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仅有的五次“父夺子位”!

时间如白马过隙 2024-05-29 21:54:44

中国上下两千多年封建王朝,儿子抢了爹皇位的很多,如刘劭、拓跋绍、杨广、李世民、安庆绪、朱友珪之辈,但爹把儿子饭碗给抢了的却是活久见,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史上仅有的五次“父夺子位”。

一、卫庄公姬蒯聩

蒯聩是春秋时卫灵公之子,最初是太子,但他和灵公宠妃南子不和,一直想做掉南子。

不和的原因并非是枕头风对太子不利,而是蒯聩想替父王抹掉头上的那一片绿。

南子以妖媚闻名,和很多大臣有染,甚至和孔圣人都闹过绯闻,以至于和南子单约后的孔子,面对翻眼撇嘴的学生子路,不得不赌咒发誓,连说两遍:“天厌之,天厌之”。

天下人都知道南子的那点破事,就灵公不知道,反而很护着她。

于是,蒯聩觉得很没面子,打算让家臣戏阳遫在一次宴会上,以“眼色”为号,剁了小妈。

然而事到临头,戏阳遫却怂了,蒯聩连使三次能杀死人的眼神,他都不敢动。

南子觉得不对劲,就向老公哭诉——你儿子想弄死我。

灵公大怒,当即就要砍死太子。蒯聩无奈,只有跑路,先跑到宋,又跑到晋,投奔权臣赵简子。

三年后,卫灵公薨。

按灵公本意,是想让小儿子姬郢即位,但后者却死活不愿意,没办法,只有让前太子之子姬辄上位,即卫出公。

而这时跑路的蒯聩听说老爹死了,就在赵简子武装力量的护送下,屁颠屁颠的跑回国即位。

天家无亲情,已经登上王位的姬辄自然不肯,他派兵攻击老爹。

赵简子也不肯为这个“便宜客卿”出死力,见卫出公如此决绝,便引兵回撤,姬蒯聩只得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苦等十二年后,蒯聩终于找到了一个从儿子手中夺回王位的机会。

蒯聩的姐姐伯姬嫁给卫国权臣孔圉文子,生了个儿子叫孔悝。孔圉文子去世后,伯姬和仆人浑良夫勾搭成奸。

为了保护和奸夫的爱情,伯姬决定借孔家的力量帮弟弟夺回王位,于是浑良夫和蒯聩穿着女人衣服,混进孔家,挟持了孔悝,孔悝无奈,被迫答应参与反革命政变。

前480年,卫国上卿孔悝驱逐卫出公,蒯聩如愿以偿,从儿子手中夺回了王位。

只可惜政变中,孔悝的家臣,当初怀疑圣人和南子有一腿的子路,为保护孔悝遇害。

而当初蒯聩是因为小妈的奸情被迫出国,现在却因姐姐的奸情,重新出山,夺回王位,真是个黑色幽默。

不过,蒯聩的江山也只坐了三年,就因内忧被赶下王位,再次跑路,终其一生再也没有回卫。而卫出公姬辄也在卫君斑师、卫君起两个国君后,回国平定内乱,再次登上王位,直至去世。

真是天道轮回,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二、严乡侯刘信

刘信,西汉宗室,宣帝四世孙,东平王刘云之子。

之所以说刘信夺子之位,还要从宣帝第三子刘宇说起。

刘宇是在前52年受封的东平王,前48年就国,建都无盐(今山东东平),此即为西汉东平王族开基之始。

刘宇死后,其子刘玄继为第二代东平王,刘玄在位17年,因诅祝皇帝,觊觎帝位,事发后自杀,东平国亦被废除。

元始元年(公元1年),王莽复古,为了笼络人心,开始对诸侯王和功臣后裔大加封赏,刘玄太子刘开明得以复为东平王。

刘开明在位3年去世,无子嗣位,便由侄子——刘信之子刘匡继为东平王。

而此时刘信仅是儿子领地上的普通列侯——严乡侯,儿是君,父为臣。

居摄元年(公元6年),汉平帝死,王莽代天子朝政,称摄皇帝,眼看就要正式篡位。前丞相翟方进之子、时任东郡太守的翟义心怀汉室,决心举兵诛讨王莽。

恰好刘信也对王莽意图篡汉不满,所以和翟义结谋共伐。

9月,翟义借阅兵之际聚兵,攻下观县,然后东进与东平王刘匡、严乡侯刘信合兵一处。

此时义军已有十多万人,声势浩大,为了凝聚人心,亦为了师出有名,需要一个名义上的天子。翟义忠心愤发,为的是匡扶汉室,自然主张立刘姓宗室为帝,而刘匡既为宗室,又是东平王族“掌门人”,是理所当然的第一人选。

然而刘信却认为自己预先与翟义联络,有“首倡之功”,又是东平王之父,位虽不高,德却望重,于是联合东郡都尉(相当于东郡地方武装司令)刘宇、弟弟武平侯刘璜,一起胁迫翟义立自己为帝。

