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岗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名称的由来和演变,以及下辖县区的古称,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鹤岗市及其下辖县区的古称,并追溯其历史渊源。
一、鹤岗市的古称与历史
1. 鹤立冈与鹤立河
鹤岗之称是由“鹤立冈”脱胎而来,而鹤立冈则得名于鹤立河。鹤立河名源悠久,《辽史》中称其为郝里河,鹤立是郝里的谐音。郝里是满语湿地之意,因此鹤立河即湿地之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垦荒清丈开始放鹤字段毛荒,这是鹤岗地区“鹤”字的最早出现。鹤立是当时“鹤字段”的中心村镇,也称鹤立冈,或称鹤冈。
2. 鹤冈县与兴山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朝廷曾批准设置鹤冈县,但后未果,不过鹤冈地名自此出现。1926年,矿山至莲江口铁路开通,人口聚集,商贾往来,形成集镇,称“矿山镇”。1929年,设置兴山镇,由驻矿事务所管理兴山镇街政事务。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12月20日,合江省政府批准,将兴山镇改设兴山市,隶属鹤立县领导。
3. 鹤岗市的设立
1946年,兴山市改由合江省管辖;同年11月,合江省委决定,复又改隶鹤立县领导。1947年,改隶合江省第四专区管辖。翌年8月,改由合江省直辖。1949年,合江省与松江省合并,兴山市隶属松江省管辖。同年11月24日,东北人民政府批准,将兴山市改为鹤岗市。1954年,松、黑两省合并,鹤岗市改隶黑龙江省管辖。
二、鹤岗市下辖县区的古称与历史
1. 萝北县
萝北县以山得名。境内有托萝山(今名山),设治时因治所在托萝山北,故名“萝北”。1914年7月,设置萝北县。萝北县地处边境,又濒松花江,其名称中的“绥靖”(安抚)和“滨江”之意,也体现了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绥滨县
绥滨县同样因其地理位置而得名。1929年1月,绥东设绥东县。同月,改名绥滨县。绥滨县地处边境,又濒松花江,取“绥靖”(安抚)和“滨江”之意。县城东部绥东江岸有旧绥滨埠,进一步印证了其名称的由来。
3. 东山区
东山区因地处矿山东部而得名。1946年,设置东山区。作为鹤岗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山区在煤炭开采和城市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兴安区
兴安区来自“兴安台”地名。1952年8月,动工兴建兴安台竖井,并于小鹤立河西岸建设工人新村。1960年12月正式设立兴安区。1966年改称红旗区,后恢复兴安区名称。兴安区的设立,与鹤岗市的煤炭开采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
5. 向阳区
向阳区原名“老街基”。1929年3月,鹤岗煤矿公司开放地号,形成街市,称兴山镇,后俗称“老街基”。东北沦陷后,初设矿山保,1938年改设兴山街;1946年设置西山区,1954年设立西山街道办事处,1958年改称西山经济区,1960年正式设立西山区,1966年更名为向阳区。向阳区的名称变迁,反映了鹤岗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
6. 工农区
工农区原名“新街基”,后因居民中工人、农民较多,改称“工农区”。这一名称的变化,体现了鹤岗市作为工业城市的特点,以及工人和农民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 南山区
南山区原称“南岗”,因设南岗采炭所得名。后因南岗采炭所改称南山矿,故名“南山”。南山区的设立,与鹤岗市的煤炭开采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是鹤岗市重要的煤炭产区之一。
8. 兴山区
兴山区原名“笔架”,以附近“笔架山”得名。1918年兴华煤矿公司开矿挖煤,始称兴华矿山,简称“兴山”。1946年设置兴山区,1954年设立兴山街道。1958年改称兴山经济区。1960年12月,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正式设立兴山区。1966改称红卫区,后恢复兴山区名称。兴山区的设立和发展,同样与鹤岗市的煤炭开采和城市发展紧密相关。
三、总结
鹤岗市及其下辖县区的古称和历史信息,不仅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也见证了鹤岗市从远古的湿地之河到现代煤炭城市的辉煌历程。这些古称和历史信息,是鹤岗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这座城市独特魅力的体现。通过探寻这些古称的历史渊源,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鹤岗市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未来,随着鹤岗市的不断发展和繁荣,这些古称和历史信息将继续焕发出新的光彩,为这座城市增添更加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