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这样一位令人瞩目的黄金剩女,她在32岁谈了一场姐弟恋,然后火速闪婚。
婚后,这对夫妻仿佛天造地设的神仙眷侣,他们志趣相投,携手共度60年。
她说:
“我们争争吵吵六十年,但也和和睦睦共度了大半个世纪。”
他说:
“她既是我的内务部部长,又是我的外交部部长。”
那么,这对夫妻是谁?他们的婚恋故事又蕴藏着怎样的深情厚意与岁月沉香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探寻那份历久弥新的爱情传奇——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b1358d40144ab3e4caaba0b3704377b.jpg)
杨步伟
01故事的女主角,名叫杨步伟。
1889年,杨步伟在南京花牌楼一所128间的房子里出世,成长于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她从小被过继给叔叔婶婶,因此有四位父母,享受到了四倍的宠爱。
在娇宠中长大的杨步伟,从小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她反对封建礼教,拒绝裹脚,爱穿男装,人称“小三少爷”。
她不愿沉溺于阔小姐的安逸生活,独自一人到上海求学,曾大胆言:
“女子者,国民之母也。”
她以一纸退婚书“休”掉指腹为婚的表弟:
“日后难得翁姑之意,反贻父母之羞。既有懊悔于将来,不如挽回于现在。”
姑姑气得半死,跑来骂杨步伟的父亲:
“你生的好女儿!”
父亲大怒道:
“马上把她提回家嫁人,不嫁就处死她!”
然而,杨步伟并未屈服,她不断抗争,最终赢得了祖父杨仁山的支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94750728aa1849939d7e603accac1e7.jpg)
杨仁山
杨仁山,这位中国佛教协会的创始人、谭嗣同的恩师,以他的开明和睿智为孙女做主,退掉了这桩包办婚姻。
他深知幸福是不能勉强的:
“一个人若是总不愿做这样事,一定要他做,一生不能过好的。所以从古以来不知牺牲多少人。”
但杨步伟的父亲怒气难消,他放话说:
“那么以后不准再嫁!”
就这样,杨步伟成了那个年代的剩女,30岁出头未结婚。
不过,她的故事并未因此黯然失色,反而更加精彩纷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faa5b3a49bb144896a3b267c3db3a93.jpg)
杨步伟、赵元任
02单身的日子,杨步伟过得风生水起!
21岁,她便担任中国第一所女子实业学校——崇实学校的校长,展现了非凡的领导才能;
23岁,她官费赴日留学,历经6年的辛勤努力,获得东京帝国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医学女博士;
29岁,她与同学李贯中在北京共同创办“森仁妇产科医院”,开当时妇女创业之先河。
然而,就在杨步伟准备扩充医院、大展宏图之际,一个非凡的男人闯入她的生活,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没错,我们的男主角赵元任隆重登场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d4e48cb48654f943121396bccfbd1ef.jpg)
赵元任
赵元任,籍贯江苏常州,比杨步伟小3岁,
他从小绝顶聪明,18岁那年以第2名的成绩考上“庚款”,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主修数学。
后来,他觉得数学不好玩,便转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选修物理、机械工程、音乐等课程。
别人选修一门课都很吃力,而他却将选修课程玩出专业高度!
而且,赵元任在语言学上天纵奇才,他对各种语言一学就会,人送外号“赵八哥”。
他精通英、德、法、日、俄、希腊、拉丁等多种外语,甚至能以地道的当地口音,让外国人与他认老乡。
一次,赵元任到法国参加会议,用巴黎口音跟车站人员问好。
对方一听,完全把他当作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感叹道:
“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除了外语,赵元任还会说33种汉语方言。
有一次,刘半农为了编写《中国方言骂人专辑》,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征集骂人的话。
赵元任一看:
“这不是我的专长吗?”
