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抽动症好消息,没再犯了!只知道吃药就太傻了!

乖乖评养好的 2024-10-27 22:20:41

门诊上,许多抽动患儿的家长常抱怨孩子吃了西药以后,有没精神、发呆、变胖,不长个等情况,中药孩子又嫌苦,难以坚持。

部分家长向我倾诉,带孩子尝试了多种治疗方式,花费不菲,但病情似乎并未得到有效控制,依然反反复复,饱受抽动症的困扰。

在此,我想强调的是,如果孩子的抽动症症状长期未能得到缓解,或许是治疗方向需要调整。

在中医的视角里,抽动症属于“肝风证”,其病机主要是阴阳失调,肝火生痰,心、肝、脾、肺、肾的功能失调。

中医治疗需要从调整阴阳,熄风化痰入手。

门诊案例:

这个女孩12岁了,不自主眨眼、晃头、伸舌头,双手不自主地抖动,像是在做一些细微的动作,比如搓手指、握拳等,已经一年多了,症状从刚开始的眨眼,发展到多种抽动交替发生。

身体消瘦,看起来只有八九岁,情绪容易急躁,经常因为很小的事情发火,容易口渴,晚上入睡困难,大便比较干,两三天一次。

看诊时详细询问了孩子饮食习惯,发现她平时比较挑食,喜欢吃辛辣、油炸食物,不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家长氛围紧张,孩子总是害怕因做错事,写错题被爸爸责骂。

刻诊:舌体瘦小,舌质红,少苔,有裂纹,脉象细数。

根据以上症状,结合舌脉象,辨证患儿属于脾肾不调,阴虚燥热。

治以:滋阴补肾,健脾调中,清热润燥。

组方: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陈皮、半夏、党参、白术、甘草、麦冬、玄参、钩藤、白芍。

知母、黄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补肾滋阴;牡丹皮、茯苓、泽泻清热利湿;陈皮、半夏、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化痰和中;麦冬、玄参滋阴生津,清热润燥;钩藤、白芍平肝熄风,缓急止痉。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肾,健脾调中,清热润燥之效。

嘱家长生活调整方向:

①饮食调整:让她多吃一些滋阴润燥、健脾补肾的食物,如百合、银耳、山药、黑芝麻、核桃等。避免吃辛辣、油炸、刺激性食物,增加蔬菜,适量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②心理疏导:多鼓励认可,少批评,营造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③作息时间调整:晚上 9 点前上床睡觉,少熬夜,睡前不看电子产品,慢慢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

结果如何呢?

一个月后,患儿摇头晃脑和伸舌头的频率降低,继续调理,根据症状调整方子,坚持4个月,抽动症状基本消失,身体恢复正常,情绪稳定,口燥咽干的症状完全消失,睡眠比较踏实,大便也恢复正常。

继续巩固两周,并嘱咐家长继续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随访未见复发。

有什么道理呢?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失健运,则水谷精微不能化生为气血,反而化生为痰湿,阻滞经络,诱发抽动;

肾为先天之本,若肾阴不足,精血亏损,则虚火内生,灼伤津液,水不涵木则肝火旺盛,出现抽搐及行为异常,性情暴躁等。

此外,长期情志不畅,如家庭氛围紧张、学习压力大等,也会伤及脾胃,进一步加剧阴虚燥热的状态。

因此,在中医调理抽动症时,我们不仅要保证症状的缓解,更要从根本上调理脾肾功能,滋养阴液,清热润燥,同时调和情志,疏肝解郁。

当然,调理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患者耐心配合,坚持治疗,同时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 阅读:1

乖乖评养好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