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亮精讲《传习录》(22)

心学之知行合一 2023-09-20 11:24:22

原文:虚灵不眛,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 精 讲 \

前半句话是朱熹说的,“虚灵不眛”是佛教说心的术语,王阳明来了一个用你的拳头打你的眼,心是虚灵不眛的,心是众理俱而万事出的,那就是说“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借用了朱熹的注解,来完成了自己的论证。

古代有个评点家说王阳明点铁成金,就是指把朱熹的解释变成了自己的支撑。“不眛”是不糊涂,“虚”了才灵,“灵”了就不再蒙昧了,就不再混沌了。

精神、心只有虚了才灵,这是古今中外不变的道理。卡夫卡说你不能拿精神去支撑某物,要是拿精神去支撑某物,精神就不再是精神了。

心体本身就是虚的,虚了以后才与天地相似,天地似了, 你自然就灵了。为什么强调无我,无我才虚灵。

儒家的逻辑是尚情无我,只有“无我”了才能够说对话做对事,碰见情况了才灵;要是“有我”就会产生各种错误的判断,就会产生各种蒙昧。

泰戈尔也许不知道王阳明是谁,但他相当漂亮地证明了心外无理:宇宙的真理就是人的真理。这个世界就是人的世界。关于世界的科学观念就是科学家的观念,科学家也是人。人与人的相互联系使人类社会具有生命机体一样的统一性。

因此,独立于我们之外的世界是不存在的,而真理是要由人来认识的。我们称为真理的东西,存在于实在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和谐中,其中每一方面都从属于万能的人(爱因斯坦与泰戈尔的世纪对谈)。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