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位国葬下葬商人:身价2000亿都捐给国家,儿子给人当司机

江卿曻 2024-12-16 09:18:34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享受国葬待遇的商人屈指可数,而庄世平是其中之一,身家2000亿的他,却被称为“最穷的富豪”。

他没有住豪宅、开名车,甚至遗产一分未留给子女,他的长子不过是一名普通司机,生活简朴到如此程度,他的背后,却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

他是如何在时代洪流中成就传奇?为何一生积累的财富全数捐赠给国家,而非留给家人?这位商人以其传奇经历留下了哪些不可磨灭的印记?

赤诚抗战,为国无私

少年时期的庄世平,出生在广东潮汕一个书香世家,家境虽优渥,但他从小受到家族爱国思想的熏陶,心中早早种下救国理想。

20世纪30年代,他考入北平国民大学经济学系,在那个国难当头的时代,求学不仅是为了个人前途,更是为了祖国寻找强国之路。

与许多专注于学术研究的同龄人不同,庄世平从未将视野局限于书本,而是主动走向社会,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家危难之际,大批热血青年奔赴前线,庄世平虽未持枪杀敌,却通过经济学和管理才能,成为后方重要的抗战支柱。

他来到东南亚,以记者身份为掩护,联络当地华侨募集资金和物资,黄金、药品、衣物等等无数急需的抗战物资通过他的手,源源不断地送往国内抗日根据地。

这些行动不仅需要智慧和胆识,更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南亚的活动已非常猖獗,庄世平的一举一动都在敌方的监视之下。

东南亚虽非前线,但对庄世平而言,比战场更危险,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扩展至泰国等地,庄世平成了日军的追捕目标。

他带着华侨捐赠的物资,从泰国到缅甸,再到中国边境,不断辗转,躲避追踪,有一次为了摆脱日军的搜捕,他不得不舍弃大量随身携带的文件和物资,仅靠一张伪造的身份证混过检查站。

即使在这样九死一生的处境中,他依然坚持为前线运输物资, 战争让庄世平不仅失去了安稳的生活,还与家人分离了多年。

他的妻子林影平带着6个年幼的孩子独自生活在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过着清贫的日子,然而庄世平始终无怨无悔。

即使前路凶险,他从未放弃,家国大义在他的信念中始终重于一切,正是这样的坚持,使他成为抗战后方的重要支柱之一。

抗战胜利后,庄世平的事业并未就此停下脚步,1947年,他将目光投向金融领域,当时,国内急需大量资金支持解放战争。

面对这一需求,他创办了“南方人民银行”,并通过发行“南方券”为前线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可以说,这段时期,庄世平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先驱,更是解放战争的幕后功臣之一。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他又将如何在经济封锁的环境下,带着仅有的一万元资金,创建一家能影响国家经济的银行?

金融先驱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百废待兴,而庄世平的人生再次迎来了新的挑战,1949年,中国面临欧美国家的经济封锁,尤其是对外汇的封闭政策使得经济发展举步维艰。

作为一名经济学出身的爱国者,他深知香港是突破封锁的重要窗口,就在这时,国家找到他,希望他能在香港创办一家银行,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开辟一条通道。

当时国家只给予庄世平1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这笔资金在当时对个人来说已是巨款,但要用于创办一家银行,无疑是杯水车薪。

何况香港的金融市场早已被英国殖民势力垄断,新生的中国经济在香港几乎没有立足之地,然而庄世平并未退缩。

他深知这不仅是一场经济战,更是一场政治战,于是他用这1万元和18名员工,在简陋的环境中开始筹备银行的创立。

1949年12月14日,南洋商业银行正式成立,就在开业当天,庄世平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在银行大楼顶部升起了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

这是香港历史上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彼时的香港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这一举动无疑冒着巨大的风险。

许多朋友劝他低调一些,以免招来麻烦,但庄世平却坚定地说:“这是中国的银行,我就要让人知道。”

自此,南洋商业银行不仅成为香港的标志性机构,更成为新中国对外金融交流的重要桥梁。

南洋商业银行成立初期,庄世平采取了与传统银行截然不同的策略,他依托自身深厚的华侨关系,专注于侨汇业务。

当时大量海外华侨希望将资金寄回国内,但苦于没有安全稳定的渠道,庄世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需求,迅速开辟了专门服务华侨的汇款网络。

