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文化迅速交流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被外来文化冲击,这其中对于教育领域的好处就是,为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现代教育理念,也带来了心理学、教育学等近现代学科。
因此,我们能够重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给他们一个更加幸福的童年,帮助他们积极向上、快乐地成长。
而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母亲担任着教育孩子的重要角色,似乎父亲的身影不那么清晰。
而很多爸爸们对自己的孩子了解也不够充分,孩子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水果?喜欢画画还是唱歌?今年长高了几厘米?讨厌的食物是什么?这些答案仿佛总在嘴边徘徊,却不能清晰地说出来。
让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做一个合格的父亲,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了解孩子成长的心理需要是什么。
心理学上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大致分为四个成长阶段。
(1)0-3岁:需求安全感
在这个阶段,孩子刚出生不久,且行为能力非常弱,对于周围环境的安全感需求较高。
“周围环境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居住环境的舒适稳定、家庭关系和谐及母亲的情绪稳定。
作为父亲,在孩子这一阶段,应当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放轻声音、多笑,温和地与孩子玩耍。
同时也要多体谅母亲的辛苦,尽自己所能减轻母亲的劳累。
在心理学中,母亲生产后因照顾孩子而过度劳累、饱受孩子日夜啼哭的长时间噪音摧残、出月子后立即要继续做家务、得不到家人的关怀和谅解等等原因,极易患上产后抑郁症。
不仅对母亲是一种心理上的折磨,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2)3-6岁:需求认可
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对世界有了认知和探索的欲望,并且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能够逐渐建立起自己和其他的区别。
孩子对世界探索的过程中,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量非常多,对世界产生好奇的同时也会对自己产生好奇。
正面引导孩子认识他人、认识植物、动物、认识世界,是父母在孩子这一年龄段的首要任务。
父亲的形象也会在这一时期在孩子心中有了一个明确的指代意义——成熟、力量、强壮、榜样。这与母亲的“温柔、和善、细心”的形象形成了互补。
当父亲与母亲一同带领孩子去认识世界的时候,孩子的内心是稳定而平和的;当孩子面临一些专属于孩子的小烦恼时,内心是平和的,不会因为缺乏安全感和信心而造成严重的懦弱,也不会因为过于自信力量而对他人进行欺凌行为。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在这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中,是在探索并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为对常理认知不全面,很容易发生理解错误和思考逻辑混乱的现象,此时父母不能急躁地用打骂的方式去强行纠正,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和孩子和平沟通。
比如,一个3岁孩子拿走了邻居家的毛巾给自己的娃娃做披风用。
这时候普遍会认为孩子是在偷东西。其实不然,在孩子的逻辑里,或许只是还未建立起“别人家的范围有多大”或“什么东西不能拿”的概念罢了。
而父亲作为力量和勇气的象征,耐心沟通,帮孩子建立起正确的逻辑常识,会增加孩子的信心,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认同,同时也让孩子更加尊敬父亲。
(3)6-12岁:需求尊重
在孩子上小学的阶段内,家长常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家的孩子没礼貌?为什么我家的孩子爱撒谎?为什么孩子在学校欺负同学?
这其实是在要求父亲与母亲为孩子做出正面的表率。
如,当你向孩子许诺,给他买一块糖哄哄他,就一定要做到,否则你会失去孩子的信任,也会教会孩子撒谎;
当你要求孩子对想要对话的人打招呼时,自己也要对他人使用礼貌用语,否则在孩子眼中你的要求是没有根据、无理取闹的,同时孩子也学会了没有礼貌的随意性格;
当你要求孩子不要急性子,沉稳做事的时候,自己也要注意自己是否存在不恰当的行为,比如等不急绿灯就和其他路人一起横穿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
——孩子学会了藐视规则,也就不会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矩,也会开始质疑你与他(她)之间的约定。
认同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拥有独立的人格,承认自己是在辅助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正面引导孩子对于孩子的进步不吝啬鼓励和赞赏,不随意打击孩子的自信,不轻视孩子任何一个微小的成功——这是一位成功的父亲应当做到的。
(4)12-16岁:需求理解和沟通
这一时期是孩子叛逆心态的高发期。
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对于一切事物的求知欲都很强,勇于接受新鲜事物,知识面迅速拓宽会导致自信心的迅速膨胀。
同时孩子们也会对自己一直以来视为“权威”的父母产生质疑,此时父母通常不会像孩子一样对新鲜事物格外关心,在孩子的眼中就成了“落伍”的标志。
事实上,父母存在的价值,就是供孩子去超越的模板。
在孩子青春期的过程中,父亲需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树立起一个优秀的超越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以此让孩子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容易产生不耐烦和不屑的情绪,这并非完全是一件坏事,这说明孩子有可能看到了更加优秀的人物,从而对父母产生了不满足的心态。
也有很多孩子在探索世界的同时会被歪曲的价值观带偏,当家长不能够用合理的说服劝回孩子时,也不应当采用打骂的方式,可以听从老师的建议,或是咨询心理医生。
当一个叛逆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家庭不能理解自己时,会觉得失去了依靠,加深叛逆。
与孩子沟通、拉近距离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也要不断地审视自己、提升自己,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不要忘记学习、阅读,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更优秀的人。
和孩子一起阅读
选一本好书,积极向上、乐观、快乐的书,带着孩子一起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回答孩子好奇的提问,这是在向孩子介绍你的思维方式,向孩子传递你的价值观;
将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小技巧教给孩子
小事即可。这样的行为是在向孩子分享令你感到得意的事,会向孩子传递出你的喜悦情绪,可以迅速提升自己的亲和力,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孩子注意到你对他(她)很重视。
(3)与孩子一起发呆一会儿
在周末的闲暇时间,可以在温暖的午后和孩子稍稍发呆一会儿,什么也不想,依靠在一起,静静地坐着。
这会让孩子从紧张的情绪中缓解,并感受到原来“大人”也并不是一直那么严肃,而是非常可爱的,可以亲近的。这会让孩子对父亲迅速建立起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