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隐形冠军Top10!中国电车的核心竞争力!(上)

汽车洋葱圈 2024-11-18 16:07:32

在中国汽车圈,有一股神秘力量,

它天天被人挂在嘴边,却又没人能真正把它说清。

它帮小米出道即巅峰;它帮友商一年迭三代;它还是所有车企打价格战最大的底气,它就是供应链!

行业大佬说,中国电车没有核心技术,只是供应链领先。

英国《金融时报》说:电动汽车供应链,中国掌握着所有的牌。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中国汽车供应链的真实面貌。

我们找到了10家行业里的隐形冠军。透过他们,我们一起来近距离观察,中国新能源供应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出身寒微到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制霸的成长过程。

因为所属行业行业不同,排名不分先后。

三花集团

2024年全球汽车供应商百强榜上,三花集团首次上榜,虽然只排在了第100名。但这却是一个乡镇企业,变身行业隐形冠军的励志故事。

在三花身上隐形冠军这四个字的具体含义是:

汽车热管理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特斯拉、比亚迪一级供应商

2020年,Model Y美国上市的时候,用的就是三花的热泵空调。

三花集团前身是浙江新昌县西郊制冷配件厂,在成为汽车供应商之前,三花就已经是制冷行业里的头部了。

来自三花集团官网

故事的转折呢,发生在2008年。

这一年特斯拉接近破产。

这一年比亚迪第一辆混动车F3 DM刚刚上市,但比亚迪主销的还是F3。

也是这一年,三花的创始人张道才拜访了,汽车供应链里的另外一位大佬,万向集团的鲁冠球。万向在汽车供应链里的地位,就不多展开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查阅。

左:张道才 右:鲁冠球

两位大佬一番交流后认定:现在传统汽车没必要搞了,要搞就搞新能源汽车!

注意啊,这可是2008年,在当时,真正相信新能源的并不多,愿意为之投入血本的,全世界可能一共也没几个人:马斯克算一个、王传福算一个,三花的张道才也算一个。

张道才大手一挥,拿出了10个亿,组建了三花汽车研究院,把新能源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作为研发重点,而重中之重就是热泵空调。

不过远见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一直到2017年,三花还只是给传统油车提供一点空调配件,单车货值不到100块钱。

故事的另一次转折是2020年,这一年Model Y上市了,Model 3也国产了。

因为提前布局,掌握了电车热管理的核心技术,三花成了特斯拉的供应商。又因为成了特斯拉的供应商,比亚迪、蔚小理等也纷纷找上门来。

之前给油车做配套,单车货值百十块钱,而现在一整套热管理系统,少则几千,多则上万。

2023年,公司汽车业务的营收达到了99个亿,全公司净利润29个亿。三花,这个幕后企业,比很多台前的车企,活的滋润多了。

德赛西威

对德赛西威来说,隐形冠军的含义是:

2024上半年,座舱域控装机量35万套,市占率全国第一。

座舱域控是个啥东西呢?简单说就是智能座舱的软硬件架构。车企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开发具体的应用。

可以说,现在中国品牌的座舱普遍比合资车更智能,这里边有德赛西威一份功劳。因为现在,几乎大半个车圈都是他的客户。

德赛西威虽然不像三花集团草根逆袭那样励志,但他也有一段传奇故事。

从名字可以看出来,“德赛西威”有点像外企,其实他之前还真是一家有着浓厚德国血统的合资公司。

而传奇之处,就在于它不但收购了外资的股份,变成了一个纯中国品牌,反过来在专业上还吊打了外资品牌。

德赛西威的前身最初是和飞利浦合资的,主要业务是汽车音响。后来飞利浦这块业务被西门子收购了,再后来西门子的这块业务又被德国著名零部件巨头,大陆集团收购了。

2007年的时候,大陆集团持有德赛西威前身70%的股份,想收购剩下的30%,实现全资控股。

但是德赛西威不但没有同意收购案,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反收购外方那70%的股份。

谈判异常艰难,最终,经过2年多,几十轮的谈判,德赛西威终于从外方手里拿回了70%的股分。企业性质从合资变成了中资。

但德赛西威没时间高兴,因为没有了西门子、大陆的技术支持,没有了德资企业的身份,还面临博世、伟世通的激烈竞争,德赛西威的日子并不好过。

不过德赛西威也因此实现了转型:在PPT造车风起云涌的时候,在市面上还没有“智能座舱”这个叫法的时候,理想就找到了德赛西威,希望共同开发一款流畅程度不亚于ipad的车机。

理想之所以找到德赛西威,是因为当时的头部供应商根本看不上新势力们。于是理想和德赛西威,开始了共同创业。

最终,德赛西威为理想ONE,提供了一套四块屏幕的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和底层架构也都由德赛西威提供,理想自己在底层上做应用开发。

理想和德赛西威,一起推动了中国智能座舱最早的发展。也培养了一个智能座舱领域的隐形冠军。

速腾聚创

在车载激光雷达领域,曾经是中、美、欧三足鼎立,但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已经变成了中国一家独大。

