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是心理过度防御的结果,从3方面解除防御,回归自然

雨抑莲 2024-04-13 08:15:29

强迫症是过度防御的结果,本质上是某种恐惧障碍。

强迫症追求绝对的标准,于是企图通过各种行为来规避各种风险,回避各种矛盾,只有这样做才会让自己感到安全。

在强迫状态下的时候,我们明知道自己强迫行为是荒诞的,但我们依然无法遏制自己的行为,一次次地克制导致一次次地强化。

但大部分的人总是在解决强迫症的行为,但无论我们如何通过认知纠正自己的行为,都无法摆脱下一次的反复,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潜意识层面的需求和刻板的思维,否则强迫行为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刻板上演,它已经被驯化成我们的生活习惯了。

所以强迫的各种行为,本质上是我们为了解决内在潜意识层面不安全感而所做的努力,不安全感也许源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源自我们成长过程当中的创伤性事件,但思维无法满足我们潜意识的需求,只会导致我们行为上的失控。

思维为了确保让所有的事情都能够在头脑的控制内发展,包括人际关系、婚姻生活或者生活琐事,一旦超出头脑的预期就会开启自我防御。而强迫是过度防御的产物。

由此可见,心理疗愈的对象并不是在于行为的本身,而在于潜意识层面的不安全感。并不是通过某一个行为去杜绝某一个事情的发生概率,就认为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自己的人生变得大不一样,由此就会走进头脑牛角尖的执念当中无法自拔。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能够获得安全感,反而会迷失自我,因为通过控制无法达成头脑的理想状态,我们就会下意识地自我攻击,自我评判,自我怀疑。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我们只能顺其行为的自然,如果我们想要洗手那就洗手,我们想要检查那就检查,不需要克制行为本身,即便由此而导致的自我评判,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接受,不用思维去抵触排斥抗拒,只有我们开始接受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在这件事情上消耗太多的意识。

所以,我们要学会放下头脑是非对错的评判,强迫症追求绝对的正确,不允许自己犯错,这就导致在思维的加持下,行为变得刻板而单一。

当你放下了头脑评判的标准,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得到与失去之分,成功与失败之分。放下头脑“想好怕坏”的心理。那么头脑就会开始慢慢变得柔软而可塑。

学会阻断情绪和思维的结合,当情绪与思维的结合,大脑就会展开宏大的叙事,不断通过泛化思维来虚拟自己的危险,为了对抗这种焦虑,于是不断通过重复的行为,来抵御心理的焦虑。

比如,在疑病症中,患者通过不断检查来确保自己健康,不断通过洗手来缓解对疾病的担忧。

在中国传统书画中,讲究留白,这样是画面看上去更加的旷达而不臃肿,那么在我们思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给大脑“留白”。我们可以通过内观和正念呼吸,达到阻断思维的链条,切断思维的泛化。

学会卸下对生死的执着,卸下对生死的执着,从“有我”到“无我”的转变。

强迫症被称作广泛性焦虑症,其核心就体现在一个“怕”,怕失败,怕犯错,怕生病,经由惧怕的心理引发的行为的自我防御。

《心经》有言: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只有当我们觉知到万事万物不过是因缘聚合,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那么无论是财富、名利,还是生死,都是缘影,转瞬即逝。当你放下了执着,不再企图控制一切,允许一切的发生,就是大解脱。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人生所遇见的人事物,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包括挫折与苦难,没有绝对的好坏对错,都只是一种意识的体验与丰富。凡事发生,皆利于我,精神归位,从个体中看到整体,从对立中看到统一,这就是觉醒。

禅诗有云: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明珠,这颗明珠就是人本具的真性。但是,长期以来它被物欲尘劳所蒙蔽、禁锢住了。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今天,去除了物欲尘劳层层的覆藏,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本性明珠的智慧之光熠熠显现,放光动地,发挥出无穷的妙用,它照破了千山万水,乃至整个世界。照见天地、照见众生、照见自己。

0 阅读:7

雨抑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