他立刻跑到刘半农家,用全国各地的粗话将他骂了个狗血喷头,骂完之后扬长而去。
刘半农不怒反喜。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abc428ead8c96d26775f2dbe7a713c8.jpg)
杨步伟、赵元任
031920年,时年28岁、风华正茂的赵元任,结束了海外求学之旅,满载荣誉归国,到清华北大执教。
清华校长喜不自胜,一口气给他安排了数学、物理学、语言学、音乐学等十多门课,横跨理工、文史、生物、艺术等学术门类。
而赵元任玩的就是跨界,他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正是这年秋天,赵元任在表姐冯织文的家中,邂逅了杨步伟。
他打从心底欣赏这个风风火火、有胆有识的女子。
灵魂相似的人相遇不是初见,而是不期而遇的重逢。
两人相识后,赵元任经常去森仁医院看望杨步伟。
谁知,杨步伟性格大大咧咧,爱情神经有点迟钝。
她竟然没有看出赵元任对自己有意思,还试图撮合赵元任和自己的合伙人李贯中。
李贯中很快爱上了才华横溢的赵元任,陷入单相思。
她变得不思工作,娇弱多病,甚至躺在床上见客。
可赵元任根本不吃“病美人”这一套,他果断表明自己的心意,坚定地表示自己喜欢的是杨步伟。
李贯中气得吐血(实则是她咬破嘴所致),她给赵元任写了一封充满愤怒的信,痛骂杨步伟。
赵元任霸气回复:
“安知你的仇人不是我的爱人?”
这句话让李贯中彻底打翻了醋坛子,她要求杨步伟做出选择:
“我给你两条路挑!第一条,跟赵元任断绝往来。第二条,我立刻停办医院,人家问起来就说医院是杨步伟你闹关的!”
杨步伟是个性格火爆的人,她一听就火了:
“我的为人自懂事以来,就没有受过人家这种挟制!”
“我脾气躁,我跟人反就反,跟人硬就硬。你要跟我横,我比你更横;你讲理,我就比你更讲理。”这是杨步伟的个性签名。
于是,情敌变助攻,杨步伟被李贯中这么一激,反而大方接受了赵元任的追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16d1c2c3d126ec2b398fd691aadcdd21.jpg)
1921年6月1日,32岁的杨步伟与29岁的赵元任闪婚。
他们的结合仿若一场绚烂的烟火,点亮了那个时代的天空,“中国第一对博士夫妻”的号外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
婚后,杨步伟不想跟李贯中抬头不见低头见,索性退出医院,转身当起了全职太太。
一桩美满姻缘颠覆了一个女人的奋斗,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正如张爱玲在爱憎表上所写:
“最恨一个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结了婚!”
然而,天才就是天才,杨步伟婚前有多强悍,婚后生活也可以有多精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cf027d089fa369bd1574709949f68acb.jpg)
赵元任
1921年8月,赵元任以北京大学出国进修教授名义,偕新婚妻子再次赴美。
到了美国,他为了有时间多学东西、多做研究,决定暂不工作。
未料,教育部的补发川资迟迟不到,北大的薪金也没来。
赵元任这才有点急了:
“各所学校已经开学,我这会是找不着工作了,这可怎么办?”
杨步伟当机立断:
“你不要痴汉等丫头了,我们还是自己想法子吧。”
她租了一架缝纫机,开始做手提袋。
“我做饭和做衣都快,现在要做一件衣服我只要两个半钟头就可以做成功了。”
当晚,杨步伟熬夜做了8个手提袋。
第二天下午,房东太太恰好有一个茶会。
杨步伟房门都没出,在茶会上就把8个袋子推销掉了,还卖了两件自己的灰鼠脊子大衣——
袋子卖了270元,两件大衣卖了250元。
当赵元任忧心忡忡地回到家,杨步伟开朗地说:
“你不要急钱了,这里有五百余元的支票。”
赵元任诧异的不得了:
“哪儿来的?”
杨步伟轻松地表示:
“我没出门就得着了,你放心不是做坏事得来的。”
接着,她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出来。
赵元任听了又好笑,又伤心:
“唉,我一时的错误,累你着急过这种日子。”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65bd786251d421857ff361cb7262bf0.jpg)
杨步伟
缺钱的那段日子,杨步伟不但熬夜做手提包卖,还常去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菜叶子和水果。
正是她的辛苦支撑,让赵元任在美国的前半年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哪怕是经济困难时期,杨步伟也没有将生活弄得苦兮兮。
他们一开始租住的房子简陋至极,只有一张书桌、两张椅子、一个书架和一张床,没有餐桌。
杨步伟便乐观地提议:
“何不就在地上铺张报纸终日野餐?”
