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粟裕职务资历研究与考辨②: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篇(下

智胜聊历史 2024-04-15 16:20:56

继前面我们研究与考辨了粟裕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上篇后,今天我们接着研究与考辨下篇,题目是:“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是管当前还是管长远?为何说这是历史形成的?

对于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将“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一些人认为这封电报是在特殊战略背景下明确的,是有具体的时间和指向的,只是管一时并不是管长远,认为华野今后的仗还是粟裕协助陈毅指挥,粟裕更多起的是辅助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帅克觉得,这依然是对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提出的“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有个如何客观认知和解读的问题。我们说一项法规和制度,一项特别的任命和通知,在没有新的明确和调整之前,肯定有个延续性和长期性的问题。

比如,淮海战役时,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曾于11月7日给予了粟裕临机处置的机断专行之权。11月16日明确成立总前委后,又将机断专行权授给总前委。那么,粟裕的机断专行之权便上归于总前委,至少在理论上是自行作废的。但我们看,关于“战役指挥交粟负责”问题,因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的基本职务始终未变,其“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决定自然也从未失效。这之间虽有过七月分兵后指挥权分割带来的问题,但从华野整个作战指挥的主线来讲,“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本质和核心并未变过。

第一,“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后主席又特别点将粟裕,无疑强化了粟裕指挥的权威性与长期性。

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在10月15日强调“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后,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之后便对内开始合并称为华东野战军。等到12月中旬打宿北战役的时候,陈毅、粟裕、谭震林便以华东野战军的首长发布作战命令了。两军对内刚刚合并,宿北战役指挥交谁来负责?是按之前主席明确的“战役指挥交粟负责”,还是在陈毅领导下,粟裕、谭震林、陈士榘等人来协助指挥?

当然,从政治和对外来讲,在陈领导下,粟裕等人来协助指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指挥打仗是门科学和艺术,必须得极其专业极富天分的人才能担纲。正是基于此,我们看到,在陈毅、陈士榘等人筹划部署宿北战役之时,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于12月9日给陈毅等人发了这样一道指示:“应等盐城作战结束后,粟(裕)率一师北返,并等敌情完全明了后,再考虑部署。届时请粟提出计划电告”。主席的这个指示表明,打宿北战役的作战部署,明确要求粟打完了盐城反击战后再考虑部署,而部署作战也是专门明确要粟裕来提出计划。

过了两天,当得知盐城反击战大胜后,主席马上便来电指示:“望粟即日北返,部署宿沐作战”。仗刚打完还未休整,便要求粟裕即日北返部署作战,足见主席希望“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心情和态度有多么的坚定与迫切!

以上主席的两封指示电报表明,“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既是一个权威的要求,也是一个强制的要求,还是一个长期的要求。这种强制与长期的要求,每到战局最关键的时刻体现得愈发明显。前面我们说的宿北战役即是一例。因为当时华野处于一个低谷,士气极为低落,必须通过一场大胜仗来解决低谷和士气的问题,以实现整个战局的扭转。

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七月分兵”后,随着刘邓大军千里跃进,整个南线作战重心开始向中原位移。此时由陈士榘、唐亮等指挥的华野外线出击的五个纵队,仗打得都不理想,且战损极大,战局可谓非常艰危。于是,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于8月5日特别要求外线的五个纵队必须“待粟裕到来方能举行机动作战”。像这样的特别指示要求,无疑都是强化“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实际举措,也是关键时刻点将粟裕负责战事并靠粟裕来解救危局的实际举措。

第二,经历“七月分兵”粟裕虽不再统一指挥华野,但每遇各种联合作战仍由粟裕来统一指挥。

研究“战役指挥交粟负责”,不少人拿“七月分兵”之后,华野由于被分成几个作战区域而各自独立负责战役指挥来说事。甚至认为这一时期,由于粟裕曾任华野西兵团司令、一兵团司令、豫皖苏军区司令等,指称其只是指挥了五六个纵队、最少时只是指挥了一兵团的三个纵队。这样表面的认知,看似不无道理,实则是对我军解放战争战略重点、战略阶段、战略任务,以及战略和战役指挥运行方式认识不够。

