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云南的食材好,滇南因为地处亚热带雨林,物产更加丰富多彩,这个周末在思茅玩儿,再度充实了我的食材宝库!

抛开城里一众被游客追捧的网红餐厅,来到城东倚象镇一家叫本地营的馆子,偌大的馆子连张菜单都没有,直接跑到后厨点菜。


刚破土的笋和菌子,新采摘的花和叶子,指指点点就是一桌菜,灶台前也没有大厨,掌勺的是本地大姐。



大姐热情得很,请我吃水果,李子青的酸、红的甜,一种叫黄泡的野生浆果,路边捡来,软嫩含汁。

透开塑料袋,还有自家捅下来的蜜,不但有蜂蜜,还有蛾蜜!蜂巢小巧、纤细清甜,蛾子巢高大、浓厚醇甜,巢里还住着活虫和蛹,嚼出了蛋白质的腥气,怎么感觉小翅膀还在口中扇动……


清澈河流里的生态鱼,本地人随意取名红尾巴,跟番茄、水腌菜炖汤,秀气的银身竟然满满抱籽,都撑破肚皮了!还有几条小鱼,筷子尖般细小,入口即化。

油炝是本地特有的烹饪技法,类似加多油的爆炒,油炝猪肚够厚,搭上花椒韭菜,越嚼越香。

更出彩一道油炝心管,不但脆口,而且配上香菜和撇菜根,又甜又香,菜籽油浑浊,一筷子捞出纷繁的所有,香透了!

甜龙竹笋是思茅著名的物产,我们在上海吃,三五片刺身还得配鱼子酱,这里呢,豪气地切一大盆,刀工都没有,单纯清炒,油也没有,根根洁白,清甜幼嫩。

每年四五月份绽放的苦藤花,藤蔓植物的花,细枝串起无数的花蕊,粒粒如珠,翠绿欲滴,清苦悠长。

石斛花也正当季,娇嫩又多汁,炖上土鸡蛋,深黄配嫩黄,又吃美了。

吃了那么多新奇的食物,当天最大的惊喜其实是最不起眼的木耳,朋友,你吃过野生的黑木耳吗?有的厚脆,有的薄滑,片片不同,只因为当天下了一阵雨,才从山里采来,遇上全靠运气!

就在附近的山谷,还能挖出宝藏,一家叫云男蒸馏所的酒厂,做独特的雨林金酒,小小作坊摆满蒸馏器和橡木桶,将云南的香料酝酿进美酒。

一套取名叶花果根,酒如其名:叶里有思茅松针和普洱生茶,喝得出青涩的茶感;花里用到了玫瑰和高山茶花,自带甜美花香。

果很特别,蒸馏进了版纳可可和普洱咖啡,更特别是麻芡,傣族花椒有橙皮香,一丝甜感来自山间草蜂的蜂蜜,可不也是自己桶来的。

我最喜欢的是根,真的融入了木姜子根,陌生一味生藤,据说类似当归,本地拿来炖鸡,散发繁茂雨林独有的草本和木质调。

一款试验品叫“迷”,蒸馏进了牛肝菌和黑松露,咸鲜圆润,独立成篇,我觉得汤力水都不用,加点苏打水就很好喝。

主理人竟然还做了款梅酒,西岭雪山小青梅与米酒蒸馏,又调配威士忌和白花蜜,在霞多丽和波本橡木桶熟成足足三年,蕴含了葡萄果味和香草风味,宜人的酸甜和复杂的见地都融合在了酒里。

只是云南的一个山谷,只是平凡的一个下午,就收获满满,本地还有多少神奇的故事?请等待我下一篇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