。
大家注意这个时间,10月18日。
杜聿明何时提出的连环套之计呢?据权威的《辽沈战役:原国民党军高级将领战场记忆》一书记载,杜聿明是10月20日向蒋介石提出的。
早了两天!
伟人的预测,精准猜中了国民党军中最明白的杜聿明的计谋。
夫战,庙算者胜!怎能不佩服伟人眼界之高明。
而东野似乎对这件事没有太敏感的认识。
林当时正忙着调集重兵,一面在黑山、大虎山一线截击廖耀湘,一面调集锦州部队紧急追击,力图全歼廖兵团。
这也可以理解,东北国军两大股主力,一股在长春被围的面黄饥瘦,投降是迟早的事,另一股就是廖耀湘指挥的五个军的强大兵力,还保持着机动能力,廖兵团已经成为东北战场的核心力量。
把大军压上来拼死歼灭廖兵团是自然之理。
但也不能抓住一点不顾其余啊!
伟人听说林罗刘的部署,只顾廖兵团,没考虑营口,心中焦急。
于是10月19日再发一电,提醒林罗刘(笔者每次都以林罗刘代称之,其实懂的都懂,东野战场指挥,全操于育容之手),当时长春郑洞国已经同意投降,我军不要把力量全都屯集于北线,可以分兵南下切断营口了。
伟人的意思是,马上抽三个纵队部署于沈阳和营口之间,防国军南窜,尤其是立即派一个纵队赶紧抢占营口。
林接到电令后,也有点犹豫了,确实得去占营口。于是命令钟伟十二纵和一兵团所属的几个独立师迅速南下。
结果走到一半,改命令了,打廖耀湘吃紧,十二纵和几个独立师又不去了,就地停下来参与围攻廖兵团,只让东野司令部参谋处长苏静带着一个重炮连,去盘山支援部署在那里的辽南独立2师,准备拿下营口。
伟人听说这个消息差点没急疯,两天内连续发了5封电报,一边千哄着万捧着说林罗刘包围廖兵团部署的极好极好,一边极力克制住愤怒与不解,提醒一定要注意营口、抢占营口、截断营口。
仍然没有用。
林不是不知道营口的重要性,但相对于廖耀湘兵团五个军的庞大兵力,辽南只有敌五十二军一个残军,孰轻孰重,是人都能掂量出来的吧?
再说了,辽南并不是没有兵,有一个独立师呢,咱不奢望这个师能吞掉五十二军,拖住它总不成问题吧。
基于这样的认知,林一直把全部精力放在围歼廖耀湘兵团上。所有兵力都在新立屯、彰武、大虎山、黑山一带。
伟人不甘心,于10月24日,再次发电,挑明了讲,必须控制营口,堵塞敌人海上逃路。
这封电报更有讲究。
之前的电报,主送人一直都是林罗刘及东北局,这次改了,称呼是林罗及高伍。
撇开高伍(高麻子和伍修权)不说,林罗意味着啥?不带刘亚楼,意即这已经不是指挥上的问题了,而是直接质问林罗两位负责人,潜台词是中央军委的命令你们到底怎么理解怎么执行,为什么就是不去抢营口。
林回电,仍偏重于解释部队怎么包围廖耀湘,准备怎么打,而把抢占营口作为次要问题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确实,当时东野已经和廖耀湘兵团打在一起,大战即将拉开,林的精力很难挪开了。
这情况,放谁谁不怒?
10月25日,伟人发出了语气最严厉的一封电报,电报中怒批林罗不能领会中央意图,导致敌五十二军完全占领营口。
伟人气愤地说,敌有全部或大部跑到营口的可能。
三、五十二军逃脱
林帅一再耽误抢占营口的时机,这边刘玉章做出了最符合当时情况的动作。
若按杜聿明的原部署,他是负责给廖耀湘保障后路的,廖现在被围,他要协助救援。但刘玉章认为,以廖耀湘五个军外加三个骑兵旅的雄厚兵力,尚且抵挡不住共军,他的一个残军送过去岂不是找死,坚决不救,就待在营口等着撤退。
林罗刘接到伟人愤怒的电报后,感到事态确实严重了。
之前中央对东北战局的命令,一直是全歼东北国民党军,不使其逃到华中或华东,因为那里也将举行大规模战役,而华中华东战场国民党军实力比我军强大。
关键时刻多投入一个生力军,就有可能对全局产生重要影响。从后来的战局我们可以清醒认识到,粟裕率华野主力包围黄百韬时,中野倾全军主力包围黄维兵团,两大野战军确实把兵力用到了极致,粟裕把总预备队都派上了,才勉强吃掉黄百韬兵团。
林罗刘此时正在和廖耀湘十余万大军缠斗,若是从新立屯一线跑出几个师,和五十二军会合,逃到华中,那真是功过相抵了。
101立即调钟伟率十二纵南下,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去打营口。钟伟率部开拔,一上路才发现晚了,原来长春到梅河口、清原的铁路全部破坏尚未修复,部队无法快速行军——这也是101失着的一大原因,当初把钟伟十二纵留下就是考虑到如果一旦需要南下可以乘火车。
钟伟急得三魂出窍,没有办法,只能带着部队撒丫子狂奔,一路飞跑奔向营口。只是这么一来耽误了时间,走了5天才走到铁岭,离营口还有500华里,无论如何赶不上了。
101急了,真要让五十二军跑了,伟人那里没法交差了。
最近的兵力还有谁?一看部署,刚刚赶到邓华七纵、黄同学八纵、詹才芳九纵最近,于是下死命令,部队不准休息,立即急行军赶往营口,务必消灭五十二军。
谈何容易啊!
