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像我们现在,没有飞机,高铁,所以一些重要的信件和军事情报也只能靠人力来运送。不过,古人还是蛮有智慧的,他们虽然没有电子邮件这样方便的通讯工具,但他们会用建立驿站的方法来提高讯息的传递速度。
在一些城市里经常会看到一些车站的名字带堡字。比如我家住在朝阳区,附近有个车站就叫十里堡,而这个地名表示在古代,这里就是一个驿站。那个年代跑得最快的除了马也真没有别的了,经常会在大军作战的时候,将军会把最新的情报或者战况用八百里加急送回都城给皇帝。这八百里加急就是当时最快速的通信方法了。
什么叫八百里加急呢?就是一天要跑八百里;不过,真正能跑八百里的马,恐怕也不多,就算有,也不能都用在邮递员身上啊,所以,古人就隔十里或者二十里建一个驿站,然后在最紧急的时候,换马不换人,因为每个驿站都会准备好马匹,所以真有急件的话,还是很快的。
唐时,杨玉环爱吃荔枝,而皇帝就真的敢用八百里的急件来运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的荔枝还是清甜可口的,而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也是六天就得到消息了,要知道安禄山任节度使的地方离长安可有三千多里地呢,这应该还不是最急的军情,所以才六天到,如果真的用八百里加急,恐怕会更快。
不过,虽然送信的人也算是国家公务员了,但他们是最低层的那一类,每天的任务就是奔波在全国各地,而且如果耽误了送达的时间,惩罚是非常严重的。比如每到一个驿站都要换马,如果一着急忘了换,可是会被打八十杖的,那屁股就真的骑不了马了。据说曾经有个官员犯错被贬,但发配的文书却让驿站的人给漏发了,结果就是这名官员免罪,而那个忘发文书的驿站工作人员被罢免了职位。
因为加急的不是军报就是重要的情报,所以这样的快马飞奔的人一般土匪是不会拦路去抢的,身上没有多少金银不说,万一是重要的情报,可能会惹来全国发布的海捕文书,那就真是得不偿失了。所以就算是强盗也是不会招惹这些驿站送信的人员的。当然,为了防止敌人派人半路杀人劫情报,这种加急的情报不会只派一个送信的,都是尽可能多派人,总会有一两个到达目的地把军情送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