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再破106,美元能否再度君临天下?

远易看财经 2024-07-03 19:54:38

在教科书中,货币政策通常被视为调

节经济的温和手段。然而,近几年,美联储采取的“高通胀+高利率”的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种“对内洗债,对外挤压”的手段。

通过高通胀来降低实际债务负担,而高利率则可以吸引国际资本流入,增强美元的国际地位。

同时,这一策略对外也具有挤压对手的效果,通过提高全球借贷成本,对其他国家的经济造成压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23年全球债务水平预计将达到全球GDP的约330%,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无疑加剧了全球债务的负担,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外部融资的国家。

如,阿根廷在2023年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全球利率的上升导致其债务成本增加,现在通胀已经控制不住了。

此外,土耳其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也感受到了美联储政策的外溢效应,货币贬值和资本外流成为这些国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尽管当前的货币政策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但美联储似乎并不打算轻易改变其政策方向。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对美国国内经济的长期考量,以及对国际竞争态势的评估。

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的失业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这表明美国经济具有较强的韧性。

同时,美国的通胀率虽然高,但美联储可能认为这是暂时的现象,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调整可以控制。

历史上,美联储在面对金融危机时通常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稳定市场。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虽然短期内稳定了市场,但也带来了长期的副作用,如资产泡沫和债务水平的上升。因此,美联储在当前的环境下可能更加谨慎,不会轻易采取激进的政策转变。

这就是为什么,高达5.5%的政策利率会被持续拖到今年年底,原因很简单,

1、美联储的降息行为可能标志着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周期的结束。全球资金流动将受到刺激,从美股市场流出,寻找全球范围内的估值洼地。

市场模式可能从“比烂”转变为“比靓”,在此过程中,高估的美元资产可能不再是投资者的首选。

2、美联储的降息决策对市场预期具有显著影响。市场参与者在预期降息前,倾向于增加对股市的投资,以期在宽松政策实施后获得资产升值。

然而,一旦降息政策落地,部分投资者可能会选择在短期内出售资产,实现利润最大化,这一行为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顶部收割”。

3、降息政策的实施往往伴随着市场对宏观经济状况的悲观预期。若美联储在当前经济环境下选择降息,可能被市场解读为一种救市行为,反映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此举可能导致股市估值的重新洗牌,同时促使资金流向美债等避险资产。历史数据表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与降息周期有关。

此外,美元兑日元汇率破160,已经反映了市场对美元强势的担忧。若高利率政策比预期持续更长时间,且美联储成为G7国家中最后实施降息的央行。

届时日本央行如果未能采取有效措施以影响美元走势,美元指数的反弹可能会超出预期,导致全球资产价格普遍下跌。也就是说,这次可能比我们前几次遇到的危机都要可怕的多。

那既然降息有巨大危险系数,美联储又为什么非要降呢?不能不降息吗?

1、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新任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国债的发行量激增,导致收益率上升,国债价格下跌。

在海外买家的购买力不足以支撑这一趋势的情况下,不降息可能会导致国债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从而引发类似硅谷银行危机的金融风险。

2、高利率环境下,债务成本的增加已经开始对美联储和商业银行的运营体系造成压力。国债价格的下跌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覆盖其负债成本,这可能导致大量存款撤离,引发银行系统挤兑的风险。

3、降息被视为刺激国民消费和投资的有效手段,以促进经济活动的回暖,抵御经济下行的压力。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需要一个前提:美国经济已经出现着陆风险。如果不采取降息措施,美国经济可能会进一步陷入危机。

面对这些问题,美联储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个。

第一,降息。通过降低贴现率,增加国债的现值,从而减轻政府和银行系统的利息负担,同时为政府发行新债提供便利。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到期的美国国债金额已达到8万亿美元,而续债资金量可能需要额外的2万亿美元。这庞大的数字,无疑增加了降息政策的紧迫性。

第二,提高美债的远期回报率。通过增加未来的现金流,覆盖利息成本,即使不降息,只要经济能够持续增长,也能够维持当前的债务规模。

然而,这种方法的一个潜在风险是通胀的上升,这可能会迫使美债价格下跌。但只要原油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一风险相对可控,这里就不提美国的另一个战争手段了。

所以,无论是早降还是晚降,美联储的选择都是有限的。在当前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加息似乎并不是一个可行的选项,除非美联储希望加速银行和美债市场的崩溃。

现在,机构给出了降息的预测时间,9月降息概率60%,11月概率接近85%,也就是在此之前,“网”已经撒下去了,要完成最后一波收割。

1、通过美债持有人的转变,从官方主体向私人主体切换

有观点认为,随着中国和日本等海外主权持有人持续抛售美债,美债市场将面临压力。然而,数据显示,尽管海外官方持有量减少,美债价格并未持续下跌,反而呈现横盘筑底的趋势。

这背后,是海外和美国本土的私人部门和机构在积极承接。据研究机构统计,私人部门的买盘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美债价格。

这一现象背后的逻辑是,面对全球最大经济体发行的主权债券,以全球贸易主导货币美元计价和偿还,且提供5%左右的收益率,对投资者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

而官方的抛售,则更多是出于政治诉求。只要美联储能够维持现有利率不变,保持市场对美国经济的信心,美债市场的稳定便不难实现。

2、美债对欧债市场的收割

法国政坛的动荡为美国带来了意外的机遇。欧元的暴跌直接触发了美元指数的反弹,法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加上欧洲市场的混乱,为资金流向美债市场提供了更多理由。

在此背景下,标普调低法国主权评级,MSCI拒绝欧盟债券的指数纳入,以及欧央行的政策利率下调,均为资金流出欧洲债市、流入美债市场铺平了道路。美元在欧洲的流通便利性,使得在欧元资产出现问题时,美元成为首选的避险资产。

3、日本的美债抛售

日本农林银行的大规模美债抛售,虽然在私人部门和海外机构的买盘规模中占比不大,但这反映出全球市场中,许多银行因误判美联储降息周期而面临困境。

这种集中斩仓预期需要大量买盘承接,以避免引发美债市场的价格波动。美联储在降低美债收益率方面将变得更加谨慎。

此外,日元兑美元的贬值趋势,以及日央行对日元贬值的高容忍度,预示着美元兑日元的值可能会测试下一个170点历史高位,那么作为美元第二大对手盘的贬值,将会促进美元指数的持续反弹,即使在降息时也能保持“强美元”的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美联储在9月份降息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其“高通胀+高利率”政策,不仅是对美债市场的保护,也是对全球经济格局的一种重塑。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也不能只是坐等美联储降息,来缓解自己的经济压力。大家需要采取“以我为主”的战略思维,通过改革和创新,提高经济的效率和竞争力,减少对外部冲击的依赖,利用好宏观调控,灵活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健康发展。

接下来,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之间必然展开竞争或合作,就像是棋盘上的一场场精彩对局,每一次交锋都可能改变整个棋局的形势。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政治经济战略。其他国家只有深刻理解这一变化,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在这场全球经济的大变局中保持主动和稳定。

这不仅仅是一场经济的战斗,更是一场智慧和勇气的考验。

0 阅读:0

远易看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