不久后,南洋商业银行的侨汇业务迅速壮大,成为中国大陆与海外华侨之间的经济纽带。

但是庄世平并不满足于此,他意识到,仅靠香港的业务并不足以打破封锁,于是他决定将业务扩展到澳门。

1950年,他创办了澳门南通银行,再次用独特的眼光占据了当地的金融市场,随着两家银行的成长,庄世平不仅帮助国家解决了外汇短缺问题,还为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稳定的金融支持。

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的海外资金渠道几乎全部被西方冻结,无法用于购买国际前沿武器和战略物资。

南洋商业银行和澳门南通银行成了唯一可用的资金通道,通过这些渠道,庄世平和他的银行团队默默完成了大量资金调度和交易,保障了中国的战略物资供应。

可以说,他在幕后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时,庄世平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浪潮前端。

彼时他已经年过古稀,却依然心系国家经济的发展,在特区建设的初期,金融是最急需突破的领域之一。

庄世平利用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积极参与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制定工作。

他提出“允许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进入特区设立机构”的建议,这一提议后来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为中国的金融开放奠定了法律基础。

为了支持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庄世平率先在深圳开设了南洋商业银行的分行,这家银行不仅为特区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还通过引进国际银团贷款、推动合资企业发展等方式,为深圳的腾飞注入了强劲动力。

他还领导银行发行了“发达卡”信用卡,这种港澳台通用的创新金融工具,成为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香港的金融行业取得突破后,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转向教育和公益事业,那么他是如何将自己的财富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在金融领域取得瞩目成就之后,庄世平并未将目光停留在财富的积累上,他深知,国家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教育与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如深圳虽然快速发展,但教育事业却落后于其他地区。

庄世平意识到,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为国家持续输送人才,而这个时代的教育建设亟需社会各界的支持。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庄世平就萌生了创办一所大学的念头,他四处奔走,试图寻找志同道合的企业家来推动这一构想。

一次机缘巧合,他与香港首富李嘉诚交流,发现两人都对教育抱有极大的热忱,庄世平向李嘉诚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在家乡汕头建立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李嘉诚被庄世平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当即决定投资20亿港元,共同创办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从资金筹集到校园规划,再到课程设计,庄世平亲力亲为,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不仅在物资和人力上给予支持,还推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机会,李嘉诚也在他的带动下,持续不断地为汕头大学捐资,累计金额高达80亿港元。

这所大学如今已成为中国南方教育的一张重要名片,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人才。

除了汕头大学,庄世平还积极投身潮汕地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在他的推动下,当地兴建了体育馆、中学、医院等一系列民生工程。

庄世平始终认为,教育和公共服务是改变社会面貌的根本,而这也是他一生为国家和家乡默默奉献的动力来源。

尽管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庄世平的个人生活却一直保持着极度的简朴,他的家仍然是银行分配的普通员工宿舍,日常出行乘坐电车,身上穿的衣服也是补了又补。

一块100元的旧手表,陪伴了他几十年,在一个商人炫富成风的年代,庄世平的生活方式让人难以想象他拥有数千亿资产。

庄世平对子女的教育也秉持严格的家风,他的六个子女都被送往内地艰苦环境中成长,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立足社会。

他的长子因为不适应艰苦生活,曾向父亲请求返回香港,却被庄世平直接拒绝,并要求他继续在农村劳动。

即便长子后来成为一名普通司机,庄世平也从未给予任何特殊照顾,他始终相信,子女只有脚踏实地,才能真正体会生活的意义。

2007年,庄世平因心脏衰竭在香港离世,他的遗嘱中明确写道,所有财产将悉数捐赠给国家,而不会留给任何一位家人。

这一决定让他的家人深感钦佩,也为社会树立了无私奉献的典范,他还在遗嘱中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期盼,强调“没有国家就没有一切”。

结语

庄世平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从抗战到新中国建设,从金融突破到教育兴国,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家国情怀”。

作为爱国商人,他不仅积累了2000亿财富,更将之悉数归还给国家,他的节俭、无私、赤诚令人敬仰,也为后人树立了道德与责任的丰碑。

参考文章

普宁发布2024年12月10日《兴·揭阳|庄世平:爱国者的典范》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

0 阅读:3

江卿曻

简介:道不完的历史,讲不完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