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零点财经
从作为杭州、最小的一家股份制银行,到在“能人”张长弓的带领下,浙商银行2015到2017年一路高歌猛进,并成为业界闪亮的“明星”。
然而,随着掌舵者的入狱,监管的重视,这家银行逐渐“失色”。
01
百亿级不良
截至10月末,国内42家A股上市银行三季报已披露完毕。
10月29日,浙商银行发布A股定期报告,据财报,2024年7-9月,浙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72.12亿元,同比增长4.55%;实现归母净利润49.06亿元,同比下降2.08%。
整个前三季度,该行营收略有增长,净利润增速创近4年同期新低。
2024年1—9月,浙商银行营业收入524.91亿元,同比增长5.64%;实现归母净利润129.05亿元,同比增长1.19%。而2023年1—9月,浙商银行营业收入496.90亿元,同比增长4.13%;净利润127.53亿元,同比增长10.54%。
具体来看,浙商银行前三季度,利息净收入355.87亿元,同比减少3.62亿元,下降1.01%,净利息收益率为1.80%,同比下降0.30个百分点;
非利息净收入169.04亿元,同比增加31.63亿元,增长23.02%。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32.20%,同比上升4.55个百分点。
资产质量方面,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259.6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67亿元;不良贷款率1.43%,比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而截至今年上半年,浙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57.67亿元,较去年末增加11.71亿元,增幅为4.76%。不良率为1.43%,较去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
这样的数据,使得浙商银行在A股42家银行中,不良率排名倒数第八,在A股9家股份制银行中,不良率排名倒数第三,仅低于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处于较高水平。
此外,报告期内,浙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75.33%,比上年末下降7.27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2.50%,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有所抬升。截至报告期末,浙商银行资本充足率12.71%,比上年末上升0.52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9.66%,比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39%,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
02
狂奔的时代
浙商银行由原中外合资的小银行浙江商业银行在2004年重组而来,并于8月18日开业,2016年3月30日H股上市,2019年11月26日A股上市,是全国第13家“A+H”上市银行。
2015年,受彼时大资管混战及同业业务异化勃兴大背景影响,浙商银行总资产规模一举突破万亿元,增速高达54%。
据财新报道,截至2015年末,该行贷款增长33%,占比33%;投资增长116%,占比超50%。而在投资项下,该行应收款项类投资有4300多亿元,增长127%。
2016年浙商银行发展趋势延续了2015年的势头,投资规模增近30%到6600亿元,其中应收款项类投资达5400亿元,占投资规模比重超八成。
2017年是浙商银行发展中的转折点。
这一年,银监会及各地方局对飞速发展的浙商银行总行、各分行进行了多轮检查和约谈,监管压力下,浙商银行开始大面积调整行内的“擦边球”业务。
同时,随着利率走高,金融市场波动加剧,浙商银行的业绩指标开始下滑。
据零点财经查阅,这一年,浙商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仅2%,净利润同比增长7.85%,而在2015年和2016年,该行的营业收入增速为44.71%、33.98%;净利润增速为38.37%、44%。
同一时间内,浙商银行2015年和2016年的资产增速分别为53.99%、31.33%,但2017年仅为13.43%。此后,截至到2023年末,该行的资产增速均未超过20%。
对于2017年浙商银行利润增速放缓的原因,财新分析,一是受同业负债和债券发行的成本明显抬升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二是代理业务和表外信贷业务有所压缩,导致该部分手续费收入下降所致。
2023年,浙商银行有“回暖”的迹象,其营收同比增速虽仅有4.29%,但利润同比增速已达到10.50%,为近四年最高;资产同比增速高达19.91%,为近7年增速最高。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前期高度依赖投资资产,浙商银行的相关风险也在逐渐暴露。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536亿元的投资资产发生信用减值,同比大增逾60%。此外,另有已逾期未发生信用减值投资资产3亿元;投资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合计282.3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7.96亿元。
另根据联合资信对浙商银行出具的评级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末,浙商银行纳入第二与第三阶段的债权投资余额分别为124.92亿元与532.16亿元,占债权投资余额的比重分别为2.58%与11%,划入第三阶段债权投资余额及占比持续上升,纳入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债权投资的信用减值准备余额分别为34.34亿元与232.6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据2023年7月开始实行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除了将风险分类从贷款拓宽到所有需要承担信用风险的金融资产外,其中还明确,将五级分类和逾期天数、信用减值、预期信用损失挂钩,本金、利息或收益逾期超过90天或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将会被划分至不良类。
针对上述债权投资面临的信用风险暴露情况,近年来,浙商银行不良金融投资处置力度较大,2021—2023年分别核销及转出不良金融投资103亿元、86.54亿元和58.48亿元。
“但考虑到其配置的非标投资资产规模较大,相关投资资产质量变动情况值得关注”,联合资信如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浙商银行关注贷款和重组贷款均有所增加。重组贷款和垫款总额为99.4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29.72亿元。其中,逾期三个月以上的重组贷款为14.1亿元。
03
坏账吞噬营收
“业务规模稳健增长,经营质效稳步提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资本充足率有所抬升”在2024年三季报中,浙商银行如此评价自身的业绩。
如果只看短期,该行的业绩不差,但从整体来看,其近年的业绩增速已开始放缓,且其光鲜亮丽的背后隐暗藏隐忧。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42家上市银行中,信用资产减值占营收比例均值为26.2%。而浙商银行的净利率仅为23.37%,在A股42家银行中居倒数第一,在港股银行中,也处于倒数位置。
此外,上半年,浙商银行信用资产减值金额达到149.27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42.3%。这意味着,该行超过40%的营收被坏账吞噬。
巨额的坏账反映出浙商银行在风控层面的不足。据新刊财经报道,近些年,浙商银行在新光控股、银亿股份、康美药业、神雾集团、北大方正等大型企业债务违约事件中屡屡受损,目前正通过采取种种措施挽回损失,但这些款项能否收回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展业过程中的合规问题同样反映出浙商银行的内控问题。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浙商银行及其分支行已收到14张罚单,合计被罚847.5万元。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项目贷款发放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发放不审慎、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
核心管理层的变动更是让外界对这家看起来不错的银行充满担忧。
2019年,原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党委书记、行长顾清良因受贿,被判处十四年有期徒刑;2020年,浙商银行资本市场部副总经理邹建旭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2021年和2022年,原副行长张长弓和原董事长沈仁康先后落马。
今年8月18日下午,浙商银行又突然发布公告称,该行行长张荣森因个人原因辞去执行董事、行长职务。而这距离8月9日,浙商银行董事会完成换届,张荣森成功连任行长还不到10天。
值得一提的是,从公开资料来看,无论是张长弓还是张同森,其在职期间,都为浙商银行的业绩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其中,张长弓带领浙商银行实现了资产的跨越和业绩的飞升,张荣森则在该行处于低谷时接力,托起了近三年的发展,其在职期间,浙商银行三年累计实现营收1886亿元,较上届多出483亿元;实现净利润425亿元,连续三年稳步增长;并在业内首次提出了“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的概念。但遗憾的是这两者都未陪浙商银行走得太远。
如今张荣森辞职,新行长将带给浙商银行哪些改变,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