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蛋用鸡种的引进与培育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既依赖国际优质品种的引进以补充技术短板,又通过自主创新培育出适应本土需求的高产特色品种。以下是主要引进和培育的蛋用鸡种及相关背景:
·一、引进的蛋用鸡种:
→1、伊莎系列(ISA)。ISA来源由荷兰汉德柯斯(Hendrix Genetics)旗下的法国ISA品牌培育1975年创立,以饲料转化率高、蛋壳质量稳定著称,蛋壳破损率低于1%。
引进现状:2024年12月,陕西尚阳禽业从法国引进伊莎褐(粉)祖代种鸡24000套,北京农效禽业也引进了11000套伊莎系列祖代鸡。
优势:蛋壳强度高,后期产蛋性能稳定,尤其适合大规模商品代养殖。
→2、海赛克斯(Hisex)。特点:以蛋壳质量和颜色均匀度闻名,蛋壳强度达4200g/cm(褐壳蛋),饲料转化率优异。
引种历史:2024年12月,凤集食品集团时隔15年再次引进海赛克斯祖代蛋种鸡11000套,旨在丰富国内粉壳蛋市场选择。
→3、巴布考克(Babcock B380)。特性:产蛋持久性强、适应性强,适合高密度养殖。河北天使禽业于2024年12月从荷兰汉德柯斯引进3600套祖代雏鸡。
→4、其他国际品牌:宝万斯(BOVANS)、雪佛(SHAVER)等品牌也在中国有少量引种,主要用于满足特定市场需求,如蛋品加工或差异化蛋壳颜色需求。
·二、自主培育的蛋用鸡种:
→1、京系列(京红、京粉、京白等)。培育企业: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市场占有率超50%,累计推广超50亿只。
→2、性能:72周龄产蛋数达300枚以上,料蛋比1.9:1,死淘率低于3%。
→3、意义:打破了国内长期依赖国外品种的局面,成为国产蛋鸡的标杆。
·2.农大系列(农大3号、农大5号)特点:由中国农业大学培育的小型节粮蛋鸡,饲料消耗比普通品种低20%,适合散养和生态养殖模式。奖项:农大3号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地方特色蛋鸡品种绿壳蛋鸡:通过基因技术(如SLCO1B3基因)培育,蛋壳颜色独特,营养价值高,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地方资源开发:如狼山鸡(历史上曾影响国际品种)的蛋用改良品系,结合地方鸡种抗病性和适应性优势。
·4.高产蛋鸡新品种:截至2020年,中国通过审定的自主培育蛋鸡品种达23个,其中13个为高产蛋鸡品种,如"京红1号"、"京粉1号"等,生产性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3.引进与自主培育的结合路径:
→1.技术互补:引进品种补充了国内在蛋壳质量、饲料转化率等性状的短板,而自主品种则更适应本土环境和市场需求。基因组选择、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的应用(如"凤芯壹号"·SNP芯片)加速了国产品种的优化。
→2.市场分层:引进品种(如伊莎海赛克斯)主要服务于大型规模化养殖场;自主品种(如京系列、农大系列)覆盖中端及特色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
→3.政策支持:《全国蛋鸡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35年自主培育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70%,并推动国际竞争力品种的培育。
·4.未来趋势:
→1.智能化育种: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将进一步缩短育种周期,提升抗病性和产蛋效率。
→2.绿色与福利导向:蛋鸡养殖向动物福利和可持续发展倾斜,如汉德柯斯提出的"平衡育种"理念,兼顾产蛋性能与动物健康。
→3.国际市场拓展:国产蛋鸡品种(如京系列)正逐步进入东南亚、非洲等市场,减少对进口种源的依赖。通过引进与自主培育的双轨策略,中国蛋鸡产业已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可控"的转变。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与市场细分,巩固全球蛋鸡种业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