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南翔:未来3-5年,将看到中国芯片产业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谈数码过千里 2024-07-28 17:00:49
前沿导读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与长江存储的董事长陈南翔进行了一次访谈对话,对话的内容是围绕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展开的。

陈南翔表示,我们国家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上面走过不少弯路,本质上我们想要发展的是一种产业。

但是在过去,这些项目都是交给大学、研究院、科学院之类的单位来发展,他们把这一研究做成了一个学术性的东西,但是中国现在谈的是一个产业,谈的是产品,需要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模式,最终要带来商业价值,这是完全不一样的。

发展中国模式的集成电路产业

在谈论到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成长,陈南翔说到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那就是要发展适合,并且属于中国模式的集成电路产业,这一点跟国家总设计师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陈南翔分析称,在经过了多年的摸索之后,中国无论是从产业政策的主导者,还是产业链的利益相关方,终于明白了,什么样的方式,是促进芯片产业发展的一个最佳模式。

我们无法百分之百确定这个模式已经找到了,但是最起码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方式是错误的,是不适合中国现阶段发展芯片产业的。经过了长时间的试错,尝试过各种发展模式之后,我们相信在国家发展芯片产业当中,已经找到了适合我们发展的模式。

在进行发展模式的尝试上面,我国好多企业都倒在了商业化这一步。

比如曾经由北京大学牵头的众志CPU项目,北大众志是北京大学成立的全资校办企业,承担着国家863计划部分项目的实施。在底层架构和CPU设计方式上面都有着不错的创新精神,但是忽略了软件生态的重要性。

在国家将搭载众志CPU的电脑投放到学校以及政企单位使用的时候,由于软件生态的欠缺,许多办公软件无法使用,甚至在简单的文件传输的时候,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导致无法传输成功,拖慢了工作效率。

在当时那个年代,美国的Windows电脑售价8000左右,而众志电脑只需要3000左右。虽然众志电脑便宜,但是在使用体验上面要比Windows电脑差许多,甚至这3000多块钱的众志电脑非但不能帮助工作,反而还会对工作造成影响。

在后来的发展当中,北大众志的研发团队虽然也开发出来了不少的生态软件,但是在使用体验上面一直无法做到商业化的标准,在发展了几年之后,这个项目停止研发,正式宣告失败。

北大众志的失败给了中国芯片行业一些教训,光有重要的CPU芯片不行,还需要其他配套的软件设施,上下游供应链也要一起协同发展,发展消费市场才是最终目的。

以上是在国家层面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下面说一下在民营层面的情况。

典型的就是小米,曾经小米与大唐旗下的联芯科技合资成立了松果电子,小米准备依靠大唐的资源,缩短手机SOC的研发进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主设计的手机芯片开发出来投入市场商用。

经过了28个月之后,由联芯科技和小米共同研发,采用中芯国际28nm工艺制造的澎湃S1正式宣布研发完成,搭载到小米5C手机上面进行发售。

从立项到量产商用,一共用了28个月的时间。这个水平放眼整个国际,也很少能找出来第二个。虽然这款芯片成功被开发了出来,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体验上面,与同期的其他品牌产品差距很大,市场口碑也不好。

小米的芯片项目陷入僵局,第二代澎湃S2也迟迟没有消息。最终,小米公司对松果公司进行了解散重组,拆分出一家新公司去负责lot芯片。而联芯科技也被大唐进行了重组,将芯片业务以及技术专利卖给了其他企业。

在《小米创业思考》一书当中,雷军对小米的澎湃S1项目进行复盘,他觉得当年的自己和小米公司对于芯片业务的理解不够深刻,高估了自身的能力,并且低估了业务难度,最终导致了小米公司走了一条错误的前进路径。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

在后续的发展部署当中,雷军选择让团队先从isp、充电、电池等方面的芯片入手。一边研发芯片,一边练手磨合团队,让团队的技术水平与小米的发展体系相匹配。时间证明,小米的这种发展模式是正确的,也是有效的。

中国芯片产业与西方的差距

在谈论到中国芯片与西方的差距时,陈南翔表示如今的芯片时代已经不是摩尔定律掌控的时代了。

在之前摩尔定律有效的时候,从业人员可以看到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掌握发展规律。但是现在问芯片企业,未来3到6年的技术发展是什么样的,没有人能预测。

以前的技术主要是讲晶圆制造的工艺,如今加上了封装技术。

我们可以预测在未来的某一天,封装技术的重要性将会超过制造工艺。这种技术的转变,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如果我们按照以往的方向发展技术,别人都跑在最前面,你只能在后面慢慢追。你在追赶的时候,人家前面的也没有停,还会继续朝前跑。

既然原本的摩尔定律已经失效了,那么我们就走另一条发展道路,应用驱动。

到时候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会对半导体产生很多应用上的一些创新东西出来,而中国的发展机会恰恰就在里头。

现阶段走应用驱动最成功的就是华为,剩下的就是用龙芯、兆芯、飞腾这三款CPU,去搭配通信UOS、银河麒麟的软件系统。

从市场角度来说,华为是目前中国芯片走应用驱动道路唯一成功的厂商,也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厂商,并且也是发展风险最小的厂商。

不管是麒麟芯片的全国产化打造,还是鸿蒙next的自研架构和指令集,都已经在消费市场上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且在用户群体、发展速度、上下游企业协同上面,华为也是目前中国最高水平的企业。

从前瞻性来说,华为已经走在了所有企业前面,以后在消费级电子产品领域,发展趋势必然会以华为为中心,其他部门主动去进行软硬件的协同。

0 阅读:151

谈数码过千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