于是,两人在家里野餐了两个多月,将日子过得妙趣横生。
后来,回忆起那段日子,杨步伟总是笑着说:
“不管是哪一国,嫁了一个教授,都是吃不饱饿不死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6dc0d023c1472d9001457a2451788d9.jpg)
赵元任
051922年春天学期开学,赵元任吸取教训,出门工作去了。
他在哈佛大学讲授哲学和中文,薪水3500元一年。
杨步伟觉得他们阔得很了,便计划环游欧洲。
“我生平只要有人提议玩无有不赞成的。元任也不是对人不党赏识,是对自己的求学心太重了,所以错过好些机会,回国后就阴错阳差的遇见我了。”
1924年,这对充满冒险精神的夫妇,把两个女儿(一个两岁,一个才几个月)托一个乡下老太太看管,然后开启欧洲之旅。
两人漫游到德国的时候,正好碰到中国留学生们撺掇同仁离婚的风潮。
“那时还有一个风行的事,就是大家鼓励离婚,几个人无事干帮这个离婚,帮那个离婚,首当其冲的是陈翰笙和他太太顾淑型及徐志摩和他太太张幼仪,张幼仪其时还正有孕呢。”
因为杨步伟比赵元任大3岁,便有刻薄的人开玩笑和他们说:
“有人看见赵元任和他母亲在街上走。”
这话挺扎心,杨步伟当即反驳:
“你不要来挑拨。我的岁数,人人都知道的!”
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个性上,杨步伟十分剽悍!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2b62409cb664d42833aec49b353374e.jpg)
刘半农
正是在法国的旅途中,赵元任结识了刘半农,两人志同道合,成为终身挚友。
后来,赵元任将刘半农的诗歌《叫我如何不想她》谱曲,并灌注了唱片,令其成为口口相传的名曲。
彼时,刘半农在法国巴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还要养活妻子和3个孩子,经济状况十分拮据。
赵元任和杨步伟了解他的困难后,便总是买了食物带到他家去吃。
两人还悄悄问刘半农的长女小惠:
“你父母喜欢什么?你们家缺了什么?我们买了去。”
因此,这孩子知道他们去的时候,就偷偷地站在墙边等他们。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eb009684fac4bfc27dbdec27249f367.jpg)
清华四大导师,左一为赵元任
061925年,刘半农取得博士学位,跟赵元任约定一起回国。
赵元任毅然从哈佛大学辞职,携家带口回到祖国,再次在清华大学任教,与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三人并称“清华四大导师”。
而杨步伟相夫教子之余,整天在厨房变着戏法做菜。
她家里客人川流不息,有朋友说她可以对付一师人的伙食!
大家对杨步伟的厨艺赞不绝口,于是她干脆拿出400块钱,伙同几个教授夫人,在清华大学门外开了一个小饭店。
这家饭店占地三间小茅屋,跟清华大学隔着一座小桥,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小桥流水三间屋,食灶春风满座人。
这般风雅,又是教授夫人所开,学生们纷纷前来捧场。
饭店天天高朋满座,几位教授夫人累得一塌糊涂。
可是,开门做生意,哪里有赶客的道理?
杨步伟她们硬着头皮,坚持了两个月,没想到最后还是倒闭了……
怎么回事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f002129226be056b385c49f66f0a1b7.jpg)
杨步伟
杨步伟性格豪爽大方,对待朋友“宁可天下人负我,我真不负天下人”。
因此,每当朋友过来吃饭,她总是大气地挥手说:
“免单!”
这样一来,生意越来越好,钱却赔的越来越多。
不到两个月,不仅没挣钱,投进去的400块钱赔个精光!
换作常人,可能会被打击得一蹶不振。
然而,杨步伟却自嘲地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倒闭的饭店大门上:
“生意兴隆,本钱干净!”
这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禁令人精神为之一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de04ef1b59d534d50a6e2e1ba6e82b0.jpg)
赵元任夫妇与四个女儿
07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朋友们纷纷往北平逃难。
在这动荡之际,杨步伟和赵元任的家成为一个临时避风港。
杨步伟毫不犹豫地接纳了30多个人,每天家里开四桌饭。
她每天起早到东单牌楼市场去买菜,忙得脚不沾地,毫无怨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彼时,赵元任与妻女正身处南京。
南京沦陷前,撤离的船票极其紧张,杨步伟拼尽全力只买到两张。
祸不单行,赵元任又患上恶性疟疾。
在这危急关头,杨步伟果断地对大女儿赵如兰说:
“你先陪着爸爸离开南京,等我们买到票,在汉口会合!”
