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拜登开始搞小动作了!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将再度入主白宫,与拜登政府完成大权交接,然而临交接前,拜登似乎并不安分,开始明里暗里的给特朗普挖坑。
无论是加速对乌克兰的军援、开放军火商赴前线修理武器,还是敦促最高法院自由派大法官索托马约尔提前退休,拜登在外交、军事和司法等关键领域的小动作,俨然有一种“挖坑”的架势。
本文共1890字,6张图,预计阅读5分钟,
文章系原创,欢迎各位兄台点赞转发,
有任何意见和建议,也欢迎下方留言。
第一坑:俄乌问题“计中计”如何处理俄乌问题是一件大事,特朗普是夸下海口,可以24小时内就解决俄乌问题。
拜登的立场一向很明确,通过军援支持乌克兰抗衡俄罗斯,避免美国直接卷入冲突。
特朗普胜选后,拜登却突然180度大转弯,不仅加快向乌克兰输送百亿美元的军备,还表态允许美国军火商赴前线提供支持。
CNN评论拜登此举已触及到以往政策的底线。
一直以来,美国采取代理人战争策略:提供武器支持,但始终保持美国人不出现在前线。
拜登这一举措很可能会被俄罗斯视为“实质介入”,而特朗普上台后若选择缓和对俄态度,恐怕将被国内舆论诟病为“软弱”,使其陷入外交上的两难境地。
拜登这个举动,就像是个计中计,一方面是将乌克兰问题再复杂化,另一方面,也更关键的是,特朗普上台后,可能会面对不得不被动“接盘”的窘境。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拜登团队正在加班加点加速将军火交付给乌克兰,包括爱国者导弹等重型装备,试图在特朗普正式上任前完成交付。
显然,这就是打交接期这个“时间差”,目的就是锁死美乌关系,在特朗普明年1月上台之前,生米煮成熟饭。
特朗普上台后,如果选择继续支持乌克兰,他的核心支持者或会对其承诺“24小时结束俄乌冲突”的言论产生质疑;
若选择中止援助,则可能引发盟友和乌克兰的不满。
拜登布下的第一坑,就是瞄准了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
第二坑:司法布局“攻心计”拜登埋坑,必然是要面面俱到。
除了外交,在内政上,拜登瞄准了司法领域。
近期,民主党施压最高法院自由派大法官索托马约尔尽快退休,以便在参议院仍由民主党掌控的时机内,确保自由派的席位不被右翼势力侵占。
最高法院的政治倾向极大地影响着美国司法走向,而特朗普在其第一个任期内便通过提名三名保守派大法官,使最高法院偏右的格局根深蒂固。
拜登若能在卸任前提名新的自由派法官,这将是一项难以推翻的“司法遗产”,也让特朗普在未来难以改变最高法院的保守派势力格局。
更有趣的是,有信息透露,哈里斯或将出任大法官。
若成真,哈里斯作为自由派的象征性人物,作为与特朗普竞选总统的对手,将成为与特朗普保守主义政策的“天敌”。
无论结果如何,拜登在最高法院布局的“司法坑”,就像是“攻心计”,将对特朗普政策推进的一项长期制约。
这还是明面上的坑,暗里的坑恐怕只有拜登自己知道。
在美国政治历史中,交接期间 的“挖坑”现象其实并不鲜见,甚至成为一种传统。
早在2016年特朗普1.0时期,奥巴马在下台前便匆匆对俄罗斯展开制裁,并驱逐俄方外交官。
这一动作让特朗普在上任后不得不面对美俄关系的冰封局面,进而影响到其与俄罗斯和解的努力。
拜登此番对俄乌战事的加码,同样是以“挖坑”方式来控制特朗普的外交方向,将其钉在一种既定的轨道上。
更讽刺的是,这种对立与互掣现象似乎已成为两党交替的“政治传统”。
在特朗普宣布胜选后,拜登政府的各种“坑”不仅延续了奥巴马时期的策略,更为下一任政府布下重重障碍,体现出美国政治中日益加深的两党对立格局。
正如历史上诸多先例,交接期间的“挖坑”操作无疑加剧了党派间的极化,为下一任政府的施政增添了不确定性。
那么,拜登挖的坑,会如何影响特朗普2.0呢?
首先,在加大对乌军援的背景下,拜登的挖坑策略迫使特朗普面对美俄关系的紧张局面。拜登深知特朗普致力于缓和美俄关系,因此加码对乌援助无疑是掐住了特朗普的软肋。特朗普如果试图调整对俄政策,很可能会面临国内反对和舆论压力,而若选择跟随拜登的立场,他“24小时结束战争”的承诺恐将大打折扣。
另外,拜登的司法坑极具前瞻性,若成功让索托马约尔退休,特朗普将难以推进更多保守派政策。最高法院的自由派势力将成为他在内政上的一大掣肘,尤其在涉及社会议题的政策推行上,将会面对更严苛的审查。
拜登“挖坑”不仅让特朗普面临实质性的执政挑战,也加剧了两党极化的局面。
在特朗普任期内,双方的对立将不断加深,民主党与共和党在政策、内政、外交方面的博弈将进入更为激烈的阶段。
这种互相挖坑、互相限制的局面或将成为未来美国政治的常态,使政权交接周期逐渐变为一场“挖坑接力赛”。
特朗普虽以“美国优先”为纲重返政坛,但他在面对拜登布下的连环坑时,恐怕不得不调整既有政策,甚至改变其原有的竞选承诺。
不过,特朗普或许并没有把拜登的小动作放在心上。
你有连环坑,我有张良计!
毕竟,谁都不是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