翟义也不愿枉做坏人——都是你们刘家之事,臣不便置喙。

就这样,翟义没有立地位更高的刘匡,而是拥立刘信为天子,可以说刘信是抢了儿子的皇位。

不过,刘信也没当多久,短短三个月就被王莽剿灭了,翟义被活捉至陈留凌迟处死,刘匡亦被杀害,刘信则比较幸运,没有被抓到,乱军之下,不知所踪了。

三、宋高宗赵构

严格来说,完颜构也曾夺了儿子的皇位。

靖康之变后,金人自觉无力统治宋广大疆域,于是立张邦昌为帝,建立伪楚政权,意图“以宋制宋”,然张邦昌胆小如鼠,不敢称朕,也不敢在正殿办公,还封了府库不取一丝一毫,等到康王赵构来了,就迫不及待的以皇位相让。

尽管他表现的异常恭顺,但还是被赵构杀了。

金人看赵构如此嚣张,火速派兵南下,赵构也不含糊,火速难逃。原以为逃过黄河来到扬州,可以歇歇脚了,不想金兵渡过黄河继续穷追。

赵构怒了,二话不说,丢下文武百官,一个人一路逃到了杭州。

由于长江天险阻隔,金兵有所停顿,赵构才缓了一口气。

然而赵构气还没喘匀,他的禁军部队就在统制苗傅和威州刺史刘正彦的带领下,哗变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苗刘兵变”。

应该说这次兵变是正义的,因为苗刘的目的是诛杀在扬州作威作福,以及主张逃跑的王渊、康履等宦官,拨乱反正。但他们千不该万不该,废长君立幼帝。

在击杀王渊后,康履见势不妙逃入皇宫,苗刘势不能止,率军包围了皇宫,中军统制吴湛打开宫门引导苗刘入内,军队杀入皇宫,但喊出的口号却是:“苗傅不负国,止为天下除害。”

百官无奈,只得请出赵构与叛军谈判,这时叛军见到赵构依然高呼万岁。

苗刘表示杀掉康履,兵变自解,但赵构却舍不得,坚持流放算了。于是双方僵持许久,最终康履还是被叛军一拥而上,砍了。

奸臣已杀,但苗刘依旧不肯退兵,因为他们已经与赵构撕破脸皮,也担心皇帝秋后算账,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废高宗,立年仅三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请隆佑太后垂帘听政。

大变之世擅行废立,自然为众人不许,不久韩世忠、张俊、刘光世等人就在江宁起兵勤王,苗刘很快就被韩世忠擒获,磔于建康菜市口。

赵旉工具人一个,赵构马上就复位了。

但苗刘兵变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有力打击了主张南逃的投降派势力,逼迫赵构开始着手制订一些必要的反金措施,使抗金形势一度出现转机,当然这次兵变更成了赵构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使其一生都不再信任武将,最终促使其收缴兵权、向金人屈膝求和,造成了岳飞之死的千古遗恨。

另外,这次兵变还间接造成小皇帝赵旉惊惧而死,赵构就此绝嗣,赵宋重回赵匡胤一脉。

四、明英宗朱祁镇

说朱祁镇夺了儿子朱见深的皇位,一点都不虚。

朱祁钰登基前,就与于谦和孙太后立下君子协定,以太上皇之子朱见深为嗣,百年之后传位于侄子。

但朱祁钰地位稳固之后,就打算废侄立子,为此还贿赂百官,留下了皇帝贿赂臣子的千古奇闻。

但这也是人之常情,侄子哪有儿子亲?对此登基后的朱见深也表示理解,为自己的叔叔平反。

朱见深心里很清楚,他能够在景泰朝没有“意外”一下,完全是因为叔叔的心存良善。

这比起他的父亲确实强了不少。

没有朱祁钰,他很可能不会被立为太子。

朱见深虽为长子,却非嫡子,其母是周贵妃,并非皇后。朱祁镇出征前,是孙太后强烈要求立他为太子,作为交换才同意儿子出征的。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又是孙太后以朱祁钰百年之后传位给孙子为政治交易,才拥立朱祁钰为帝的。

如果没有叔叔这一杠子,变数就多了。

比方说,没有朱祁钰这个“长弟”,朱祁镇未必能“御驾亲征”;没有朱祁钰,满朝文武很可能会花大代价将皇帝“赎”回来;没有朱祁钰在位的八年,朱祁镇会不会再生几个嫡子?会不会废立皇后?新皇后会不会诞下嫡子?

封建王朝,子以母贵,朱见深未必能保住太子之位!

他唯一的合法性来源就是他叔叔立他为太子,虽然储位曾失,但也让他在十年内成为朝堂上的“显眼包”,在“易储风波”前后,那些支持他的大臣日后就成了他能够稳固太子之位的最大保障。

朱祁钰这个叔叔对他还是不错的,除了没有让他发生“意外”,还在朱见济夭折后,数次有复立他的想法,尤其是在临死之前。

所以,如果没有夺门之变,皇位毫无疑问会落到朱见深之手。这也是于谦大权在握,却没有“挣扎”一下的原因——反正怎么着皇位都会回到朱祁镇一系,无所谓了。

从这一方面来说,其实是朱祁镇夺了儿子的皇位,让朱见深白白耽搁了8年,还差点被废,你说他对老爹能没有怨怼之心吗?

五、则天大圣皇帝武曌

抢夺儿子皇位最出名的当属武则天了,她先是经过高宗时的“二圣临朝”,然后又连坐两庄,在中宗、睿宗时期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最后干脆夺了儿子皇位,将李旦降为皇嗣,自立建周,成为史上唯一的女皇。

大家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位帝王是“父夺子位”吗?

0 阅读:353
时间如白马过隙

时间如白马过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