她毅然让生病的丈夫和大女儿先走,自己和三个小女儿留在后头。
“我不怕,倒要看日本人来什么样子!”
后来,母女四人在千钧一发之际幸而脱险,否则她们也成了南京万人坑中的一堆白骨。
1938年,赵元任为避战乱,携眷第三次赴美,先后在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授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心中充满了回国的渴望。
然而,就在这时,教育部长朱家骅连发5次电报,请赵元任担任南京大学校长。
赵元任一生只做学问,不问政治,即使在教育界任职也三思而后行。
早在与杨步伟结婚时,他就曾明言:
“你的脾气和用钱我都能由你,只有一件事,将来你也许会失望的,就是我打算一辈子不做官,不办行政的事。”
因此,赵元任回电:
“干不了。谢谢!”
为了避官,他决定暂不回国,并临时到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和语言学。
没想到,这个决定让他和家人失去了回国的机会。
这个临时执教的工作,他一干就是几十年,连退休后都还是该校的离职教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7663ea5b848e1f5a8262373aafc81c8.jpg)
赵元任一家定居美国后,他们的家成了清华留美学生的接待站。
周培源、钱学森等人,都曾经是赵家的座上客。
杨步伟热情好客,还烧得一手淮扬名菜,抚慰了无数游子的中国胃。
一次,有人提议道:
“赵太太,您的手艺这么好,何不出一本中国食谱的书,教教大家?”
杨步伟心中一动,当即决定付诸行动。
很快,她就用英文写出一本《中国食谱》,既教读者怎样做中餐,也介绍中国风俗与饮食文化等。
女儿赵如兰将此书译成中文,丈夫赵元任作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f06bf2dfa3f3a3813ebfbdb32cbd17f.jpg)
《中国食谱》一经出版,便迅速风靡欧美,被誉为“一部关于中国烹饪艺术与饮食美学的名著”,至今畅销不衰。
因为这本书的广泛传播,英语中因此而多了“炒”(stir-fry)这个常用字。
出书之后,杨步伟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她又写出回忆录《一个女人的自传》《杂记赵家》,并出版了《中国妇女历代变化史》。
在《杂记赵家》中,杨步伟不知道提到多少次:
“我们多年没有回国了,盼望着有生之年还能回来。”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2d3c7db039267b02dfcc388bd86b20c.jpg)
赵元任夫妇
1973年,赵元任夫妇得以回国探亲,受到周总理亲切接见。
夫妻俩列了一份想见面的人的名单——都是几十年前的朋友和学生,有70多人。
大多数只有姓名,没有地址和工作单位。
但是,在接待单位的努力下,这些人差不多都见到了。
赵元任夫妇激动地说:
“这简直是一项科学研究,辛苦你们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ce84505609b6f05a7f53a2101b330b0.jpg)
赵元任夫妇
091981年,杨步伟溘然长逝,享年92岁。
赵元任哭得像个孩子:
“我再也没有家可以回了!”
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
“韵卿去世,一时精神混乱,借住小女处,暂不愿回柏克莱,今后再也不能说回‘家’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db3ef49a9ca74eeede3e16722faa54f.jpg)
赵元任
失去爱妻的赵元任悲痛万分,身体状况一日坏似一日。
一年后,他在对妻子的思念中离世,享年90岁。
按照二老的遗嘱,四个女儿没有为父母举办葬礼,她们将父母的骨灰撒进太平洋,让涌动的海水把他们的思念送回祖国,送回故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dc77d5624d14f10ba45ed3d82fbfac8.jpg)
赵元任夫妇与女儿女婿
对于父母的爱情,大女儿赵如兰这样评价道:
“在我看来,母亲的一生,整个的说来,是一个爱情故事。像她这样一个从小闹革命长大的,结果放弃了一切,跟着父亲,照顾他,帮他成全了他的事业,这年头像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
在这幸福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四个女儿,个个出类拔萃——
大女儿赵如兰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哈佛大学第一位华裔女教授,丈夫卞学鐄是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权威专家、麻省理工终身教授,与钱学森同为知名的流体力学专家。
二女儿赵新那与丈夫黄培云博士在回国后,成为国内化学方面顶尖人才,黄培云院士更是粉末冶金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
三女儿赵来思是康奈尔大学数学教授,后嫁给日本留美知名数学教授波纲维作。
四女儿赵小中则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
可见,这个家庭不仅充满了爱与温暖,更将孕育出了一代代杰出的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