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6月24日,在安徽合肥的青龙场,新四军第四支队队长高敬亭不幸被处决,临终前他高呼“共产主义万岁!”。两日后,当毛主席收到电报,得知高敬亭已被枪决的消息时,愤怒之情溢于言表,他激动地喊道:“到底有没有王法,说了不能杀!”原来,由于通信延迟,中 央关于“枪下留人”的指示未能及时传达至前线,等项英、叶挺收到电报时,高敬亭的悲剧已经无可挽回。
高敬亭,河南新县人,早年投身革命,曾参与黄麻起义,并在鄂豫皖苏区担任重要职务。红四方面军在反“围剿”失败后,主力踏上长征之路,而高敬亭则肩负重任,留在苏区继续革命斗争。他将留下的少数人员重新整编为红28军,并亲自担任党、政、军领导,坚持在鄂豫皖地区进行游击战争,为红军主力长征提供了有力的支援。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合作,高敬亭率部接受改编,成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的主力。在他的领导下,这支原本由老弱病残组成的留守队伍,迅速发展成为一支拥有1500人、战斗力超群的主力部队。在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高敬亭指挥部队与日伪军进行了百余次战斗,共歼灭日军1700余人、日伪军4000余人,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然而,随着战功的累积,高敬亭也逐渐滋生了骄傲自满的情绪。他习惯于独立作战和决策,对上级的命令有时也表现出不坚决执行的态度。特别是在“肃 反”问题上,他更是表现出了极端的残忍和专断。长征前后,他借“肃 反”之名处 死了包括75师师长姚家芳在内的多人,引起了党 内 外的广泛不满。
不仅如此,当中 央 军 委下达东进的战斗指令时,高敬亭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他既不愿意离开自己经营已久的大别山地区,又有点居功自傲,认为一个支队长的职务无法体现他多年的功劳。于是,他采取了装病的手法,让别人带队东进,而他自己则继续留在原地。这一行为引起了新四军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最终导致了他的被捕和处决。
但毛主席对高敬亭被处决的遭遇一直耿耿于怀。他认为高敬亭虽然犯有错误,但并非不可救药之人,完全可以通过教育来挽救。上世纪50年代,当毛主席访问合肥一带时,他得知当地的老人都在传颂高敬亭的好,更是对高敬亭的遭遇感到惋惜。
1975年,高敬亭的女儿写信给毛主席,请求为自己的父亲平反。毛主席在病中仍亲笔批示,要求彻查高敬亭事件,还他清白。经过多年的努力,高敬亭终于在含冤被杀38年后得到了昭雪,他的历史功绩也得到了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