最靠南的是詹才芳九纵,他们刚从锦州方向赶到新立屯一线,急行军跑了六天六夜,战士们都疲劳到极点了。可是为了歼灭五十二军,詹才芳忍痛传达命令,继续急行军杀向营口。
战士们一边跑一边睡觉,为防走丢,一个班发一条大绳,一个牵着一个走。为了节省时间,连坐下来吃饭的时间都不留,几辆大卡车拉着炊事班赶到队伍前头,做好饭沿路等着,一人端一碗一边吃一边走。
多数战士脚上都打了血泡,就这样大家仍然坚决执行命令,拖着疲劳到极点的身体往营口赶。
10月30日下午,九纵25师终于赶到营口北郊。
真是无巧不成书,两边都是25师。
刘玉章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趁我军立足未稳,当即派兵向我军发动反击,敌25师的兵力差点打到我军25师的师部,经拼死反击,我军25师才勉强稳住阵脚。
长途行军的疲累之师,终究弄不过以逸待劳的敌人精锐。
刘玉章利用这宝贵的时间,抓紧组织部队上船。
当时船只紧张,无法全员乘坐,刘玉章狠下心,先往船上塞了一半人马,剩下一半上不了船,直接派出去打反冲锋,还骗他们说,后面还有船来,把共军打退了再上船,一个也不会抛下。
此时九纵后续两个师也开了过来,投入对营口的猛攻,刘玉章留下反攻的部队全部歼灭。
上了船逃走的有一万多人,以其骨干部队25师为主。
后来这个师逃到上海,在上海与三野大战一场,又奇迹般地全建制逃到蛙岛,成为除胡琏部队之外,唯一一个全建制保存下来的军。
蒋介石特许其保持原有建制。
1950年朝鲜战争时,蒋介石一度要把这个军改编加强,派到半岛参战。
七十多年来,五十二军历经各种改编、裁减,只剩一个234机械化步兵旅。
虽然区区一个五十二军,包括现在的234机步旅,对大局并没有什么影响,蛙岛宣扬此军,不过涨自家锐气而已,别无大的用处,但当年伟人对这个军的逃脱,真的是耿耿于怀。
从何而知呢?
我们看一封有趣的电文。
此电是1948年10月28日,伟人发给各大区负责人的一封电报。
这封电报的时间点和内容很古怪。
内容是转发林罗于10月23日下发给东野各纵队的一封指示电,该指示电,是分析东野沙后所、王道屯两场战斗失利的经验,要各纵队加强学习。其中沙后所战斗发生于1947年12月,王道屯战斗发生于1948年1月,都是较早之前发生的。
林罗刘下达此指示,不外乎让部队内部引起警示,以防部队在解放锦州之后产生骄躁之气。
此电根本没有转给其他野战军的必要,不光没有必要,转出去还会丢101的人。
伟人于10月28日转发这条电报,表面上看无关紧要,其实也没啥用处。
目的呢?就是不点名地批评林罗,主要是林。啥意思?10月28日,林罗已无强大兵力赶到营口,伟人虽未看到敌五十二军在营口的情况,但已预料到我军必然赶不到营口,抓不住这个狡猾五十二军。
坐观敌人逃跑,而自己无能为力,这不是伟人的风格。
对于高明的战略家来说,这是一种最不舒服的感觉。
批评你们两句,发泄发泄我心中怒火,不行咩!
当然,说到底,伟人也就是发发对林的牢骚,也不是太在意,数十万东北大军都灭了,淮海战场大局已定,这支残军就算赶到战场也无济于事。
只是伟人的历史眼光毕竟受当时历史条件限制,他想不到也不可能想到 七十多年后,此军竟真的成为我军登陆之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