最新的统计是,中国厂商已经占据了全球超过80%的份额,当之无愧的遥遥领先。

与之相对的呢,是欧美企业纷纷破产:激光雷达行业的鼻祖,德国Ibeo已经破产;美国激光雷达元老Quanergy也破产了。

曾经的激光雷达全球第一股,美企Luminar,市值从120亿美元,缩水到了4亿多,也在破产边缘了。

中国激光雷达厂商,用卷天卷地的性价比,卷的全世界都快没朋友了。

而在一众国产厂商中,遥遥领先的就是速腾聚创。上半年市场份额高达40%,已经获得了22家整车厂的80多款车型的订单。

比起份额,更夸张的是增速,上半年速腾聚创的增速高达415%。

很多人质疑,说现在纯视觉方案越来越多,激光雷达还有市场吗?

用纯视觉方案的是越来越多,但也要看到啊,以前三五十万的车上,才用得上激光雷达,现在20万的车,都开始用了。未来还要卷到15万的车上。

这么看的话,激光雷达的市场还是在快速扩大。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激光雷达的价格,一天比一天便宜。2024第一季度,速腾聚创激光雷达的平均单价只有2600元,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厂商把激光雷达的价格,从几万元,卷到了2000多。再一次用性价比征服了全球同行。

孔辉科技

这两年,车圈出现了一个让人振奋又温暖的现象,那就是中国品牌和咱们中小供应商的互相成全。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孔辉和岚图、理想的一段“三角恋”。

先来介绍一下孔辉吧,它是2018年才成立的,到今年上半年,就已经独占了国内空悬超过三分之一份额,成了妥妥的隐形冠军。

孔辉科技虽然成立的晚,但来头可不小,它可是院士创业。郭孔辉是汽车工程领域的著名院士,现在孔辉科技CEO就是院士的儿子。

孔辉在空悬的核心技术上,有院士几十年的积累,但一直苦于根本没人用。以前,空悬都是用在大几十万的豪华车上,BBA、保时捷这些客户,根本不会给中国小厂机会。

而随着国产新能源的崛起呢,咱们把30万的车就配上空悬了。可问题也来了,大陆、威巴克这些空悬领域的全球巨头,根本看不上我们的新能源品牌。

比如岚图FREE,本来是先找的大陆和威巴克,但当时他们根本不信岚图这种品牌每个月能有稳定的订单,并且价格上非常傲慢。

岚图没有办法,这才找到了孔辉。当时的孔辉,因为没有量产装车的经验,也是状况频发。但好在双方日夜赶工,最终成功上车。

不只岚图,当时理想也面临着大陆、威巴克的刁难。比如大陆只卖整套产品,这就意味着得根据空悬的参数调整其它硬件,很难适配。

威巴克到是愿意供货,但是每月限量5000套。

而完成了岚图那一单之后,理想也愿意给孔辉机会了。随着L9的月销过万,孔辉也实现了腾飞。

新势力和一众国产供应链小厂,作为难兄难弟、互相扶持,最终也互相成就。

汇川电机

当年,油车时代,三菱给所有生产不了发动机的国产品牌,提供了动力。如今,汇川也给所有生产不了电机的车企,提供了选择。

在电机和电控上,汇川是除了主机厂之外,最大的第三方供应商。小米的V6S就是和汇川联合研发的。另外,汇川还和理想成立了合资公司,常州汇想。

总之,汇川是一直是站在车企身后的默默无闻隐形冠军。

汇川的成功,还要从华为说起。华为曾经有个业务板块,叫华为电气,搞了20年。后来为了专注主业,把这块业务卖给了美国电气巨头艾默生。

当时华为电气的负责人叫朱兴明,在并入艾默生之后不久,就离职创业了,成立的新公司就叫汇川技术。公司14个高管里,有12个在华为工作过。

汇川在成为新能源电机巨头之前,就已经是变频器和伺服系统里的标杆企业了。而在电动车上,也早有布局。早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研发电机控制器,早在2009年的时候,汇川就开始给海马、江淮的电车做电控系统了。

在电气领域本身有强大的技术实力,再加上前瞻的布局,又赶上电动车的腾飞,汇川也就成了快速崛起的隐形冠军。

限于篇幅,今天只能聊这么多了,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们下期接着盘点。

最后还想再说几句,总有人认为,中国新能源车没什么核心技术,谁只要有钱,都能来造车。

现在确实谁有钱都能造车,但那是建立在我们强大的供应链基础上的,而强大的供应链,不是一朝建成的。一个个行业隐形冠军,都是每一个都是在中国不断成长的工业体系中孕育出的结晶。完善、高效、还低成本的供应链,就是中国电动车的体系优势,而这就是核心竞争力。

1 阅读:55

汽车洋葱圈

简介:揭穿各种汽车黑幕,赠送买车防忽悠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