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天府新区麓湖55亩地块将登上拍卖台。
这是天府新区今年出让的第二宗地,同样是一宗“压箱底”的地块。当然,它的高关注度同时还来源于西侧的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后者在今年9月27日拍卖当天,吸引到多家房企参拍,最终成交楼面地价24300元/㎡,毫无悬念地问鼎天府新区地价TOP1,一时刷屏地产圈。
两者位置相邻,出让时间相近,在预期值上难免会形成参照。因此,11月19日这场土拍的关注焦点,不仅在于谁能将这55亩地块收入囊中,还在于拍卖锤落定后,成交价会定格在什么水平。
或者更直白点说,11月19日这宗地的表现会赶超一街之隔的“邻居”么?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厘清几个事实。
注意看,两宗地是呈东西向并列排布,北侧均与天府森林公园无缝衔接,西侧都靠近锦江。虽然互为邻居,但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可以直面锦江,拥有一线滨水景观,江景资源密接程度要高得多。
众所周知,在住宅项目尤其是高端豪宅产品价值体系中,稀缺的一线“滨水”资源占有相当高的权重,黄浦江畔的汤臣一品、泰晤士河畔的海德公园壹号等等,都印证了这一点。尤其是在“以水为贵”的成都,对滨水资源要求更加挑剔。
所以,别小看这几十米的距离。要知道,高改项目的本质是对稀缺资源的占有,是否直接滨水,滨水的距离,是一线江景还是二线江景,都将直观地反映在资产价值的表现上,密接度越高、景观面越大,价值排序越靠前,溢价空间自然越大。
从城市控规图来看,麓湖湖区可以直面锦江的地块本就屈指可数,而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则是最后一块,稀缺性不言而喻。
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为纯住宅用地,而55亩地块为住兼商用地,需要兼容3%~15%的商业,或多或少有一定影响。
当然,更关键的还是容积率。虽然55亩地块容积率仅2.0,建筑密度不大于25%,其中住宅建筑密度不大于22%,已属于比较低容,但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容积率只有1.5。
根据投资云地图,今年成都“5+2”区域已累计成交30宗住宅地块,而容积率达到1.5的仅有2宗,其中一宗就是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
容积率的高低,直接与后期项目的产品定位挂钩。按照市场目前主流的做法,2.0的容积率最终呈现为大平层的概率较大;而1.5的极致低密,则具备打造低密产品的空间。
一线江景低密产品,在成都无疑属于“稀有物品”,必然价格不菲。显然,在产品预期上,两者会呈现一定的差异化。
宗地起始楼面地价19000元/㎡,无论最后溢价多少成交,在天府新区,至少都是仅次于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的存在,放在全城来看,也是高居价值排行榜前列。价值决定价格,这属于情理之中,预期之内。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成交总价约9亿元,对于大部分房企来说,在可拿捏范围内。而即将出让的55亩地块,起拍总价已达到近14个“小目标”。
根据出让文件,土地价款将按照50%、20%、30%的比例分三期进行支付,第一期须在签订《出让合同》之日起1个月内完成支付,也就是今年12月之内;第二期支付时间是签订《出让合同》之日起3个月内,即明年2月内。
换言之,三个月内要支付7成、理论上不低于10亿元的土地价款,尤其是临近年末,结合房企的“钱袋子”,这个资金压力并不小。因此,考虑到自身的付款能力,房企在出价上可能会更谨慎些。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
无论是红线内的用地条件还是红线外的地段资源,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确实略胜一筹,那么11月19日55亩地块的成交表现可能略逊一筹自然在预期范围内。
不过,提前适当降低预期值,只是与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相较而言。这并不影响55亩地块也是非常“香”的一块地。
“麓湖”二字在成都楼市的含金量,已经不需要太多语言去阐述。这55亩地块所在的麓湖湖区,又是麓湖最精华的区域,资源底盘自然是优秀的,看图一目了然。
当然,这55亩地块的最终成交价会定格在哪儿,需要等到11月19日拍卖当天见分晓。但现在可以确定的是,这是货真价实的优质地块,未来项目的产品定位不会低,毕竟高价值地块诞生高能级产品,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
麓湖板块是成都高端豪宅产品的统治区,既有深厚的客群基础与市场口碑,同时也是高手如云,竞争激烈。
这55亩地块与润达丰滨江37亩地块,是目前今年天府新区唯二出让的地块,也是天府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直管区公园城市规划管理创新规定(2024)》的首批执行者,在产品创新迭代上更有发挥空间与竞争优势,可以建立自己的产品护城河。
作为“第四代建筑”的现实版演绎者,未来这两大项目确实令人期待。可以预见的是,麓湖的“棋局”将会越来越精彩。
最后说一句,其实比起价格,笔者更好奇的是,这宗地终究会花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