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会玩的清朝大吃货,与苏轼还真有几分神似

南松聊过去历史 2024-10-19 14:11:00

清代的诗词号称“中兴”,虽比不得巅峰时期的唐宋,但较之元明两朝要精彩得多。

其中,诗人袁枚尤其吸睛,此人一生大多数的时间都以诗文自娱,活得潇洒恬淡之极,与苏轼竟有几分神似。

一、诚会玩的袁枚,卖书卖得爽歪歪

袁枚在33岁壮年时就提前下车、不混官场了,在江宁买下了一个废园子,改名“随园”,就是《红楼梦》里著名的大观园。

此后直到1798年以82岁高寿去世,袁枚的大部分时间就在这个随园小天地里耍,号“随园主人”。

书生如果不做官,那其主要收入就靠教书和卖作品了。袁枚在这方面的天赋是无人能比。

他先是把随园精心打造成“壶中天地”般的天地四时之景,然后在门口贴上一副对联:

“放鹤去寻山鸟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让游客随意参观,再开个饭馆,配上各种美食,很快就让随园成为著名的文化沙龙,连乾隆都想去玩。

然后,袁枚就开始兜售他的诗集、菜谱、散文、点评,销量非常好,光卖书一年就能赚到4000两!要知道,他当初买下随园时,也不过才300两。

一边赚着钱,一边搞创作,还能交朋友,不用尔虞我诈,寄情于诗文山水。

文人最理想的生活,也不过就是袁枚这样吧。

这家伙去世时,遗产有2万多两,再加上价值1万多两的田园房产,可以说是个小富翁。

二、袁枚的文学点评,很多人都喜欢

袁枚是有真材实料的大才子,其文采有“南袁(袁枚)北纪(纪晓岚)”之说。

1、1759年,和他关系最好的三妹袁机去世,袁枚痛哭之余写了一篇《祭妹文》,其中一句,几乎每次都能戳中我那浅浅的泪窝子: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说,袁枚小时候和妹妹一起抓蟋蟀,蟋蟀死了,又一起挖坑把它埋了。

这篇文章,被后人称为可与韩愈、欧阳修并论。

2、我个人特别喜欢袁枚的各种文化点评,感觉特别接地气,跟大家分享几句吧。

比如他说,想写出好文章的原则是:

“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诗便不俗。”

比如他说,不要刻意模仿,尤其是像李白、苏轼这种天才:

“太白、东坡以天分胜,学之,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再比如说,他评价《诗经》的这句,尤其让我有代入感:

“半是劳人、思妇率意言情之事。”

三、被誉为“食圣”的顶级大吃货

在文采方面,袁枚肯定不是苏轼的对手,但在吃货方面,他的赢面却非常大。

袁枚写过一本《随园食单》,是古代饮食界的天花板级教材。

书中一开始,袁枚就开宗明义,在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饮食也是门学问:

学问之道,先知而后行,饮食亦然。

那袁枚究竟有多喜欢吃呢?

1、整整记录了40年的菜单

《随园食单》是袁枚吃了四十年的呕心沥血之作。

40年来,袁枚到各家各处吃饭,每吃完一家的菜,就会派自己的厨子去恭恭敬敬地学,然后记录下来:

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四十年来,颇集众美。

2、光“吃饭须知”,就记了20大条

袁枚对饮食的仪式感,已经到了极其系统、庄重的层面。比如,在他看来,在做菜之前,至少要掌握20条“须知”,分为:

先天、作料、洗刷、调剂、配搭、独用、火候、色臭、迟速、变换、器具、上菜、时节、多寡、洁净、用纤、选用、疑似、补救、本分。

3、在袁枚的心目中,饮食更是一种“道”

袁枚说:

“则食饮虽微,而吾于忠恕之道,则已尽矣。吾何憾哉!”

饮食虽然是件小事,但我尽力把它记载了下来,没有遗憾了!

他家里的厨子王小余,每做完一道菜,都是将全部的精气神,献给了他的主人兼知己袁枚:

“一肴上,则吾之心腹肾肠亦与俱上。”

做菜和吃菜的王小余和袁枚,已经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境界!

袁枚在广交朋友方面,也和苏轼很像,都是朋友特多,而且是三教九流,什么都有。

那这么可爱的袁枚,为啥后人对他的喜爱,明显比不过苏轼呢?

两人文章的水平高下自不必说,另一方面,袁枚虽然也做过10年的官,而且口碑也不错,但和苏轼一辈子官场坎坷、却始终追求为民办事的境界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了。

(文字原创,网图侵删)

后记:附一首袁枚的小诗《鸡·养鸡纵鸡食》: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

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不知为何,看到这首诗时,想起了林语堂。

0 阅读:5
南松聊过去历史

南松聊过去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