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南关区,就没有长春市。
作为长春市的发源地,南关区的名字是咋来的呢?
长春府衙
1800年,长春厅正式成立,衙署设在今日的新立城。1825年,长春厅从新立城镇搬迁到今日的大经路一带103中学附近,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新立城一带经常出现水患。今天的新立城水库,那个时候还是伊通河下游,周边地势低洼,经常出现河水溢出河床的情况,长春厅衙署经常被淹。
第二,在今天的南关区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自然屯,名字叫做宽城子。这里人员众多,经济十分发达,而作为管理部门很远,所以清政府决定将长春厅衙署北迁。
那么,这个宽城子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宽城子地图
早在长春厅设治前,今日的南关地带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大的自然团。
1797年,这里就出现了农贸市场,是长春历史上第一个集贸市场。同一年,落脚在此的闯关东人群就集资捐建了城隍庙,两年后,了诚法师来到这里,在今天南关大桥附近修建了长春历史上最早的大型建筑群——关帝庙。那时,这里每日香火不断,十分热闹。这里又紧邻往来通航的伊通河,渐渐成为长春的经济中心。
我们再看看上面的图片,因为东西长、南北窄,所以人们就管这里叫做“宽城子”,也有人管这里叫做“宽庄”。
城门
清朝末年,管控能力下降。
列强开始染指中国。
1896年 ,根据《中俄密约》规定,沙俄在中国东北取得修筑中东铁路的特权。1898年,沙俄从国内调来庞大的工程队,开始修筑从哈尔滨经长春至旅顺的铁路。修建这条铁路的时候,沙俄今天的长春二道沟修建一座火车站。在给这座火车站起名字的时候,俄国人煞费苦心,最后决定取名叫做宽城子车站。为啥叫这个名字呢?主要是因为这里距离主城区宽城子(今日南关)不远,用这个名字命名车站,能让很多人知晓。由于宽城子车站名称的广泛使用,以及设在二道沟的其它俄国机构,皆冠以宽城子之名,宽城子无形之中由老城区“迁”到二道沟去了。随着宽城子火车站的名气越来越大,逐渐地人们就用宽城子来代指今日宽城区区域。
伊通河
宽城子这个名被抢走后,今日的南关区咋办呢?
因为刚来长春的“闯关东”都聚集到南门一带,那里庙宇众多,经济繁华,入城就如入关卡一样,很多人就管那里就南关。当宽城子这个名字被沙俄“抢”走后,老百姓就开始用“南关”这个称谓,也衍生了南关大街、南门等众多称谓。
不过,真正确定“南关”这个名字,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人将长春改名为“新京特别市”,划为10个区。1948年10月19日,长春解放,市内各区重新命名,下设12个区 。第一区是长春区,第三区是南关区。1957年6月,长春区与南关区合并,称南关区。此后,南关区的名字沿用至今。
作者:每日汉字
出品:一点资讯吉林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