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之际,他委派马斯克组建"政府效能局",该机构承担着重塑庞杂的美国政府部门、精简行政架构及对长期享受充裕资源的美国军事体系与国防产业界实施重大改革的重要使命。此变革的目标清晰,旨在通过增强效率与减少成本投入,以强化美国的国家竞争力。
为推动此变革,特朗普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委任——指派海格塞斯,一位出身于福特斯电视的节目主持人,担任国防部长之职。尽管海格塞斯曾有服役经历,其角色多为基层士兵,未曾涉及任何国防机构的决策与管理环节。此类提名无一不在政界与军界激起强烈反响。众多观察者对其能力与资历提出疑问,普遍认为其当选为最为出人意料的选择。然而,特朗普拥有独立的考虑因素。
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中,他倾向于倚重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人士担任至关重要的职务,如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国务卿及国防部长等职位。然而,由于其性格刚强、自视甚高,与这些所谓的“资深人士”之间产生了诸多冲突。鉴于在"俄罗斯干涉事件"、国会弹劾程序等一系列事件中,特朗普感知到多位亲近助手的"不忠",这促使他在第二个任期内愈发强调团队成员的忠诚性。由此观之,特朗普在挑选团队成员时,真正看重的不是年龄、性别、种族或经济状况,而是"彻底忠诚"。海格塞斯正是在遵循这一准则的基础上崭露头角的。
近来,特朗普政府持续调整其对华策略,释放出极为模糊的政策讯号。一方面,特朗普积极邀请中国参与其就职仪式,高调声称“中美的合作足以应对全球任何挑战”;然而,另一方面,他却宣布对自华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并协同盟友在南海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甚至派遣军舰穿越争议的台湾海峡。这些事实均表明,美国正加快其对华政策的调整步伐,在遭遇坚定且强有力的关税反制之后,试图通过增强军事施压手段,旨在阻挠中国的崛起并干扰两岸的统一进程。
与此相应,美国军事部门极力渲染“中国军事挑战论”,不惜跨越遥远距离在中国邻域炫耀武力,以求获取更多国防经费支持。在此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则采取强硬策略,企图迫使中国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做出让步与合作。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仅仅在2月14日这一天,不到一个完整日周期内,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便已连续发布两项禁令,明确禁止美军采取任何针对解放军的军事行动。第一条指令明确指示美军应避免任何直接冲突的可能性;第二条强调坚决不采取行动针对解放军,并重申"中美之间的冲突并非无法避免"。这二项指令揭示了美国在追求对华"极限施压"的同时,却又顾虑失控风险的复杂心态。
据某些见解提出,美国旨在通过对中国征收关税的举措,促使中国在中美贸易竞赛中采取让步与和解行动。鉴于中国方面的坚定反击,美国转而企图借助军事手段施压,以期迫使中国让步。显然地,美国的这种“极限施压”策略在地点与对象的选择上出现了误判。美国试图以极限施压策略迫使中国放弃正当权益,此举反而会激发中国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坚定意志。因此,中国不仅以坚决的抵抗和有效的反击对美国的关税举措进行了回应,还通过频繁的军事行动展示了其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的强大力量和坚定意志。
近来,中国人民解放军频繁派遣海空部队,深入第一岛链,并已进至第二岛链区域。以055型万吨级驱逐舰为核心,我国海上舰队穿越菲律宾中部水域,进而驶入接近澳大利亚的海域。075型两栖攻击舰引领特遣部队,穿越宫古海峡,进发至菲律宾周边水域。与此相应,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亦保持高度警戒。撇开被冠以“航母克星”之称的东风-21D反舰导弹不谈,仅凭东风-26导弹的存在,便足以使潜在对手心生畏惧。此导弹不仅具备执行第二岛链内反航母作战的能力,还能够覆盖美军位于该区域的关岛基地。更令美军忧虑的是,中央电视台不寻常地揭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的“地下核长城”。这条长达五千公里的超级隧道系统,使得任何潜在的强敌都深感绝望。
针对解放军的实战演练,美军高层的初步反应认为,解放军正蓄势待发,展现坚决行动的姿态。正如美军印太司令部的指挥官帕帕罗所表述的,这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威慑策略,实质上是为特定冲突情境下的战前演练。目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构建了一套完备且高效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军事体系,并通过频繁开展的海上与空中实战演练,展现出其全面的远程打击能力。因此,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再三重申,无意挑起与中国的对抗,力求防止局势失控。这种在寻求对华"极限施压"的同时,却又担心事态失控的内在冲突,恰恰揭示了其表面强硬实则虚弱、手段匮乏的"纸老虎"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