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秋的北京,全球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再次拉开帷幕。这一次,是时隔六年之后的再聚首,中国与非洲各国领导人齐聚一堂,共商未来合作大计。非洲大陆54个国家来了53个,其中有40位国家元首、10位政府首脑、1位副国家元首以及非盟委员会主席,联合国秘书长也作为特邀嘉宾参会。 除了中国,再无其他国家能够有这样的影响力。
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的讲话虽简短,却意义深远,清晰地勾画了中非关系的未来走向。他强调,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佳时期,中国将同所有非洲建交国的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关系层面,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随后还坚定地提出未来三年内与非洲开展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例如,中国政府承诺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其中包括2100亿元的信贷额度和800亿元的各类援助,同时推动中国企业对非洲投资不少于700亿元。中国还将鼓励非洲国家在华发行“熊猫债”,为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此外,中国还宣布单方面扩大市场开放,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推动中国大市场成为非洲大机遇。这一系列行动计划不仅为中非合作指明了方向,也注入了强劲的行动力。
有人质疑中国对非洲的大规模援助是否值得,其实在讨论中非关系时,不能忽略其历史背景。
中国与非洲的深厚情谊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初。毛主席时代,中国在国力薄弱的情况下,毅然决定援助非洲,这一战略眼光极为深远。新中国刚成立时,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与孤立,非洲成为中国打破外交孤立的重要战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71年,非洲国家帮助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毛主席曾形象地说:“是非洲朋友们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这种兄弟般的情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坚实基础,直至今日依然延续。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战略上的布局。非洲在中国全球战略中占据核心地位,是连接东西方的关键地带。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组成部分,非洲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更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天然的盟友。非洲大陆在多边外交、国际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始终坚定支持中国,这也为中国的大国外交提供了重要支撑。可以说,非洲是中国推行中国特色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
当前,西方,特别是美国和其盟友,在全球范围内对中国的围堵和遏制力度不断加大。从军事到经济,从外交到科技,西方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削弱中国的崛起。而中国则在这种局面下,采取了跳出包围圈的战略,积极在外线寻找突破口。非洲,作为欧洲的能源基地和矿产资源的重要来源,自然成为了中国战略反攻的重要目标。通过加强与非洲的合作,中国不仅能够开拓新的市场,还能够让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突破西方的围堵,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出口到非洲去。
与此同时,中国的零关税政策还将促使更多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从而加速中非贸易的增长。随着贸易的增长,中非之间的本币结算也将日益普及,并有望在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非西方的支付结算体系(比如金砖国家组织的支付体系),逐步削弱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主导地位。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次在金融战线上的主动出击,而这一战略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打破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然而,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布局,必然会引发西方国家的强烈反应。非洲作为西方传统的势力范围和资源来源地,对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法国每年从非洲获取的利益高达数千亿美元,美国更是将非洲看作自己的后花园。这使得欧美不可能轻易放弃对非洲的控制。因此,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力的不断增强,西方国家必然会重新调整其全球战略,以对冲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布局,类似于当年解放战争时期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这一战略,成功逼迫国民党政府从各个战区抽调重兵回援,从而减轻了解放区的压力。如今,中国通过加强与非洲的合作,正迫使西方国家分散其战略资源和力量,无法集中精力牵制中国的崛起。
在这一过程中,非洲不仅成为了中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也为中国与西方的竞争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抓手。中美之间的角力,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太平洋两岸,而是扩展到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在非洲这片曾经被忽视的大陆。未来,中非关系将继续深化,这不仅是中国外交战略的需要,也是非洲国家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非洲,美国的角色往往是破坏者,而非建设者。美国将其强权和霸道扩展到全球,所到之处,往往伴随着强权、掠夺和战火,给当地民众带来无尽的苦难。美国在非洲的所作所为也无非是为了满足其贪欲。美国通过干涉他国内政、扶植代理人政权dde那个行为,疯狂掠夺掌控这些国家的资源,获取自身利益。相反,中国在非洲的战略和行动完全不同。
中国在非洲的政策是坚持不干涉内政,主张公平合理的经济合作。通过平等互利的交易,中国为非洲国家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帮助这些国家实现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受到了非洲国家的广泛欢迎,也实实在在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中国在全球的战略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更是为了推动全球共同繁荣。在中国的眼中,所有国家都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而非掠夺的对象。而美国的全球战略逻辑,则是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视为其“菜单上的菜肴”,通过威胁、战争、混乱和掠夺,来保持其在全球体系中的顶端地位。这种野蛮的行为不仅使美国逐渐失去了全球范围内的道义支持,还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对其政策产生了反感和抵制。事实上,中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影响力已经超过了美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支持。因此,非洲更希望与中国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24年。在这一平台的推动下,中非合作取得了显著成就。2000年,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存量不足5亿美元,而如今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400亿美元。过去20年间,中国免除了非洲国家数百亿人民币的债务,并为非洲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包括铁路、桥梁、学校和医院,以及多个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大大改善了非洲国家的经济状况,并显著提升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贸易方面,2000年中非贸易额不足1000亿元,但到去年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1.9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7.2%。今年前七个月,中非双边贸易额再创1.19万亿元的新高,其中,中国对非洲出口达到6979.3亿元,自非洲进口4908.9亿元。中国从非洲进口的主要是资源产品,而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品。这种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为非洲的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因此,中国在非洲的“千里跃进大别山“,标志着中国在全球事务中从防御转向进攻的战略转变。这不仅是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战略升级,也是全球力量格局的重要转折点。中国与非洲国家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有助于打破西方霸权体系,为全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推动更加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