整个解放战争,我军以打运动战为主。战略防御阶段以华东(山东)为战略重点,战略进攻阶段则以中原为战略重点。华野的“七月分兵”正是我军战略重点由山东位移中原的一个产物。此时,华野已分为内线和外线兵团,相距遥远,分别在两个战略区内遂行独立的作战。在这样的战略任务与战略部署之下,粟裕当然不可能再指挥内线的山东兵团了。

实际上,像这种根据战略形势任务变化而不断适时调整指挥关系,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不胜枚举。我们以陈赓兵团为例,该兵团虽属刘邓大军建制,但自1947年8月过黄河挺进豫西后,曾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遂行独立的战略战役任务,直接受中央军委的指挥。1947年12月打平汉路战役时曾受粟裕指挥,打洛阳战役时则受陈(士榘)唐(亮)指挥。

我们再看华野分开时是如何实施指挥的。“七月分兵”后,起初是陈唐指挥进军鲁西南的三、八、十纵,叶飞指挥进军鲁南的一、四纵,五个纵队汇合后统一由陈唐指挥。此时陈粟则在内线指挥二、六、七、九以及特种兵纵队。军委决定陈粟西去统一指挥外线兵团后,又开始指挥外线出击的五个纵队,以及与陈粟一块同去的六纵和特纵。及至1948年2月,军委决定粟率一兵团三个纵队准备过江,此时粟裕主要便是率领三个纵队在濮阳休整准备过江。

我们不能因为此时粟裕此时仅只指挥三个纵队,便“否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因为,成立一兵团,是成立东南野战军并以陈毅、粟裕分任正副司令员大战略前提下,粟裕先率一兵团的三个纵队过江,后续还有三个纵队跟进过江。华野主力大军过江后,粟裕则自然回归大野战军副职。

这便如刘伯承虽是中野司令,但他在打淮海战役之前,直接指挥的兵力最少的时候只是在豫西的两个纵队,但你不能称他只是有指挥两个纵队权力的野战军司令。对于粟裕来讲同样如此。根据战略战役需要,分兵时可以指挥一个兵团,合兵后又开始负责华野大军的整个战事指挥。

关于粟裕任职华野西兵团司令、一兵团司令、豫皖苏军区司令职务问题,我们后边还要具体地研究与考辨,在此不再赘述。

第三,淮海战役及大进军时粟裕彻底回归指挥华野全军,全面接续履行“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中央军委采纳粟裕三个纵队暂不过江在江北打大仗后,粟裕指挥的部队数量又开始递次回归。先是由指挥一兵团的三个纵队变成指挥六个纵队。豫东战役开打后,宋时轮的十纵又回归给粟裕指挥。济南战役时,毛泽东主席和中央军委虽明确华野“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但同时又明确攻城由山东兵团的许世友、谭震林指挥,这使得济南战役名义上虽由粟裕统一指挥,但在实际操作上又差了点意思。再加上粟裕与许世友二人关于济南战役的排兵布阵存有不同的想法,这给后人们研究济南战役到底是谁指挥时,留下了一些悬而未决的东西。

不过,到了淮海战役时则大不一样了。粟裕以华野代司令员代政委的身份,全权指挥华野近四十万大军。由于大战前召开的曲阜会议,华野上下就加强统一指挥和部队纪律问题,专门进行了整训。其中有一项便是听从粟裕的统一指挥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孟良崮战役时存在的老资格纵队司令讲代价现象,济南战役时存在的用兵纷争现象,在淮海战役之时基本上不复存在了。此时军令完全归于华野代司令代政委粟裕一人。从孟良崮战役至淮海战役,华野经过一年多的指挥分散时期,如今粟裕终于又全面接续履行“战役指挥交粟负责”。

之后的大进军阶段,渡江战役时作战纲要虽明确粟裕指挥东集团,谭震林指挥中集团。但同时又明确,三野部队过江后谭震林的中集团复归粟裕统一指挥。后来的上海战役,同样都是粟裕负责统一的指挥。

从1946年10月中央军委明确“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到1949年10月建国的前后三年间,华野尽管经历了“七月分兵”后相对独立指挥的一个时期,但我们把整个解放战争华野的指挥链条串起来看,粟裕的华野副司令员的基本职务始终未变,“战役指挥交粟负责”的基本要求始终未变。这是基于华野三年的解放战争史实践所决定的,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下一篇我们将研究考辨粟裕职务资历的西线兵团司令员篇。欢迎关注指正。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军事文集》《粟裕军事文集》

1 阅读:32

智胜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