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到!养生做到“四防一固”

幻香聊健康 2024-09-23 05:42:33

今天秋分,此后,降温的速度将明显加快,“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便是此意。秋分时天地阴阳之气达到平衡,是一年中养生调体的重要节点。如何养生能与天地合一,平衡身体的阴阳变化?专家为您解读秋分的养生秘诀。

明代医家张景岳言:“秋分前热而后寒,前则夜短昼长,后则昼短夜长,此寒热昼夜之分也。”秋分过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气温下降明显,此时节养生要做到“四防一固”,即防秋燥、防秋凉、防秋乏、防秋郁、固正气。

防秋燥

《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指在秋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津液受损,则会伤及阴血,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不妨白天喝点温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样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防燥良方。

防秋凉

初秋时温度还比较高,可以适当“秋冻”,不能因为怕受凉就穿得很多。但秋分之后气温明显下降,要注意身体三个地方不能冻,即不能冻头、不能冻腹、不能冻脚。外出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水要比平时热一点。脾胃虚弱,怕冷、易腹泻的人,可以肚脐热敷,驱寒助阳。经常用艾叶水泡脚可以温阳散寒,改善四肢冰凉的现象。

防秋乏

秋冬是收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会开始往体内走,人的各项活动主要靠阳气支撑,所以从秋季开始人就容易有气无力。有些人经常晚睡,生物钟被打乱,也会感到疲惫乏力。从长期来看,养生一定要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起居有常,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

另外,秋高气爽,气温适宜,正是户外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可以亲近自然,适当增加平缓的户外有氧运动,如打八段锦、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循序渐进,避免大汗淋漓。汗出过多会损耗人体之“阴”,所以秋季锻炼要适度、和缓,并注意运动前热身。

防秋郁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的情绪也会受四季变化的影响。在精神调养上,此时节要注意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出现疾病。特别是中年女性,由于情志因素而引发妇科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长期情绪不佳、心态不稳易引发月经失调、内分泌紊乱、乳腺增生及黄褐斑、痤疮等皮肤问题。不妨登高远眺,可使心旷神怡;或游园赏景,可调畅气机。

固正气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阳气耗散严重,辞别夏季进入秋天之后,往往疾病多发,关节病、风湿骨病等均处于高发期。可通过以下穴位保健方法来扶正防病。

进入秋季,肺金当令,阴气渐盛而阳气渐衰,肺的肃降功能增强,气血的运行多趋向内敛,顺应自然界“秋收”之意。肺金克肝木,除了养肺,还要注意养肝疏肝和健旺脾胃。

敲肺经

可通过循肺经敲打及按摩肺经上的穴位达到养肺润燥的目的。操作时,一手掌心向上,前臂放松平举,另一只手握空拳轻敲肺经各穴位,敲打至皮肤略有泛红即可。也可使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进行按压。

疏肝

双手掌心贴于期门穴,顺着肋骨缘往两侧章门穴摩擦。摩擦约120次,以舒适、发热为度。

期门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章门穴在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的下方。(简易取穴法:正坐,屈肘合腋,肘尖所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即为本穴。)

调理脾胃

可按揉三阴交、膏肓。三阴交具有健脾和胃、调补肝肾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及患阴虚诸症的人群可常揉按此穴。膏肓具有清肺养阴、益气补虚的作用,体质虚寒者可在此穴位上进行艾灸。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膏肓在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文|北京中医医院延庆医院 于晓雯

责编:夏天

编审:王俊

0 阅读:0

幻香聊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