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的故事走到最后,那个冰清玉洁的林妹妹死在了宝玉和宝钗大婚的那一天,贾府也在一场盛大的红事之后,迎来了自己的终局——抄家。
贾府的落败早已是必然。从参与进立储之事,到元春莫名其妙地封妃,再到这么多年来欺男霸女,无一人上进,抄家这个结局并不算冤枉了他们。
但为什么偏偏在黛玉刚刚去世的时候?难道说,黛玉是贾府的“护身符”?
一、“人参养荣丸”,养荣府多年相信每一个人都记得林妹妹初入贾府的一幕,她当时身体便不是很好,要吃人参养荣丸。
人参养荣丸并不是治病的药,按照现在的标准来说,它是一味保健品,只为调理气血。黛玉从小吃,一吃便是十几年。
这味药并不稀奇,南宋时成书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上就有药方,主要作用是“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养身体的药数不胜数,曹公为什么专门选这么一味药,给林妹妹从小吃到大呢?或许,还是与它的名字有关系。
“养荣丸”,偏偏黛玉后来进的就是荣国公府。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太过明显,让人不多想都很难。
从这味药透露出的作者意图来看,说黛玉是贾府的护身符并不为过。从黛玉在贾府时的经历来看,她也的确帮助过贾府多次。
其中有一点格外重要,却很容易被人忽略的是:林如海的财富,很有可能被荣国府人弄到了自己手里。
书中描述林如海时有这么几个关键词:探花、只有黛玉一个后代,且家中数代子嗣不丰,没有什么亲近的子侄。
林如海去世后,贾府派出了贾琏南下帮助处理后事。贾琏的确不求上进,在男女之事上更是荤素不忌,但他是贾家的嫡系,身份上相当贵重。
当年,自己的亲女儿去世,贾母都没有派出贾府这么关键的人物,下江南接林黛玉。
这次女婿去世,贾府为什么去了身份更贵重的人物?
而且,贾琏这次在江南一待便是很长时间,后来和王熙凤的聊天中还有“再有机会得两三百万”的语句。
这说明,贾琏曾经有一次机会得了两三百万的银子。结合他下江南的经历,这么大一笔钱,最有可能是谋夺了林如海的遗产。
林如海家中没有亲近子侄,这意味着他的财产最有可能留给自己的女儿,其他人从礼法上继承的量很少。
此时黛玉年纪还很轻,又住在荣国公府。
荣国公府的人借着舅家的名义,再借一些自己往日的威名,截留这笔钱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两三百万并不是个小数字。本属于黛玉的这笔钱流入贾府,成为了贾府的“人参养荣丸”,延续了贾府的寿命。
二、“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要清清白白地来去黛玉所写的《葬花吟》中有这么一句:“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这句话也可以视为黛玉自己的判词,她本是绛珠仙草落于凡间,和掉落的花朵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么一个人,也应当清清白白地来到人间,清清白白地离开。
古代的抄家是什么样子,或许大家在电视剧中都有所了解,但真实的抄家只会更血腥残暴。
“抄家”并不只是抄没家产的意思,一堆士兵闯入家门,可并不只是为了拿钱的,而是要把家里所有能换算成财产的东西,包括人都一起押送走。
曹雪芹爷爷的大舅子李煦,被雍正抄家后就顺便被流放到了边疆,最后被受冻死了。他的家属和仆从二百余口全部被变卖,因为是旗人所以才得到法外开恩。
哪怕没有被判流放,抄家也讲究一个“彻底”。
甚至为了拿到更多的钱,抄家的人会不择手段。
明朝张居正被抄家时,为了逼迫张家人拿出莫须有的白银,将他们数十口人锁在屋子里断水断粮,十几天没有给粮和水,足足饿死了十七口人。
作为一个亲戚经历过抄家的人,曹雪芹对清代的抄家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知道在抄家中女眷会经历些什么。
要知道,清代的士兵绝对做不到“令行禁止”,更没有什么严明的军纪,在女眷身上揩油是再常见不过的操作。
所以凤姐拼尽最后一口气,也要把自己的女儿送出去,哪怕是送到乡下;在道观中的妙玉“欲洁何曾洁”,最后被人掳走。
如果黛玉留在贾府经历了这一切,她也不再是那个干净的女孩了。为了她干净来去的结局,贾府的抄家必然在黛玉去世之后。
三、“葫芦庙失火”:行文前后关联在书中第一回,甄士隐夫妇弄丢了自己的女儿英莲,随后葫芦庙起火烧了甄士隐家。
“葫芦庙起火”一事,与后来贾府的落败虽然相隔了近一本书的笔墨,却十分相似。
“葫芦庙”是甄家的邻居,邻家失火殃及甄家,与后来荣国府受宁国府牵连极其相似。
葫芦庙中“炸供”,是因为和尚不小心致使油锅起火,烧着了窗户纸。
无独有偶,康熙年间,几名太监因为在御膳房用火不慎,一路起火烧着了太和殿。
所以,这葫芦庙起火,多少隐喻着皇权的争斗。
甄家的事偏偏又与贾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无数人发现,甄士隐的一生与贾宝玉的一生十分相似。
所以,对于宝玉和荣府来说,也一定是先失去其珍视的人——黛玉,然后再失去自己的家。
这样,前后行为就被关联了起来。从单一的时间线上来看,就是黛玉一去世,贾府就被抄没了。
黛玉的死并不是贾府被抄家的直接原因,甚至都谈不上是“导火索”。但是,这的的确确是贾府中最后一个干干净净的人儿没了。
而这样的贾府,自然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了。在站错队的情况下,会被皇权无情地碾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