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湿热的名方——连朴饮,治眩晕、胸痹、胃痛、五更泻等病

从蓉谈健康 2024-12-17 06:31:01

连朴饮治验举隅

作者/彭述宪

作者介绍:彭述宪,1936年元月生,湖南省怀华市溆浦县人,湖南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幼年即从祖父彭茂林学习古文,1949年,从师曾叔祖父彭长庚老中医习医,17岁即在桑梓开始独立应诊。1959年秋考取湖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1978年赴北京中医医院内科进修,授业于吴静芳和沈仲圭。共发表医文130余篇,出版著作《古今名医百人赞》《杂病论治精要》《疑难病症治验录》《妙方奇用》《新编中医内科方剂》等9部。

连朴饮见于清·王孟英《霍乱论》一书。由厚朴、黄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山栀子、芦根组成。

主治湿热内伏,脾胃升降失司,清浊相干,发生之霍乱吐利,胸闷脘满等证。方中以黄连清热燥湿;厚朴燥湿宽中;制半夏降逆和胃;石菖蒲宣气化浊;山栀子、淡豆豉清宣郁热:芦根清热养胃,共奏清热燥湿、理气畅中之功。

笔者运用本方治疗湿热蕴遏引起的眩晕、胸痹、胃痛、五更泻等病,每获良效。兹举案例如下:

(一)眩晕

杨某某,女,62岁,工人,1985年元月2日就诊。

中焦湿热素盛,易生脘满泻泄,近年来,眩晕间常发作,服平肝熄风药可以缓解,9天前,因饮食不节,肮腹痞满,恶心呕吐,服香砂平胃散加味8剂,呕吐减轻,但眩晕发作,头晕重胀,视物晕花,投天麻钩藤饮,症未减;进半夏天麻白术汤,痞呕虽减,眩晕更甚,起则头重欲倒,口苦,纳少,大便稀而不爽(日2次),小便黄,舌质红、苔黄滑而厚,脉弦滑数。

证属湿热中阻,投以温燥引动肝风,上蒙清窍。治宜清热除湿,和胃熄风。用连朴饮加减:

黄连5g,厚朴9g,法夏6g,石菖蒲6g,山栀子6g,茯芩9g,佩兰6g,钩藤12g,白蒺藜9g,麦芽9g,芦根12g。

进3剂眩晕略减,痞满减轻,呕吐止,余症稍减,原方加天麻9g,续进5剂,微觉眩晕,纳稍增,食后脘满,神疲乏力,心烦失眠,口稍苦,面色无华,大便微稀(日1次),小便黄,舌苔黄滑,脉小弦滑稍数。

为湿热留恋,风未平熄,脾虚胃弱。治宜祛湿热,平肝风,健脾和胃。处方:

佩兰9g,茯苓9g,苡仁12g,麦芽9g,白条参6g,白菊花9g,合欢皮9g,钩藤12g,天麻6g,甘草3g

进6剂,诸症消失。

按:本例为湿热中阻,肝风上扰之证。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热壅滞,升降失司,前医授药偏于温燥,引动肝风,上壅清窍,因而眩晕复作。天麻钩藤饮虽可平降肝风,但能使湿邪郁遏;半夏天麻白术汤功能燥湿涤痰,祛风定眩,亦非湿热挟肝风之眩晕所宜。故选用连朴饮去淡豆豉,加佩兰、茯苓,辛开苦降,芳化淡渗,俾湿化热清,肝风势孤;加钩藤、白蒺藜凉肝熄风,麦芽健脾化滞。服2剂,症状减轻;复益天麻熄风,续进5剂,邪去大半;后以补脾健胃而收功。

(二)胸痹

李某某,男,34岁,农民,1976年5月10日就诊。

患者于今年2月13日突感胸闷,渐觉胸中作痛,服瓜蒌薤白白酒汤、橘枳姜汤等方,其痛加重。刻诊:胸闷窒塞而痛,有时闷热,肢体重困,心烦、心慌,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而厚,脉小滑数。

证属湿热壅胸,气机窒塞。治宜清热除湿,疏气宽胸。用连朴饮加减:

黄连4.5g,厚朴9g,法夏9g,山栀皮6g,淡豆豉6g,白蔻壳9g,郁金9g,通草5g,枳壳9g,芦根15g。

服6剂,胸病已止,胸部偶有胀闷感,以原方去白蔻壳、通草,加苡仁12克,服4剂而愈。

按:本案为湿热之邪,痹阻于胸,气不伸展而致胸痛。用连朴饮去石菖蒲加白蔻壳理气化湿;通草渗利湿热;枳壳、郁金理气宽胸。复诊时,以原方去白蔻壳、通草,加苡仁清利湿热余邪而不伤津得痊。

(三)胃脘痛

杨某某,男,50岁,工人,1984年4月10日就诊。

自今年3月4日始发胃脘胀痛,饮食减退,服香砂养胃丸、木香顺气丸其痛未减;投黄芪建中汤2剂,胃脘剧痛,灼热不舒。刻诊:嗳气时作,脘腹胀满,不可重按,口渴不多饮,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厚,脉滑数。

证属湿热中阻,胃失和降。治宜清热除湿,降逆止痛。用连朴饮加减:

黄连4.5g,厚朴12g,法夏6g,山栀子6g,石菖蒲6g,佩兰9g,麦芽9g,青木香6g,沉香3g(后下)。

服6剂,胃脘痛止,脘满纳差,大便已调,小便色黄,舌红、苦黄滑,脉小滑略数。

为“湿热”犹存,脾胃未健。治宜祛湿热,健脾胃。用张介宾小和中饮加减:

厚朴、陈皮、茯苓、扁豆、麦芽、佩兰各9g,黄连3g,甘草2克。

服5剂,病愈体健。

按:本案为湿热之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司,气机窒塞而致胃痛。用连朴饮去豆豉、芦根,加佩兰化浊悦脾;麦芽和胃健脾;沉香降气调中,青木香消热止痛。后以清热祛湿,健脾和胃而愈。

(四)五更泄

袁某某,女,30岁,工人,1979年9月3日就诊。

从今年7月14日起,黎明腹泻,大便稀黄如水样,服附子理中汤、四神丸等方无效,泻前腹痛,泻后痛止,带有黄色粘液,肛门有灼热感,腹满不舒,舌红、苔黄滑,脉滑数。

证属湿热蕴肠,传化失常。治宜清热祛湿,健脾和中。用连朴饮加减:

黄连4.5g,厚朴9g,石菖蒲、法夏、山栀子各6g,藿香、茯苓、泽泻、扁豆各9g,甘草2g,葛根9g。

服7剂而愈。

按:古代医家大多认为五更泻是命门火衰,治疗以温补肾阳为法,根据临床实际,不尽如此。

《症因脉治》:“其人酷饮失度,或饮冷酒,伤其脾胃,湿热之气蒸酿于中,积湿成热,火生寅卯,则五更发泄矣。”

本案为湿热内蕴,损伤脾胃,在黎明阳望之时,湿热更甚,传导失司,水谷趋于大肠,而致泄泻。用连朴饮去豆豉、芦根,加藿香化浊醒脾;茯苓、泽泻渗利湿热;扁豆健脾祛湿。湿热攘除,脾运得健,则五更泻得愈。

6 阅读:324

评论列表

依然像昨天

依然像昨天

3
2025-01-06 23:31

没有哪种医学是完美的!过敏性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脾胃疾病,慢性疾病,非器官性疾病,西医药治疗方式大多以抑制缓解症状,让人长期服药为主,各种副作用及并发症,套娃式坑钱!看众得分清治疗症状和治病根本,拖到最后严重了,不是割一刀的事儿,人财两空啊!各位,身体才是最根本的,身体好,百病消……小病别拖到后期,用中医的理论“治末病”,防范于未然!如果已经得了大病重症请去正规医院,中医也不是全能的,科技医疗对于症状缓解,急症,生物病毒类,重症吊命等还是不错的……祝各位用好各种优势的医疗技术,长命一百二十岁[哈哈笑]!

用户13xxx03

用户13xxx03

1
2024-12-17 15:33

[赞][赞][赞]

从蓉谈健康

从蓉谈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